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道路密度和交通量的不断增加, 道路对两栖类种群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在不断的加深和扩大,其影响主要有:1)直接作用:道路致死、廊道效应、生境破碎、回避效应等;2)间接作用:即边缘效应,包括非生物环境(土、水、气、声、热等)和生物环境(植被和其他动物等)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会威胁物种长期的存活,从而导致种群数量的严重下降。文章系统论述了道路对两栖类种群的生态学影响,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人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对动物的影响和危害。
道路负面作用的减缓措施
传统的道路规划大多从人类开发利用的角度设计,很少考虑其生态影响。现在很多国家的道路设计合理运用了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工程技术,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道路的规划和建设中来, 力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减少物种的丧失,做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目前采取的减缓措施主要有:
回避措施
保护生态原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道路的走向,选择最佳的环保设计方案。新建道路应尽量避免经过生物的主要栖息地与自然保护区,避免生态网和道路网叠加的敏感点(bottle-neck)。
减缓措施
当道路不可避免的经过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或自然保护区时,可设置动物通道(如德国勃兰登堡州, 路基下专门为青蛙迁移修筑的涵洞(tunnel),英国约克郡阿比泉附近为提醒司机保护蟾蜍而设置的“蟾蜍通道”警示标志)或者建设道路管理区,即降低道路实际使用强度和密度,尽量减少保护区内道路的密度、长度、等级、车流辆等, 使得该区域更加接近于无道路区(roadlessareas)。
补偿措施
一般遵循零损失原则(no-netloss),即道路交通干扰所造成的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由增加同样的生态学价值予以补充,包括保护同样面积的高质量生境、建立新的栖息地及野生动物廊道等。
环保措施
道路对两栖类动物的负面影响和生境的严重破坏要想从根本上改变, 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将环保意识和理念深深的植根于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之中,使其成为每个部门和公民的自觉行动。同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建立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促进机制, 做好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以最大的努力来发掘道路自身具备的环保优势, 主动开拓和发展道路战略规划的新空间。目前,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很不到位,研究和宣传工作太少,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宣传。
来源:《道路对两栖类种群的生态学影响》
作者:闫永峰 李希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