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建立多层次垃圾管理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9日14:58  中国经济网

  美国形成以控制垃圾源头为先、垃圾再循环和堆肥处理居次、填埋或焚烧垃圾随后的多层次垃圾管理模式。

  美国环境署最新数字显示,2008年,美国城市固体垃圾产量达2.5亿吨,人均垃圾丢弃量从1980年的3.66磅/天上升到4.5磅/天。如果用卡车运送这些垃圾,组成的车队足以绕地球6圈。差不多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一半。

  美国城市固体垃圾成分五花八门。2008年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城市固体垃圾中,硬纸板和其他纸类垃圾占31%;庭院植物垃圾和食物垃圾占26%;塑料占12%;金属占8% ;橡胶、皮革和纺织品约占8%;木材占7%;玻璃占5%;其他杂物占3%。科学管理和处置城市固体垃圾成为美国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针对日益突出的垃圾难题,美国各级政府和业界想方设法提高垃圾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了以控制垃圾源头为先、垃圾再循环和堆肥处理居次、填埋或焚烧垃圾随后的多层次垃圾管理模式。其主要做法如下:

  首先,从产品设计、生产、购买和使用环节入手,减少垃圾产量或毒性。1950年以来,美国人均年消耗基础原材料20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为此,从源头控制垃圾产生至关重要:一是节约自然资源。物品从生产到废弃整个使用周期都会产生垃圾。物品再利用或削减生产用料可望大幅减少垃圾量。1977年以来,美国2升饮料塑料瓶重量从68克减至51克,每年有效减少了2.5亿磅塑料垃圾的产生。二是降低成本,节省费用。目前,美国超过7000个社区开始采用“垃圾按量收费”模式,不再收取固定垃圾处理费。减少垃圾量无疑为居民节省了垃圾处理费。对企业而言,同样有利可图。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有助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利润边际,惠及消费者。而消费者购买可重复使用的商品,既能为环保作贡献,又节省了费用。此外,一些庭院植物垃圾或剪草就地堆肥同样是控制垃圾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全美各地兴起了“零垃圾”热,不少人开始拒绝使用泡沫塑料餐盒或其他难以生物降解的包装,目的是减少垃圾产生量。

  第二,垃圾再循环和堆肥化。美国垃圾再循环比例稳步增长,从1980年的不到10%上升到了目前的33%。垃圾再循环或堆肥化不仅有助于减少垃圾堆积,而且还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水资源和能源,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颇为可观。2008年,33.2%的美国城市固体垃圾被再循环(6100万吨)或做堆肥化(2210万吨)处理。其中,办公用纸回收增至71%,达430万吨;65%的庭院植物垃圾(2100万吨)被堆肥化处理,比1990年增加了5倍;金属再循环率将近35%,达700万吨。

  第三,垃圾填埋场掩埋。目前,美国约有1800家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选址规定严格,必须远离断层、湿地、冲积平原和其他受限制区域。虽然垃圾填埋场数量持续减少,但垃圾填埋能力却稳步上升。美国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掩埋生活垃圾,以及无害污泥、企业固体垃圾和建筑垃圾,以及电冰箱、窗式空调等大型家用电器,不接受油漆、清洁剂、化学品、机油、电池和杀虫剂等有害物品。2008年,美国54%的城市固体垃圾(共计1.35亿吨)被掩埋处理。每吨垃圾平均处理费48美元,其中,佛蒙特州收费高达98美元/吨,居各州之首。

  第四,为了压缩垃圾数量,美国还采取焚烧方法处理垃圾。2008年,美国焚烧处理的垃圾约为3200万吨,约占城市固体垃圾的13%。美国超过20%的垃圾焚烧设备使用的是“垃圾衍生燃料(RDF)”技术。与“原生态”大规模焚烧垃圾不同的是,垃圾衍生燃料设施预先将金属、罐头和玻璃等再循环垃圾分离出来,然后再将其余可燃物碾碎后焚烧。目前,美国共有87家垃圾发电厂。联邦政府和24个州政府将可用于燃烧发电的垃圾归类为再生能源,并提供政府补贴。据统计,2008年,纸张、食品等有机垃圾焚烧后转换的能源,约等于0.2%的美国能源需求。除了生成能源之外,垃圾焚烧后留下的灰烬是理想的无害建筑材料。目前,美国约有10%的垃圾焚烧灰烬被作为垃圾填埋场日常覆盖垃圾之用,或作为建筑材料用于公路等领域。

  美国垃圾循环回收模式大致分为街头再循环垃圾箱、投放中心、回购中心和押金退费制度等四大类。

  美国垃圾循环回收模式因地而异,大致分为街头再循环垃圾箱、投放中心、回购中心和押金退费制度等四大类。2008年,全美设有8660个街头再循环项目,服务覆盖1.45亿人,近美国人口的半数。美国许多社区还设有垃圾投放中心,居民需自己将再循环垃圾送往投放,包括油漆等需特殊处理的有害垃圾。回购中心与投放中心相似,只是店主需花钱收购再循环垃圾而已。如称重量收购汽车废铁等。押金退费制。为刺激饮料瓶罐的再循环利用,美国许多地区每罐饮料法定加价5美分,顾客退瓶赎回相关费用。2009年10月底,纽约州将5美分加价从碳酸饮料扩大到了瓶装水。

  不同类别的垃圾再循环率高低不等,其中,瓦楞硬纸板箱74%、报纸78%、大家电67%、办公用纸72%,以及饮料铝罐49%。还有一些垃圾再循环率很低,如地毯9%、塑料袋9%,小电器1%等。据统计,2008年,垃圾再循环和堆肥化使全美共计分流8300万吨垃圾,减少了1.82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路面上1年减少了3300万辆客车,或相当于节省了102亿加仑的汽油。

  纽约市每天产生近5万吨各类垃圾,其中约1.2万吨为生活垃圾。19世纪80年代,纽约市75%的垃圾直接倒入大西洋。1895年,纽约市开始禁止向海洋倾倒垃圾,并要求对垃圾进行回收利用。食品垃圾被用作肥皂和农肥生产原料。1918年以后20年,纽约市建造了22家垃圾焚烧厂和89个垃圾填埋场。1965年至1991年期间,纽约市关闭了6家负荷已满的垃圾填埋场。1991年后,全市仅剩斯泰腾岛1家垃圾填埋场。2001年,纽约市关闭了最后1家垃圾填埋场后,所有垃圾均运往外地处理。一个以卡车为基础的新的垃圾处理系统取代了原有模式,高达84%的生活垃圾通过卡车运输。频繁往返的垃圾车不仅增加了沿线交通压力,而且还污染了空气。

  2006年9月,纽约市市长布隆博格签署了为期20年的“固体垃圾管理计划”,目标是建立符合成本效益和环保要求的垃圾处理系统。

  改变垃圾运送方式

  新管理计划并非简单应对垃圾处理面临的直接挑战,而是平衡各方利益诉求,采取具体步骤为城市垃圾再循环带来突破性变化:

  一是逐步实现87%的生活垃圾改用船舶和火车运输的目标,解决卡车运输带来的交通、空气和噪音等环保问题。

  二是垃圾管理责任公平分配。各区建立独立的垃圾转运站,防止责任偏重偏轻。

  三是引进市场化经营原则,通过刺激竞争、签订长期合同和采用集装箱化技术等手段,吸引私营部门投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确保垃圾处理系统高效运营。

  四是放眼未来,为后续创新预留空间。未来技术发展有望大幅提高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水平。为此,新管理计划确定了一些研究和试验项目,为继续提高垃圾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五是确保垃圾处理系统运营可靠,并备有多套方案,以防系统故障。

  迄今为止,纽约市正在向预定目标稳步迈进。2007年,布朗克斯区和斯泰腾岛开始用火车运送生活垃圾。2009年,布鲁克林区4个垃圾收集小区通过当地1家私营中转站用火车将垃圾运往外地,日均运送垃圾940吨。2011年,皇后区6个垃圾收集小区也将选用铁路运送垃圾,日均运送量可望达到1200吨。此外,纽约市还计划建造4个水上垃圾中转站,日均运送垃圾5770吨。

  业内人士分析,选用火车运输垃圾效率高,经济环保,尤其适合像纽约这样需将垃圾长途运往外地的城市。首先,火车容量大,价格低,每节车厢垃圾装载量为100吨,而卡车仅22吨。此外,火车运费比卡车低廉。第二,污染少,环保好。卡车运垃圾造成的空气污染比火车高近5倍。在5年时间框架内,铁路运输一氧化碳排放比卡车要少870万镑,一氧化氮排放少83.3万镑。第三,安全性高。按每吨英里计算,卡车事故要比火车高出30倍。

  强化垃圾回收循环

  1986年,垃圾再循环成为纽约市的志愿项目。1989年,纽约市通过立法,垃圾再循环成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性项目。自此以后,纽约市在各区逐步实施了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发起公寓楼垃圾再循环倡议,内容包括举办培训讲座;提供个性化垃圾再循环建议;免费提供宣传材料等。

  二是狠抓学校垃圾再循环。要求每个学校都必须设立可持续化协调员负责垃圾再循环。校长、协调员必须在学校各个部门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垃圾再循环和减少垃圾方案,并存档备查。可能的情况下也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校长还须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垃圾再循环核查表,确认已按要求任命协调员。

  三是所有私营部门必须进行垃圾再循环。餐饮业必须再循环瓦楞纸板箱、金属罐、玻璃瓶、塑料瓶和铝箔产品等;办公室、零售店、超市和制造厂需再循环瓦楞纸板箱、办公用纸、杂志、目录、电话簿、报纸等。纺织服装业还须再循环纺织品垃圾;所有商家须在回收箱醒目位置张贴标志,标明再循环垃圾类别。聘用私营垃圾公司的商家必须出示垃圾再循环书面合同,以及私营垃圾公司的具体服务措施。

  四是对违反再循环规定者课以罚款。例如,街头露天活动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再循环分类的,最少罚款25美元。屡教屡犯者,罚款最高可达500美元。

  不过,与旧金山相比,纽约市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大。2009年,旧金山市通过立法加大垃圾执法力度。新法规定,每家每户领取三种不同颜色的垃圾箱:黑色放一般垃圾,蓝色放可循环垃圾,绿色放堆肥垃圾。如果业主不按要求胡乱投放垃圾,环保人员会贴条提醒。若屡次提醒仍无改观,小型企业或独栋房屋罚款100美元。大型企业和多住户大楼最高可罚款1000美元。为了确保居民有一个熟悉过程,旧金山市决定2011年前暂不罚款。

  纽约市每年回收的各类再循环纸质垃圾在36.6万吨至42.3万吨之间;金属、玻璃和塑料再循环垃圾在25万吨至33.1万吨之间,垃圾再循环量仅占生活垃圾总量的17%,不仅远低于全美30%的平均水平,而且也没有达到该市设定的25%的法定标准。2010年4月,纽约市议会提出议案,大幅修改立法,扩大垃圾回收范围:

  一是增加公共垃圾再循环回收箱。目前,纽约市约有300个公共再循环垃圾回收箱。今后十年,全市人流密集处将新增700个垃圾回收箱。

  二是扩大再循环种类,回收包括酸奶盒和黄油罐在内的几乎所有塑料食用容器。此举可望每年从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分流8000吨塑料垃圾,相当于1万人每年产生的垃圾。

  三是设立家庭危险品再循环项目,回收装清洁剂等有害物质的塑料容器。各区每年举办一次家庭危险品收集活动,并考虑建立常设回收点。鉴于剩余油漆占全市家庭有害物品总量的半数以上,启动油漆生产厂或零售店废弃油漆回收项目。

  四是改进学校和市政机关再循环做法,确保每个班、每个餐厅都设有垃圾再循环箱。目前,纽约市共有2100所学校,上百万学生,8万名教师。这些学校年产生活垃圾5万吨,其中仅有9.5%被再循环利用,大有潜力可挖。

  五是在街头专门设立衣物再循环箱,供市民捐赠之用。    

  有效处理垃圾需多条腿走路      

  欧洲各国已广泛使用新一代清洁垃圾焚烧设备,将垃圾转换成热能和电能。这种清洁技术环保安全,可谓变废为宝,一举两得,不仅节省了能源费用,还减轻了垃圾填埋场的压力,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其释放的二恶英等有害物质,甚至比家庭烧烤还少。这方面丹麦走在了前列,在一些富裕的远郊社区建立了清洁垃圾焚烧厂。

  然而,时至今日,这种新一代垃圾焚烧技术在美国却未能大行其道。美国仍有超过半数的垃圾被送往垃圾填埋场掩埋。针对美国与欧洲在这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此间媒体不久前展开了一场美国垃圾处理究竟是“填埋,还是焚烧”的大讨论。业内人士分析,美国之所以在垃圾转换能源技术方面裹足不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缺乏经济动力。美国地广人稀,不乏空地。尤其是西部地区,填埋垃圾价格低廉。东北地区垃圾需长途运往外地填埋,增加了垃圾处理成本,垃圾转换能源技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由于环保组织竭力反对,垃圾焚烧厂选址成为难题。谁都不愿在家门口设立这样的工厂。

  第二,垃圾焚烧厂恐与垃圾再循环争抢“燃料”。垃圾焚烧设施投资大、成本高,投入使用后要求源源不断供应垃圾,用发电盈利维持运营。关键是,焚烧产能所需垃圾类别和再循环和堆肥化项目多有重合之处,与再循环、再利用宗旨背道而驰,弄不好社区反受其累。此外,从节能角度看,与再循环相比,焚烧垃圾得不偿失。再循环节约的能源是焚烧垃圾产生能源的3至5倍。

  第三,公共健康隐忧尚未消除。新一代垃圾焚烧技术已今非昔比,完全达到了环保要求。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担心,焚烧垃圾产生的污染物会不知不觉沉积在食物链中,危及日常食物供应,损害公众健康。

  所有这些,都成为阻碍现代垃圾处理技术在美国普及应用的拦路虎。当然,在上述原因中,最主要的恐怕还是经济因素。目前,垃圾再循环的处理费用只有垃圾焚烧的十分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前者创造的就业岗位仅在加工领域就是后者的5至10倍。同时,在美国许多地区,垃圾填埋与垃圾焚烧相比,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短期内难以取代。

  专家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科学处理垃圾,需要因地制宜,多条腿走路。垃圾转换能源技术是理想选择之一。

  首先,垃圾转换能源与垃圾再循环或堆肥化并非水火不容。不是所有垃圾都有再循环价值。迄今为止,尚未发明一种能够经济有效处理不同垃圾成分的可靠技术。旧金山市提出了2020年实现“零垃圾”目标,即不再向垃圾填埋场倾倒垃圾。然而,要真正获得成功恐怕不会那样简单。一些不能做再循环或堆肥处理的垃圾仍需焚烧处理。

  第二,数十年来,作填埋处理的垃圾比例持续下降,已从1980年的89%下降到了目前的54%,且将继续呈下滑之势。土地资源终究是有限的。没有必要将可做其他处理的垃圾随意埋入。何况,垃圾填埋场掩埋的有机食物释放的甲烷,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在这方面,垃圾转换能源技术有独特优势,可以大幅压缩垃圾量,延长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周期。

  第三,业内人士分析,像纽约、洛杉矶这样的大都市,与其将垃圾长途运往外地处理,还不如效仿欧洲,更多地采用垃圾转换能源技术。这无疑更为经济。过去15年,纽约市运往外州处理的垃圾量逾200万辆卡车,相当于填埋了4500万桶原油。当然,在这方面,除了继续改进垃圾焚烧技术,进一步减少污染外,还必须做好环保科普工作。这也是争取民众支持的必由之路。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