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复旦大学薄燕:联合国在气候问题上不可取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3日12:01  东方早报
薄燕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薄燕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MEF、G20等机制也许在决策效率方面更令人乐观,但是就气候变化而言,它们在合法性、代表性和普遍性方面都不能与联合国同日而语。就这一点来说,国际社会没有另外能够替代联合国的机制。

  与去年气氛热烈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相比,今年的坎昆气候变化会议似乎显得有些平静。然而,这样的氛围也许更有利于协议的达成。该次会议通过的两份决议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程而言,取得了意义有限却积极的成果,是对在联合国框架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的重新肯定。

  从内容上来看,这两份决议并没有完成《哥本哈根协议》所未能完成的使命,因为决议仅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模糊地规定《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应“及时确保第一承诺期与第二承诺期之间不会出现空当”。这虽然认可了第二承诺期的存在,但并未确定落实第二承诺期的时间表,更谈不上是一项对2012年之后的温室气体减排做出具有约束力规定的全球新协议。所以,这距“巴厘路线图”授权的谈判目标还相去甚远。然而,决议决定设立绿色气候基金,就适应、技术转让、资金和能力建设等发展中国家关心的问题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还巩固了各国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承诺的减排目标,从而推动了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继续向前。

  更重要的是,坎昆气候变化会议重建了国际社会对在联合国框架内应对气候变化的这一多边进程的信心。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之后,国际上对联合国的批评不绝于耳,认为联合国拖沓而低效的表决程序导致了不可能在194个缔约方之间就任何关于气候变化的问题达成任何协议,甚至主张使用MEF、G20等机制来取代联合国。然而,坎昆气候变化会议通过了决议,表明了联合国框架内的多边气候变化谈判取得了新进展,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仍然并将继续按照“巴厘路线图”确定的双轨方式进行,从而巩固和推动了联合国框架内的多边气候变化治理体系。

  坎昆气候变化会议之所以能够表现出上述积极意义,是由于以下的原因:

  第一,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进程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力。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它影响着每一国家和个人,需要全世界都为减排和适应做出努力,而国际社会在寻求对策、建立制度时也必须代表和反映每一个国家的利益。MEF、G20等机制也许在决策效率方面更令人乐观,但是就气候变化而言,它们在合法性、代表性和普遍性方面都不能与联合国同日而语。就这一点来说,国际社会没有另外能够替代联合国的机制。此外,联合国新任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以及缔约方大会主席在该次会议上所表现出来的更为积极的姿态也为联合国赢得了更多的赞扬。

  第二,各缔约方对联合国多边进程的坚持。在该次气候会议一开始,虽然极少数国家反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但从总体上看,各缔约方都对谈判采取了严肃的态度,并表达了推动会议取得成功的良好政治意愿,期待坎昆气候变化会议上能够取得平衡的结果。在谈判过程中,各缔约方也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始后,各国部长们为谈判提供了积极的政治指导,努力扩大共识,有力地推动了谈判。正如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所说的,本次大会获得成功在于各缔约方共同努力,大家按照“巴厘路线图”所指引的道路前进,这证明多边机制能够推动整个谈判进程,大家对多边机制充满信心。

  第三,东道国的积极作用。在去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东道国丹麦的一些不恰当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会议的混乱和低效。墨西哥作为今年坎昆气候变化会议的东道国,为推动会议成功发挥了独特作用,赢得了广泛的赞扬声。这是因为,为了保证会议的成功举行,墨西哥在政治资金、人力成本和金融资源方面都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为会议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保障和服务。尤其重要的是,墨西哥作为东道国,注重在各方之间加强协调,精心安排,努力保持了谈判进程的公开透明,为各方的广泛参与创造了充分沟通和磋商的良好平台,为推动谈判取得成果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使会议总体上得以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进行。

  在经历了艰难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后,坎昆气候变化会议使人们开始对联合国主导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程重拾信心。但愿国际社会能够把这种信心延续下去。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坎昆 京都议定书 减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