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梁从诫: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环保“答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7日17:55  半月谈

  2010年10月28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始人、首任会长梁从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梁启超、梁思成的后代,家学渊源的梁从诫原本是个历史学家,于1994年和朋友一起创办了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从此以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清贫之身全力以赴民间环保事业,在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公众听证会、环境公益诉讼、低碳生活倡导等方面贡献突出。

  为公众代言,为自然请命

  2010年11月2日的梁从诫遗体告别仪式简单又隆重,1000多人自发参加,人人手持一支菊花,墙壁上挂满挽联。公益人士、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在悼念文章中说:“梁先生是中国民间组织的先驱、勇士。他的选择是那么彻底,干脆辞掉一切身份包括公职,义无反顾,净身出户。

  结果,梁先生退休了没有退休金,生病了没有医疗保险。业内同仁对此十分关切。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心创始人商玉生先生提议从恩玖中心的结存中设立一个专项基金,帮助梁先生解决晚年生活和医疗费用所需。此议还在商议之中,不料噩耗已经先至。”

  梁从诫生前讲过一个故事:一次他和启功、季羡林几位老先生在会议的间歇,说起死了以后,如果有人致悼词,我们都听不见了,那多可惜,我们来演习一遍吧。于是几个老先生就真的轮流躺在桌子上,其余的几位缓缓绕行作依次告别,并致悼词。轮到启功先生,启功先生听着听着突然坐起来,说:“我太感动了,我要致答词!”

  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为公众代言,为自然请命,是梁从诫最好的致答词。或许,中国可以少一个历史学家,但中国不能少一位环保人士,因为,越是稀缺的,越是重要的,越是人人都以为艰难的,越是要舍身参与。

  不懈呼吁,致力公众环境教育

  1994年,梁从诫与几个朋友一起成立自然之友时,他已经62岁了。很多人在这个年龄,已经准备什么都不做。当时,中国还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叫民间环保组织,很少有人知道环境需要有心人去精心呵护。因此,自然之友把“公众环境教育”当成了基础业务,一直坚持到今天。

  公众环境教育是从一场接一场的演讲开始的。1995年6月份,梁从诫在《大自然》杂志发表文章说:“自然之友将不懈地努力,使‘爱护环境,善待自然’的观念,作为一种现代公共意识,被更多的中国人所接受。”

  在梁从诫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自然之友给了关注环保的诸多民间人士提供了一个参与的平台。十多年来,上万人成为自然之友会员,并孵化创立了十多个民间环保组织,而接受自然之友环保教育、完成自我环保启蒙的公众则不计其数。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在今天进入全民环保时代,自然之友这样的民间环保组织功不可没。

  积极担当,勇于实践

  1995年,滇金丝猴栖息地出现危机,当地政府要砍掉滇金丝猴最后的一片栖息地。当时还在云南林业厅工作的奚志农把消息传到自然之友办公室时,梁从诫领导自然之友给媒体发出了“支持奚志农保护滇西北原始森林”的呼吁信,这是自然之友进行此类呼吁和建议的第一次。1996年夏天,随着自然之友“大学生绿色营”出征云南德钦,滇金丝猴保护成了全社会共同的关注目标。

  上世纪90年代,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当采金分子开始把目光转向盗猎,当欧洲开始流行用藏羚羊绒毛制作的披肩“沙图什”时,梁从诫给当时的英国首相布莱尔写信,把藏羚羊被杀戮的真相告诉欧洲人,告诉他们藏羚羊绒毛不是从地上捡的,而是活生生从羚羊身上剥取的,带着无尽的血腥和残忍。1998年,一直战斗在藏羚羊保护第一线的“西部野牦牛队”出现转型危机,自然之友又发动公众募捐。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不断提出相关提案。1996年起陆续发出的倡议和提案有:呼吁建立长江河源区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北京市周口店地区水泥业粉尘污染应限期治理、建议不在梅里雪山开展登山活动、建议首钢停止2160工程并搬出北京、我国治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山水共治”……许多建议都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

  梁从诫生前说:“一个人,必须有点社会责任感。而在1994年,知识分子最重大的社会责任感,就是参与环境保护。”(《半月谈内部版》2010年第12期,文 冯永锋)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梁从诫 环保 自然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