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风电产业过速增长导致价格恶性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09:58  中国低碳网
中国风电揠苗助长,多重隐忧浮出水面。
中国风电揠苗助长,多重隐忧浮出水面。

  杨钰昕

  中国低碳网专稿 全球风能理事会近日在京发布了2010年关于中国风电发展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风电新增装机达到1380万千瓦,超过美国,居于当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的国家;当年新安装风机总数达到10129台,平均每天27台,成为全球风电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尽管中国风电产业被冠有不少的光环,但过于快速的增长却使中国风电产业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比国外风电产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国风电商业化市场在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后,才得到迅速发展和崛起。短短3年时间已然开始向被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主宰的风电市场发起冲击,中国风电产业“揠苗助长”现象十分严重。

  风电作为国家全力支持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吸引了铁路、航天、兵器等行业国有资本的密集关注。尽管面临着“并网难”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但投资商对风电的开发热情却丝毫不减。风电装备企业数量也开始爆发式的增长。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风电整机制造厂商只有6家;截至2009年底,整机生产厂商已发展到将近90家。其中已有样机的企业57家,年装机100台以上的企业约为30家。此外,还有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上百家,叶片生产厂50余家。风电装备产能如此大的扩张不仅远远超过了产业的需求,还直接导致国内风电企业的价格大战。

  其实早在09年初,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就曾向业界发出“警惕风电设备制造业投资过热”的呼吁。到了9月下旬,国务院批转由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上报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更是明确地提出:要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得盲目扩张。有关专家更是表示,国内风电企业的恶性竞争问题正在浮上水面。

  价格大战引发出的行业新危机

  记者从内蒙古调查获悉,目前的风电场正处一个特殊的“机遇期”。08年时,单位平均造价为9250元/千瓦得风电设备已呈现出大幅下降得趋势,目前风电整机平均价格与2009年同期相比已下降将近1000元。分析风电装备市场价格战的原因,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了“产能过剩”,而且是“低端产能过剩”。

  面对国内风机设备的降价风潮,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远无奈的称其为“面对蛋糕集体自杀”行为。他表示,近两年来市场价格战打的如火如荼,利润空间正在被严重的压缩。湘电风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邹长宁则警告说,自去年以来,已有相当一部分设备制造商出现亏损;下一步有可能出现大面积倒闭。为了生存,有些“制造商”不得不变身“开发商”,已经由风电装备制造向风电场开发转型。

  作为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金风科技也同样感受到价格战带来的巨大压力。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甚至用“惨烈”一词来描述风机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虽然我一向认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规律,适当的正常的竞争会促使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目前的价格战却已经演变为一场自杀式恶性竞争,将给整个制造产业带来不良后果。”

  风电开拓海外市场是进是退

  市场环境不断恶化,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路在何方?业内人士指出,从长远发展看,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商必须通过挖掘国外市场,才能消化过剩产能。在过去近30年来,全球风电装机量一直保持着每年20%增长速度。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对风机的需求将是中国市场的3至4倍。面对这一块诱人的蛋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天万源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树旺说“我国风电装备制造商在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同时,一定要加快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更大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在全球风电领域,中国企业一直被贴上技术落后、市场封闭、实力薄弱的标签,但目前的情况有所改观。华锐风电、金风科技、明阳风电和国电等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表现出令人惊诧的雄心。在北美展会上,中国排名第二的风电企业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高调宣布美国金风开业的消息。与此同时,金风科技还宣布正式启动香港H股招股,募集资金将用于开拓国际业务。紧随其后,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华锐风电则宣布要与美国超导公司进一步扩大战略合作关系,开发面向陆上和海上风电市场的大型兆瓦级风机,并计划在2012年推向全球市场。

  2009年华锐风电向印度出口了10套各1.5兆瓦的风电机组,并在今年3月份从美国超导体公司购买了电气系统,供其自主研发的5兆瓦风电机组使用。华锐风电董事长韩俊良雄心勃勃地表示“公司计划未来出口这种大容量风电机组。”表面看来,一度在产能过剩、并网困难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中国风电产业,似乎突然迎来了“走出去”国际化的新春天,

  中国风电行业协会秘书长秦海岩由此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采取市场化手段,尽快建立行业准入制度,提高整机制造业入行门槛等;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制造商“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在中国风电大举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未雨绸缪”。现在走出去的中国风电企业仍是少数,当70家风电企业都纷纷出海时,如何避免中国企业之间互相降价、互相诋毁等不择手段的竞争方式是否会影响中国风电行业的整体信誉。

  “走出去”的风电企业道路曲折

  表面看来,一度在产能过剩、并网困难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中国风电产业,似乎突然迎来了国际化的“新春天”。实际上,目前的中国风电企业更像一个羽翼未丰的老鹰,如此匆忙的进军国际市场另有隐情——残酷的产业现实不得不将中国风电推入世界。

  据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风电市场2010年新展望》报告显示,从2004年至今,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从6家急剧扩张到70多家,2010年这70多家企业按现有规模建成后,产能完全释放将使风电设备产能达到年产3500万千瓦,而今后五年的平均市场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至多1000万千瓦。

  “这么搞下去国内市场肯定容不下!两年前还在培育国内市场,一转眼,形势已经变成走向国际了。”上述官员半开玩笑地说。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公司的一位高层则表示了质疑:“国内风电企业的质量问题比比皆是,过去问题出在本国,都由国有的风电开发商埋单了,现在进军海外,第一关质量认证就不一定能迈出去。”他表示,这都是近两年风电行业过于浮躁所致。

  目前,中国风机制造商仍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痼疾,尽管风机的发电机、变速箱、叶片等零部件已国产化,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一线企业也积聚起相当的实力,但中国风机的整体质量却仍与国际水平有一段距离。中国企业制胜的唯一优势就是价格。同样的风机,中国产品要比国外便宜25%到30%。在商业竞争环境下,选用中国的产品有助于进一步降低风电的价格,当然这得牺牲一些质量。但劣势也同样明显。中国企业若要切入美国、西班牙等传统风电市场,就必须有实力过硬的产品。而这是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我们并不质疑中国风电未来的前景,但一个成熟的产业需要长时间经验的积累。在全球化市场的今天,仅仅依靠价格的低廉是无法有效的完成市场扩张的目的的。中国风电的路还很漫长,一步一脚印,踏实而行是对所有风电企业该铭记于心的忠告。

  (中国低碳网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风电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