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路成中国野生动物最大杀手(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10:56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公路成中国野生动物最大杀手(图)
若尔盖湿地仅5月一场雨后被碾压致死的野生动物高达5800只。戴强 摄

  调查显示,若尔盖湿地仅5月一场雨后被碾压致死的野生动物高达5800只———

  在海拔3400米的青藏高原东缘,保存着被国际湿地专家称为“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没有受到人为破坏的最好的高原湿地——若尔盖,它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这片长征中一万多红军将士长眠的地方如今已成为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在这里栖息着大量野生禽类、两栖类、哺乳类动物。

  然而,很多到过这里的人不但被湿地的神秘与秀美所打动,还会被公路上血腥的画面所震惊。只要停下车,公路上到处可见被轧得不成形的两栖动物。在野生动物死亡密度最高的省道209线上,100米范围内,竟然能看到50多只被车轧碾得只剩皮的高原林蛙。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戴强多年来一直关注着若尔盖湿地野生动物的命运。

  10月中旬,世界自然基金会对外公布:一个项目组正在就公路对若尔盖湿地小型动物的影响进行调查。而这一项目具体实施人就是戴强。??

  路上有大量高原林蛙和岷山蟾蜍的尸体,很明显是被车轮碾压而死的

  2006年9月,一个雨后的下午,在返回驻地的路上,戴强坐的车正经过前几年刚竣工的唐克到热尔坝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个拐弯处,他惊讶的发现,路上有大量高原林蛙和岷山蟾蜍的尸体。从现场来看,很明显是被车轮碾压而死的,眼前的景象让戴强十分震惊。

  自从2004年戴强承担了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的一个调查项目,他就开始针对公路建设对草原及湿地生态系统影响进行研究。从这以后,他开始有意识的关注公路交通对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伤害。

  在若尔盖已经工作很多年的戴强谈起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来滔滔不绝,他告诉记者,若尔盖湿地离成都600公里,跨川甘2省,总面积近1.6万平方公里。它是维系我国境内西藏喜马拉雅动植物区系及其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地带以及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在中国的沼泽湿地里,我们恐怕再也找不到像若尔盖这样,集独特性、原始性、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厚重的历史沉淀及观赏性高度于一体的地方了。

  随着经济发展,若尔盖地区与外界的沟通日益频繁,213国道的开通使若尔盖湿地不再是世外桃源,而上世纪开通的209省道与近年竣工的唐克到热尔坝的公路更将若尔盖湿地切成了小块。

  两栖类动物在5月和9月为了选择繁殖地和冬眠地经常穿越公路

  213国道建于上世纪60年代,它是连接云南、四川、甘肃的生命线。其中若尔盖县到郎木寺这段90多公里的道路自南向北穿越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东部。209省道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在若尔盖境内有84公里。而唐热路是近几年才开通的,纵贯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西部,与213国道和209省道交接。

  戴强告诉记者,这三条公路把若尔盖湿地围绕起来,其中213国道最为繁忙,209省道尽管没有国道繁忙,但省道两旁沼泽较多,两栖类动物如高原林蛙、岷山蟾蜍、倭蛙等数量较大。这些两栖类动物在5月和9月为了选择繁殖地和冬眠地经常穿越公路。

  而随着213国道扩建工程,更多的车辆绕行209省道,所以209省道对野生动物的威胁更大。

  由于若尔盖湿地保护区周围公路的陆续开通,近年来若尔盖湿地内的黑颈鹤、白尾海雕、红嘴山鸦日渐稀少,高原林蛙、岷山蟾蜍、倭蛙等两栖动物开始面临车轮的威胁,而大量的高原鼠兔、喜马拉雅旱獭和香鼬、艾鼬等哺乳动物也常常成为公路上的牺牲品。

  每隔两公里取100米路段作为样线,记录下死亡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拍照存档

  由于调查公路交通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和充裕的资金支持,为此,2006年底,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戴强找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并把一份调查计划交给了世界自然基金会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

  范志勇告诉记者,世界自然基金会物种项目一直关注大型工程项目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而以往人们只关注“知名度”高的珍稀动物的保护,这项调查使人们开始关注身边的那些很少受人注意的动物。在接到这份调查计划后,世界自然基金会很快就审批通过了。于是,戴强又找到了若尔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明、四川省林业厅野保处高级工程师顾海军和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的同事刘志君一起实施这个项目。

  今年5月,戴强与顾海军、刘志君从成都出发直奔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过了松潘地区,大车渐渐多了起来。沙石路、翻浆路、搓板路伴随着戴强他们颠簸前行。在翻越嘎里台梁子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明给他们派了两个向导、一辆车。5月是湿地草原最美的季节,从车窗远望热尔大坝,辽阔、平坦、苍凉,弯弯曲曲的河流在草原上任意摆荡,牦牛悠闲的吃着青草,牧民的帐篷已升起了炊烟。然而戴强无心欣赏眼前的风景,路面上一个个野生动物的尸体,让他们停下了车。

  在若尔盖到唐克的209省道上,有压扁的高原林蛙、岷山蟾蜍,也有脑浆迸裂、内脏外露的高原鼠兔和喜马拉雅旱獭,甚至飞禽也难逃厄运,红嘴山鸦和麻雀的尸体也随处可见。戴强和他的同伴开始了调查,他们每隔两公里取100米路段作为样线,记录下死亡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拍照存档。

  这次调查,他们共计调查样线114条,平均每条样线死亡野生动物2.5只,即25只/公里。环绕若尔盖保护区的213国道、209省道和唐热公路这三条公路全长232公里,他们粗略估计,仅仅5月份,在若尔盖湿地,一场雨后因公路交通而碾压致死的野生动物就可达到5800只。

  8月底至9月初,他们再次进行调查。调查样线110条,平均每条样线死亡野生动物1.9只,即19只/公里。以此估算8月底至9月初,在若尔盖湿地,一场雨后因公路交通而碾压致死的野生动物达到4450只。

  戴强告诉记者,轧死动物的种类数量与季节也有很大关系。

  在所有被轧死的动物中,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小,如鼠兔、旱獭、鼬类、麻雀等;另一类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如岷山蟾蜍、高原林蛙等。由于鼠类和禽类食物供应来源充足,可以保证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活动时的体内能源消耗,其活动规律几乎不受季节限制。而蟾蜍和青蛙在每年4至5月份出蛰后,便成群迁往适宜的水域环境进行繁殖,所以许多蟾蜍青蛙便被轧死在前进途中。9月气温降低,食物渐少,蟾蜍青蛙又成群迁至冬眠处越冬,而迁徙途中又大量被轧死。

  戴强指出,除两栖类外的野生动物,虽然不会像两栖类大量成群穿行公路,但由于这些物种的种群数量也相对较少,由交通造成死亡对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危害也很大。

  针对不同的动物设计并在栖息地附近建设围栏通道系统

  世界自然基金会物种项目主任范志勇告诉记者,事实上,有关公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每年因公路交通致死的野生动物数量已超过因猎杀而死亡的数量。据统计:1998年荷兰每年因公路交通导致15.9万只哺乳动物和65.3万只鸟类死亡;澳大利亚每年因公路交通导致500万只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死亡;美国每年因公路交通导致100万只脊椎动物死亡。

  公路在直接占用大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导致公路周边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的下降。造成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碎化,导致种群间交流减少、割裂动物生活,而造成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则更为深远。

  戴强表示,要解决公路交通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就要针对不同的动物设计并建设围栏通道系统。“这有点儿像咱们常见的地下通道”,戴强说,先在公路上建立围栏,使野生动物不能随便横穿公路,然后在合适的地点,按合理的间距,建设地下或地上的通道,保证野生动物在迁徙时能安全通过。目前正在扩建的213国道就采用了这一系统,针对不同动物建立了不同的安全通道。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明认为,尽管全球变暖、雨量下降等自然因素对若尔盖湿地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甚微。导致野生动物减少、湿地迅速萎缩的重要原因还是人类的活动。

  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湿地资源依赖程度的提高,直接导致了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若尔盖县1958年牲畜为30万头,至上世纪80年代时发展到80多万头,而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到116万头,人口则从2万多增加到7万。

  其中若尔盖自然保护区的藏民以游牧为主,尽管他们也对公路上野生动物被轧死感到悲伤,但是为了他们的牦牛和藏绵羊能去另一片草场,他们经常把刚修建好的213国道上的围栏通道破坏。

  在采访最后,范志勇告诉记者,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道路网络必将日趋密化,公路等级亦会上升,道路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必然日益紧张。因此,野生动物安全通道必将成为中国公路建设不容回避的问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