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背景资料:臭氧层保护-从科学课题到道德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11:50  新浪环保

  “这不是一个成本与收益的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在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探讨全球气候变化的《难以忽视的真相》一书中文版的封底,引用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的这句评语。

  对于臭氧层的保护来说,亦是如此。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发现,地球臭氧层正在迅速遭到破坏,其“元凶”是那些被统称为“氟里昂”的有机碳氟氯化合物,而在那之前的近半个世纪中,氟里昂一直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科学发明。从氟里昂的“诞生”到今天,不过短短80年。从一个“科学课题”演变成为“道德问题”,围绕臭氧层的被破坏与被保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足以写入科技史的令人警醒的绝佳案例。

  作为高效、稳定的制冷剂,氟里昂的发明无疑是成功的——它的出现,终结了将有毒硫化物作为制冷剂的时代;时至今日,事实上也并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但显然,人们低估了这种纯粹的人工合成物质对我们这个世界的潜在威胁。这又一次证明了,并不是每一项成功的科学发明都会给人类带来“好”的结果。

  我们已知的东西越多,未知的领域就越广。当今的人类不得不承受更多的科技“进步”带来的风险。较之80年前,今天的科学家对于新发现、新发明的研究与利用有了更复杂严格的论证。但是,这样的谨慎也随时面临着被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利益驱动所吞噬的危险,更不消说很多危险根本就潜伏在我们目力所及之外。面对这个似乎无解的难题,除了更加小心翼翼之外,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更多基于科学理性的质疑。多一分质疑,就多一分考量、少一分危险。

  对氟里昂的质疑是一次亡羊补牢。然而,对于部分氟里昂类产品的禁止生产使用,却并非一帆风顺。尽管,科学家警告说,如目前的破坏趋势得不到有效遏止,到2075年,臭氧层破坏将达到50%,届时全世界将有1.5亿人患皮肤癌,其中300多万人死亡;尽管,对于亿万年来已经习惯了在臭氧层保护下的地球生物而言,臭氧层的消失将是一场劫难……如果说当年对氟里昂的使用和排放,缘于人类认识的无知,那么,当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为了私利而选择性地视而不见,则是一种缺乏道德感的放纵。

  环保的议题,归根结蒂是生存权的争取——不仅是当代人,也是未来人的生存;不仅是人类,也是地球所有生命的生存。由此,这一话题也实现了从“科学”向“道德”的转换。正如全球气候变暖是否因人类高能耗高排放所致是一个科学问题,但由此带来的“节能减排”危机感,事实上已经超越了科学探讨的范畴,而成为一个道德问题。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是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但是,无论在面对“科学课题”还是“道德问题”时,我们首先遭遇的,都是欲望的考验。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臭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