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31日的报道聚焦了长江“激素鱼”,对于日前某国际组织发布《“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报告称,在长江上、中、下游重庆、武汉、南京及马鞍山河段的野生鱼类体内,发现了对人体有害的环境激素。
长江南京段水质问题再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昨天,南京市环保局生态室主任张哲海作出正面回应:长江水体光是“体检”项目每年就达到105项,而水体质量达到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很安全!
长江水汞含量微乎其微
众所周知,长江水是南京市民的饮用水的最大来源,而此次事件让市民忧虑起长江水的安全。作为生态室主任,张哲海所在的部门每年都要对长江水进行“体检”。
“我们在长江一共布设了6个断面,18个监测点位,主要的监测项目根据地表水的环境质量标准24项目常规指标为主。长江是南京主要饮用水源地,从我们的监测结果看,基本上长江能够稳定达到三类标准,而集中式水源地的水质更是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即使对重金属指标,也是在环保监测范围的。“长江是有很大的容纳功能的,南京段水体重金属指标都能达到二类标准以上。”张哲海解释,比如汞的标准,一级~二级标准是0.00005毫克升,三类标准0.0001毫克升,四类和五类标准0.001毫克升,而在长江汞含量基本都处于未检出的状态,是低于检出线的。镉也是如此。
长江水每年要做105项“体检”
除了常规的24项“体检”,对于饮用水源地的监测更是十分严格,检查项目多达105项。记者发现,其中包括了富营养化指标,汞、砷、铅、镉等重金属指标以及甲醛、苯、酚等化学物质都在监测之列。
“我们从2004年开始,也对长江的鲤鱼进行过监测,从我们监测情况看,监测结果都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的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张哲海也不否认,这种生物积累作用肯定都存在,不同的鱼种不同的年龄段生物积累的效应也不完全相同。“有很多成分,如重金属等,在环境本底里就存在,实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长江饮用水是十分安全的,这105项指标,南京都是能达标的。”张哲海说,对于有关研究说鱼体被检出环境激素,他认为,这样的结论“有点武断”。
专家认为“抽样”报告没有权威性
“长江水体是流动的,采样的鱼怎么确定就是一直生活在南京水体的呢?而身上的环境激素应该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从行业管理高度,检测抽样的规则是不能以几个点代面的,否则,结论没有权威性。”
张哲海表示,世界上在用的化学品大概有87000多种。“从我们的监测角度讲,不可能测出来的。有很多成分是很微量的。所以是否检出这些成分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关键是对人体健康或者水生态系统有没有危害。”张哲海说,在监测过程中,他们还是要参照国家规范和标准来进行。“不能检出一些成分就作为有毒无毒来对待,这个评判缺乏一定的根据。”而且长江有很大的稀释作用,但样本却是经过浓缩的,这样检测出来的数值自然会被放大。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胡建英说,“抽检的这些鱼‘毒性’含量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危害,它们的浓度都很低。”胡建英表示,从人体健康角度讲,这个报告是提醒人们对水域污染保持足够重视。但声称对人体毒害巨大,有哗众取宠之嫌。
9月起环保部彻查沿江污染隐患
记者了解到,全国沿江沿河化工石化企业环境污染隐患整治行动即将开始。“特别是距离饮用水水源地较近的化工石化企业要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环保部的一位官员介绍,行动从9月开始,第一阶段9月17日至10月31日以地方及企业自查为主,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以各环境保护督查中心督查为主,11月底前各地要完成排查整治行动并提交报告。
而此次排查整治行动主要范围是沿江沿河设立的原料及产品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化工石化企业和无机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等化工石化企业(包括取缔、关停及废弃的),以及原油、成品油、化学品等输送管线、码头及储罐区。排查整治的重点是辖区内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沿线的化工石化企业以及相对集中的工业园区和辖区内重要江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涉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准保护区及上游的化工石化企业。
据了解,本次排查目的一是摸清沿江沿河化工企业情况,二是完善相关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关闭一批、整治一批、转移一批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企业。王 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