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绿色地产陷入误区:低碳成为豪宅新标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3日14:10  21世纪经济报道 [ 微博 ]

  中国“伪低碳”综合征:“低碳豪宅”盛行

  本报记者 田新杰 上海报道

  “对于中国来说,低碳地产是一种选择。对于地产而言,低碳中国却是唯一的选择。”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为方方地产总咨询师胡宗亘新著《低碳地产之中国选择》作序时如是说。

  但是,到目前为止,低碳在中国与地产的结合,往往被冠以高档住宅甚至豪宅,不得不说是中国低碳地产的尴尬现状。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低碳地产开发之路?”方方地产咨询机构总咨询师胡宗亘在近日的“低碳地产之中国选择”行业主题交流年会上直言,目前中国低碳地产处于发轫期,开发上存在的诸多误区和问题并且大多为售价不菲的高端盘。今年在南京土地市场的一个“小插曲”,则是这种“低碳豪宅”现象的集中体现:南京一“低碳开发商”在不久前竞得楼板价为6000元/平方米的地块,溢价72%,成为当日的地王。面对外界的质疑,该开发商答复“我们做的是低碳住宅”。

  在不少开发商的字典里,低碳反而成了豪宅的新标签,甚至是追求高溢价的理由。只有少数低碳地产商开始尝试低碳住宅的平民化路线。

  朗诗集团上海区域公司总经理周勤透露,朗诗在上海嘉定的朗诗·绿色街区项目近期入市,定价甚至低于周边普通公寓,以相对低价的姿态吸引客户。

  据方方地产咨询机构调研,中鹰黑森林项目,以外地人、新上海人的比例大幅提升,而老上海人则由区域66%的占比下行至38%。调查结果反映的,不仅是低碳住宅,而且是大部分豪宅消费的状况。近年来,直至今天,低碳住宅并没有所谓独立的客户,他们就是豪宅消费的客户。

  而另一个上海罗店的朗诗绿岛低碳项目,低碳住宅的客户群极为广泛,而客户来源的差别完全是由项目定位造成的,与是否低碳并无直接关联。

  种种尚待纠偏的畸形现象,显然不是小部分开发商的类似宣言能彻底化解,中国地产低碳的“去伪”依然任务艰巨。

  中国地产低碳化所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产品的价格层面,更大的挑战来自如何“去伪”同时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低碳地产。

  12月18日,朗诗·绿色街区作为“绿色建筑三星级”项目亮相仪式上,住建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汪维透露,住建部相关人员一行近期正在对上海的建筑节能相关层面进行深入实地大检查。他指出,住建部主导的国内现有建筑节能改造正在大力推进中,而根据住建部相关政策,新增建筑必须符合相关节能标准。

  尽管目前住建部对包括上海在内的相关城市的建筑节能检查尚未有最终结果出炉,但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建筑能耗过大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解决。这是一组许多关注建筑节能人士早已烂熟于胸的数据:我国目前的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三成。430亿平方米存量建筑中,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每年新建90%以上的建筑,仅基本符合我国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但与欧洲相比远远落后。

  “在房地产领域,终于有地产商开始尝试低碳住宅。但一系列新的问题随之产生了,其中最被外界诟病的就是低碳住宅的豪宅化。”胡宗亘坦言,“我们看到了高地价与低碳住宅的联姻。”

  中鹰黑森林,是近几年上海最为知名的低碳豪宅代表项目,位于上海成熟居住社区万里板块。该项目确实采用了较为先进的一整套住宅低碳技术,但同样受到不少人士质疑的是,该项目的价格超出所在区域均价一大截,扮演了板块房价的拉动者角色。

  有内部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今,该项目剔除装修和低碳成本后与所在板块的价格对比显示,其相对溢价达五至八成,且溢价幅度呈逐年上涨趋势。

  “这一案例充分代表了目前国内低碳豪宅的现状。”一位熟悉低碳项目的开发商人士透露。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低碳 环保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