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业局:增加林草植被是防沙治沙有效办法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11:15  第一财经日报 [ 微博 ]

  作者 章轲

  我国把发展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2009年9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向世界作出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防沙治沙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刘拓上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以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对防沙治沙提出了新要求。

  第一财经日报:防沙治沙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何关系?

  刘拓:2010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了专题重要论述。转变发展方式,已成为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仅仅涉及经济增长,它同时涉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各个方面。多年来,我国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有一些成效,但是经济发展总体上仍呈粗放状态。特别是我国西部广大沙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发展“三高”(高资源、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往往造成水资源断流、枯竭,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扩展加剧。

  在以发展速度和规模论成败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下,“GDP崇拜”在一些地方仍驱之不散,发展质量往往让位于发展速度。在我国西部广大地区,转变发展方式任重而道远。要加快推进防沙治沙步伐,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和改善沙区生态环境,为转变发展方式作出贡献。

  日报:我国目前在治沙方面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困难?

  刘拓: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还很大,防治的任务很重,现在还有173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可治理面积有53万平方公里,按照现在每年缩减1717平方公里的速度,大概需要300年的时间。

  此外,我国人口、经济的压力与生态承载能力的矛盾很大。我国生态的承载能力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口、牲口、灶口这“三口”问题还十分突出,一些地方还在滥开垦、滥放牧和滥樵采。

  治沙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困难是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当前实行的集中连片重点治理,只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属于集中连片、集中投入的,但京津风沙源也只占全国沙化土地的1/17。按照温家宝总理亲自部署和组织专家制定的《国家林业发展战略》所提出的要求,即距2020年全国可治沙化土地要治理一半的要求还有巨大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地方对治沙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在认识上还有一些差距,表现在工作中有一些松懈,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倾向。土地沙化危害性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隐性的影响比显性的影响可怕得多,沙化危害具有倍增性、滞后性和系统性,对这一点,有些地方的认识还不到位。

  另外,气候变化对土地沙化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气候变化可能会引发极端气候,如干旱对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日报: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已经得到初步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为什么我国许多地方沙尘暴和沙尘天气仍然时有发生?

  刘拓:首先要明确一点,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台风、冰雹一样,是属于一种自然的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在我国是不可能消灭的,我国是世界四大沙尘暴频发区之一,是中亚地区的沙尘暴频发区。

  需要进一步阐明的是,沙尘暴的发生呈一种波动式递减的态势,无论从历史资料还是现实情况来看,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目前人类对气流、大风等自然现象是无法控制的,能够控制的是尘源,沙尘的递减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沙尘源的减少。从这个规律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增加林草植被是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减少沙尘暴的发生的一种有效的办法。

  研究表明,林草植被盖度达到40%以上,风沙活动就不显著;如果林草植被盖度在15%~40%,有局部的风沙活动;低于15%的林草植盖度,沙尘活动就比较频繁。举一个例子,京津风沙源区通过这十年的建设,林草植被由44%提高到55%,这个地区的沙尘暴由过去的加强区变成了现在的减弱区,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

  有一个问题应该说一下,有专家提出沙尘暴在3000米的高空,植树造林不起作用。实际上沙尘暴的传送是一个跳跃式的传送过程,有起尘,有尘降。在起尘的地方,如果林草植被盖度不高,就有利于起尘;在尘降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地表比较平滑、森林植被比较少的地方,可能就会反弹,如果遇到森林植被比较茂密的地方,它就会被抑制。所以,增加林草植被还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日报:“十二五”期间我国治沙总的原则和措施是什么?

  刘拓:对于防沙治沙工作,党和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家林业局在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出来以后,对荒漠化的成因,下一步荒漠化防治的对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总的要求就是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方针搞好各项措施。

  首先是强调保护措施,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严格实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的“三禁”措施。二是大力开展工程治理措施,按照生态建设的自然规律,布置好整个防沙治沙的工程布局,实行能封则封,能治则治,甚至亦荒则荒,亦林则林,亦草则草的办法,实行工程治理。

  同时要优化政策机制,在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落实好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要求,使治理者得到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果,明晰产权。特别强调的是,要守土有责,严格责任制度,落实好各级地方政府防沙治沙负责制和单位治理责任制。大力推动科学技术,提高建设成效,提高建设水平,同时还要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部门合作,打好组合拳。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