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9日,黄河十年行考察团来到了乌海,这里矿产业和化工产业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考察团在这里遇见一个放羊的小伙子,聊了两句后考察团走访了他家。
打工几年回来盖了房子
放羊小伙子家的房子是附近唯一的砖瓦房,房子的装修也很现代化,而村子其他人家都是土房。小伙子的父亲叫康银堂,52岁,母亲高二连,50岁。小伙子现在在包头上大学,还有一个姐姐已经嫁人。
康银堂告诉记者,80年代到90年代他在乌海海南打工,工资1200块,在当时那算是高薪了。攒了一些钱之后,1994年回到巴音村花6万块盖了新房。
康银堂现在在一个铁厂工作,工资1600块,与十几年以前的1200块相比,现在的工资不是很让他满意。他的妻子也在工厂打工,一个月能挣1500块。这是这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此外,他们还有十几亩地和二十几只羊,这部分收入够一家子的最基本花销。
儿子想自己在外打拼
康银堂给儿子在蒙西分期付款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但儿子不是很高兴,因为他想自己在外面打拼。
小伙子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全都出去了,没有年轻人在村里种地。当记者问,那当你们的父母老了种不动地了,家里的地怎么办?他似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还是做了这样的回答:那就不种了呗。
因为污染,玉米穗都是黑的
当被问到这里污染情况是否严重时,康银堂带着记者去了他的玉米地。玉米花絮部分的叶子都是黑的,玉米粒也很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干旱,还是和从去年包头一些工厂搬到这里有关,康银堂说他们也不知道,但他的脸上满是焦急。
环保人士汪永晨告诉记者,乌海工矿企业污染从90年代开始持续到现在。当时乌海发现了煤矿,南方很多老板到这里投资开小矿,把这个黄河边种地牧羊为主的小村庄污染得不成样子。2008年奥运之前,国家对污染企业进行关停整改,很多小矿小厂撤离,取而代之的是规模较大的工厂。
在村里,另外一个村民告诉记者,这里有4个100万吨的焦化厂,1个日产5000吨的水泥厂,还有几个日产400立方米的炼铁厂。现在工业园区所在的地方,以前都可以放牧。
最后,康银堂告诉记者,如果可以选择他会选择在一个空气清新,水源干净,可以种地的地方生活。因为如果收成好,牛羊长得好,收入也不会比在工厂里打工少很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