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莞松山湖10月亮相世博展示绿色发展成就(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27日10:46  南方日报
东莞松山湖10月亮相世博展示绿色发展成就(图)
松山湖创新科技园依山傍水,靠科技、创新取胜。图片由松山湖宣传科提供

  走进松山湖,会深切感受到绿色环保气息,72平方公里的青山碧水,犹如镶嵌在南粤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如今,这颗松山湖明珠,作为低碳经济的经典案例,不仅星耀南方,更聚集了越来越多来自全世界的目光。今年10月,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将亮相上海世博会未来城市的探索馆,与香港、广州、巴黎等国际性大都市同台展示城市形象。

  正如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兼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在松山湖举办的世博论坛(广东)上所言:“我们欣喜地看到珠三角、东莞在自己升级换代关键时期,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应用,这将是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

  作为东莞乃至南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示范区和引擎,松山湖已肩负着重任上路。世博论坛(广东)举办期间,诸多记者采访东莞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时,他用一组数据证实了低碳经济在经济转型期,特别是金融危机期,带给东莞发展模式的思考:近三年松山湖GDP年均增长11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0%,税收年均增长155.7%,出口总额均增长70%。园区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均高于国家级高新区平均水平。“松山湖成功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其低碳经济的示范性作用将引起我国乃至世界对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

  今年3月,以《“中国制造”的华丽转身》为题,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在财经频道的“今日观察”栏目对东莞松山湖进行了专题新闻报道,央视在报道中称,松山湖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带动了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传统产业升级。

  松山湖与世人熟知的东莞制造相比,具有明显特征的是技术开发能力强。因此,央视评论员何帆认为,“松山湖模式”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中国制造”具有明显区别。即松山湖是在优美环境之中,靠创新、科技取胜的“中国智造”,这是松山湖经济新模式的核心。松山湖占据科技和产业高地,带动周边镇区企业升级转型,已成为东莞乃至广东产业升级的样本。

  松山湖,对于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来说,其意义并不只是单纯依赖于其特有的资源和条件。

  在建设创新平台、打造新型产业、推进循环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等诸多方面,松山湖发展实践中的共性问题为这座城市和其周边区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和理念,甚至对全国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路径审思

  在我国南部沿海,一座新兴工业城市的异军突起曾铸就了令人惊叹的奇迹。30余年间,她迅速成长为国际性的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资出口基地,世界上大多数工业产品都可以在她打造的“工业生物链”中找到与其相配套的行业和产品。

  她,就是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这一被定义为东莞模式的固化认知,在饱含着对其过去成就高度肯定的同时,也对其未来发展形成了束缚。特别是,随着先发优势的削弱、成本优势的递减、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大,东莞制造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此同时,东莞的城市形象已然被东莞模式的片面内涵所取代,其发展中对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成本的高度依赖,以及高额的环保和人文生态付出被广为诟病。

  东莞需要进行一次自我救赎,而正是松山湖点亮了新东莞的梦想。事实上,在缔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东莞城市建设也迈向了一个新阶段,即以前20年以中心镇为核心的组团式发展转向近10年以松山湖为代表的园区式发展。

  这是一次自我创新的发展实践,其意义不仅是基于东莞过去发展模式的积极反思,对现有产业升级需求的及时把握,它还会影响到这座城市未来命运的最终走向。

  模式再造

  以制造起步,因制造而闻名的东莞,在谋划自我创新的实践中,其立足之基显然仍是制造。然而,松山湖自然不应再重复过去,其视野必须看得更高更远。

  事实上,当历史选择了松山湖时,其注定不会平庸。在一开始,她就朝着打造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较强辐射和集聚功能的核心经济区这一目标奋进。

  我们看到,建园之初,松山湖就把低碳发展目标与自身生态优势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全新理念。“科技共山水一色”,既是松山湖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开发理念,也是松山湖最显著的城市特色。

  我们又看到,松山湖坚持发展高科技先进制造业,加大引进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先进制造企业。同时,高标准创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检测服务平台,为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科技服务支撑。

  我们还看到,松山湖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已达到甚至超过欧美城市水平,科技载体均以建设珠三角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研发中心、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为目标。

  经过8年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松山湖实现了自然和人工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自然风光加现代创意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也开创了一条集“高效益、强辐射、多生态”于一体的发展新路径。

  全面跨越

  松山湖园区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

  松山湖园区的建设,并不是单纯依赖于松山湖地区特有的资源和条件,而是在建设创新平台、打造新型产业、推进循环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等诸多方面为园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和理念,对全国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和推广价值。

  目前,各创新平台已经开始大展拳脚: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已与1500多家企业建立了业务联系,为500多家企业成功进行了产品设计、新产品开发近300项,为企业产生18亿元以上的经济效益;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与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管理中心等25个单位联合成立“集成电路技术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与广东众生药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广东医学院、华南药业等科研及医药生产单位申请组建“华南(东莞)现代中药创制中心”,与德润集团合作开发“广东松山湖中医药健康科技产业园”。

  通过分析自身与粤港其他城市的相互关系,松山湖园区不仅在发展支援性服务业、打造产业技术联盟,还重点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服务的工艺设计等易于进入的创意产业,从而在与港粤形成合作关系的同时占有更多的利润空间。

  作为国际制造业基地,东莞与国内国际众多企业形成了密切的联系。松山湖园区通过各种措施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机构和人员入园,吸引国际风险资金的进入,同时打造本地名牌企业和名牌产业,将本地产品推向世界,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松山湖,将自身建设和发展与东莞、粤港地区、珠三角地区乃至更大区域经济、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极有可能为破解我国普遍面临的产业结构升级、园区封闭式发展等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链接

  松山湖模式内涵

  松山湖模式,是集“高效益、强辐射、多生态”于一体的发展模式。

  挖掘松山湖园区模式的内涵,可概括为如下几方面:

  科技与山水共一色

  良好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业生态环境为吸引高科技产业、企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各类资本的进入提供了基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产业发展为环境的建设提供了经济支持、环境保障。

  园区与区域同发展

  松山湖园区的建设依托于东莞产业基础,进而实现园区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相互提升,充分发挥松山湖与东莞的辐射效应。

  品牌与实力相匹配

  松山湖园区努力实施从产品、企业到园区的一系列品牌开发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计算机部件技术极,科技创新高端服务基地、珠三角工业设计的创意产业基地、中国IT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

  创新与创意互促进

  创新能力与创意思想的完美结合是松山湖园区保持活力的源泉和动力。

  本版撰文 南方日报记者 欧雅琴 刘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东莞 松山湖 世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