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西部地区重大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加快发展具有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逐步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核电装备制造、重型燃机、大型冶金化工成套设备、重型机械和大型工程施工成套设备、汽车、摩托车、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输变电成套设备,大型数控机床、数字智能型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水力及风力发电成套设备等。
专栏8 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生产基地
重大电力装备——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德阳、自贡。
重型工程机械装备——西安、重庆、包头、柳州、天水、宝鸡。
汽车、新型摩托车——重庆、成都、西安、柳州。
环保成套装备——重庆、成都、西安。
数控机床及数字智能型仪器仪表——重庆、银川、西安、成都、天水。
重大医疗仪器设备——重庆、西安、绵阳、贵阳。
(五)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和形成若干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网络通信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音频视频产品等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生物能源产业,有色金属和稀土等高性能材料产业,现代农业,航空航天产业,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挥陕西杨凌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和四川绵阳科技城的创新带动作用,提高各类高技术产业园区创新能力和孵化能力,着力提升一批科技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
专栏9 高技术产业重点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
航空航天——陕西、四川、贵州。
集成电路、软件、通讯设备——成都、绵阳、西安、重庆。
数字音频、视频产品——西安、绵阳、重庆。
有色金属、稀土等高性能材料——陕西、贵州、广西、新疆、云南、甘肃。
生物产业——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甘肃、新疆、广西。
(六)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培育和开发具有西部特色优势的国际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和线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强国内外旅游市场开发,推进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重点开发一批跨区域旅游区。继续发展红色旅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鼓励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边境旅游、科普旅游、农业旅游和工业旅游等专题旅游。加强保护、合理利用文化自然遗产资源,推动国家重要风景区可持续发展。
专栏10 西部跨区域重点旅游区
丝绸之路旅游区——西安古城、秦始皇陵、宝鸡法门寺、天水麦积山、武威雷台公园、张掖卧佛寺、敦煌莫高窟、吐鲁番古文化遗址、喀什民族风情旅游。
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茶马古道、康定跑马山、稻城亚丁、海螺沟冰川、丽江玉龙雪山、丽江古城、迪庆香格里拉峡谷、德钦梅里雪山、西藏盐井、八宿然乌湖。
长江三峡高峡平湖旅游区——三峡库区、大足石刻、巫山小三峡、丰都名山、奉节白帝城、云阳张飞庙。
青藏高原特色旅游区——布达拉宫、林芝大峡谷、雅砻河谷、三江源、青海湖、塔尔寺。
川黔渝旅游区——三星堆、乐山大佛、峨眉山、自贡恐龙博物馆、宜宾蜀南竹海、泸州佛宝、重庆武隆天生三桥、黄果树瀑布、九寨沟、黄龙寺、都江堰、梵净山。
珠三角—桂东—桂北黄金旅游区——桂林漓江、阳朔遇龙河—兴坪生态田园风光、桂平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昭平黄姚古镇历史文化旅游。
滇桂民族风情热带风光边境旅游区——大理苍山洱海、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沧源阿佤山佤文化、建水—石屏历史文化、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防城港江山半岛—东兴金滩。
西北大漠草原旅游区——锡林郭勒草原、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阿拉善贺兰山宗教文化与原始次生林、西夏王陵、沙坡头、喀纳斯、天山天池。
黔东南—湘鄂西民族风情与生态旅游区——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苗侗少数民族风情,湘西、恩施土家族、苗族民族风情,湘西凤凰古城。
重点红色旅游区——左右江、黔北黔西、滇北、川西雪山草地、陕甘宁、川陕渝、延安、遵义、广安。
六、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发展
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充分发挥资源富集、现有发展基础较好等优势,加快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一)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要在城市建设、土地管理、人口及劳动力流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打破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加快建立分工合理、协作配套、优势互补的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广西)等重点经济区,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鼓励南贵昆、呼包银、兰(州)西(宁)等区域依托交通干线,加快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带。
专栏11 重点经济区发展方向
成渝经济区——依托重庆和成都两个特大城市,重点发展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水电、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天然气化工、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发挥重庆直辖市的功能和作用。
关中-天水经济区——依托西安、咸阳、宝鸡、天水等城市,重点发展高技术、装备制造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农业和特色旅游产业,加快建设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示范区。
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依托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联接周边广东、海南等地区,重点发展临港型产业,集聚发展大型炼油、石化和林浆纸一体化工业基地,探索建立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二)鼓励城市圈集聚发展。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及地区中心城市工业化水平比较高、人口密度较大、知识资源丰富、地理区位条件优越、交通相对便利、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等综合优势,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发挥聚集效益和带动作用。支持各类国家及省级开发区提高生产制造层次和利用外资水平,带动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物流中心和设立保税区,着重发展贸易加工业。
(三)引导资源富集地区集约发展。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约开发,综合利用,按照资源赋存条件优良、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大规模开发利用条件基本具备等要求,推进优势资源富集地区有序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形成一批我国能源、矿产资源重要接替区。开展矿区生态修复,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四)推动重点边境口岸城镇跨越发展。依托重点边境口岸,改造一批以集散能源、原材料、特色农产品、粮食、棉花等资源性产品为主的商品市场和物流园区,促进优势产品出口。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积极推进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边境口岸设施,完善边境贸易政策,提高通关效率,便利人货往来,逐步形成完善、规范的边境加工贸易体系。
(五)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和财政性投资力度,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特困问题,努力提高少数民族教育科技水平,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加强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计划。加强对口支援,完善和落实支持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的政策。
专栏12 兴边富民工程
主要发展目标——重点解决西部边境地区边民生产生活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逐步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达到本省区中等或以上水平。
主要任务——加强边境地区公路建设,边境一线茅草房(危旧房)改造,饮水工程和水利建设;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建立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点建设一批区位重要、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边民互市贸易市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七、坚持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