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 环保项目 > 2011年第四届SEE-TNC生态奖专题 > 正文
申报/推荐类型:B058—绿色推动者—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
1.申报机构/被推荐机构基本信息
机构名称:小毛驴市民农园
2.申报机构/被推荐机构简介
机构使命(不超过200字):
小毛驴市民农园为该机构在多年积累的生态农业与城乡公益网络基础上所开展的创新性探索——借鉴国际社区支持农业(CSA)经验,延续成立于2007年的国仁城乡互助合作社宗旨,倡导并实践“健康农业、文明消费、公平贸易、和谐城乡”的行动理念,整合跨界资源,如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及各类公益机构和活跃个人,共建低成本的多重信任体系,推动食品安全、生态文明与城乡良性互动,促进中国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
业务范围(不超过400字):
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培训,生态小区、生态园及市民农园的设计与建造,生态厕所与生态猪舍的研发与实践,社区支持农业(CSA)及生态农业技术的咨询与推广;
推动市民“参与式”都市型生态农业,开展都市农业培训、食品安全与可持续生活宣传、农耕体验与教育等活动,建设市民体验农耕及可持续生活、培养健康消费和环保意识的都市农业教育基地;
发展城市健康消费网络,促进形成“共同购买型”消费合作社。面向农村推广结合传统农耕和自然农业为基础的现代生态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上转向生态农业。最终引导城市健康消费合作社与农村绿色生产合作社对接,通过城乡之间的直接互助,实现城乡良性发展;
推动CSA在全国范围内的多元化探索,发育各类型的生产者组织和消费者组织,构建替代性的食物体系信息平台和面向全国的CSA开放交流平台及公众教育平台。进而形成全国范围内对有机农业、公平贸易、消费者运动更为有利的政策与舆论环境。
团队介绍(可包含执行团队、核心志愿者团队和理事会等,不超过500字):
核心团队既有扎实的生态农业技术及农村工作经验,还有低成本运营草根实体和宣传推广的经验,并与港台及海外的各类团体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正是这支各有专长、多年磨合并奉献投入的独特工作团队,虽然多人都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却共同放弃在高薪产业中工作的机会,扎根农村和京郊,以仅维持基本生活的工资,坚守有机农业和社会公益这样一个短期内很难产生应有回报与社会认可的事业。主要成员如下:
严晓辉: 2004年起参与晏阳初乡建学院创建工作,负责整体统筹
石 嫣: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负责消费者教育、活动会议组织与宣传推广
黄志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推广硕士,2004年起参与晏阳初乡建学院创建工作,负责实习生培养、日常接待
黄国良:2005年起参与晏阳初乡建学院创建工作,负责生产及基地管理
袁清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推广硕士,2004年起参与晏阳初乡建学院创建工作,负责农业技术试验与推广
赵 玲: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负责公益项目及和平妇女项目
潘家恩:香港岭南大学博士生,2003起参与晏阳初乡建学院创建工作,负责实习生培训与活动组织
此外,小毛驴市民农园还培养了数批实习生,既让农场成为大学生们接近“三农”的中介和连接城乡的有效平台,同时也为有机农业与城乡互动事业培养储备各种人才。
3.申报/推荐理由(请注意以下内容均指在近两年之内的工作为基础):
请概述1-2个核心申报/推荐原因(150字以内):
小毛驴市民农园工作目前已初见成效,多年坚持的生态技术(生态厕所、生态猪舍、生态建筑)已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北京一地的小毛驴成员数量已接近1000户,推动并影响了全国近百家类似组织,得到海内外180多家媒体的正面报道,并先后接待政府、企业、媒体、市民、农民、民间团体参观与访问万余人次;所倡导的模式也已被个别省市正式写入政策法规。
1)请简述申报机构/被推荐机构2-3个支撑申报原因的主要过往成功案例(800字以内):
案例一:分别适合“小农”及“都市”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本土化试验与推广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探索,小毛驴市民农园团队已充分掌握并本土化创新了以下技术:采集土著微生物、营养液配置、防虫、控制杂草和土壤保墒培肥及自然养殖法和农业工程(生态厕所、生态猪圈)。同时正在开发包括:都市家庭“1平米菜园”、阳台种植、家庭无臭厨余堆肥等“都市农耕”技术,以及适应市民农业需求的“梯队”种植及新鲜蔬菜配送管理系统。
除此外,小毛驴市民农园团队已前后设计经营过两个大型农场,组织三次全国生态农业培训,并与美国、印度、泰国、秘鲁、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地区的生态农业实践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生态厕所、生态猪圈的建造更是供不应求。
案例二:全国城乡互助及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推广与网络建设
本项工作是根据全国各地CSA组织在交流与互动中以实际需求为依据而逐步提出并完善的,并在资源投入和项目管理方面分工合作、优势互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并整合各方资源和优势,比如以高校和政府增强公信力和稳定性,和各公益机构共同举办活动,整体以社会企业形式运营,市民消费者及活跃个人则参与各种活动并逐步实现自我管理与伙伴动员。
正是通过把握以上原则,当前全国以CSA模式运作的农场已接近百家,其中由小毛驴农园直接支持建立有:北京耕年华农庄、河南南马庄农民合作社有机农场、重庆合初人农园、上海青蓝耕读合作社、西安城乡互助中心等。
与此同时,2010年在小毛驴市民农园的影响和推动下,北京的不同机构模仿或协作组织了多个有机市集活动,分布在北部顺义、西部海淀、东部东城、朝阳、平谷,形成2010年北京民间团体“有机市集”的蓬勃发展。
通过长期的磨合和互动,我们还在举办了两届大型全国CSA交流会(2010年1月和2010年11月),共计800约人参会,会议通过小毛驴的媒体优势,公开发表“推动市民农业 促进城乡和谐——文明消费者联合宣言”和“发展市民农业 促进城乡和谐——健康农产品生产者联合宣言”,初步形成行业话语与全国影响。
2)请简述申报机构/被推荐机构在推动生态环保议题或环保公益行业发展上最重大的贡献和成就(600字以内):
1、 对生态和环保的创新理解:
突破传统对环保的“狭义”理解,而将环保延伸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方式,将原来只限于农场或农户的农业引入城市社区和市民的生活中。为进一步加强“生态”与“环保”的连接,小毛驴市民农园与各环保组织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和互动,包括:自然之友、地球村、天下溪、瀚海沙、绿色生活馆、绿色和平、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等。
2、将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海外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本土化,总结归纳出已被各地广为借鉴的操作模式,并引发多元化的实践形式:
除上述由小毛驴市民农园所推动的各种生产者组织外,我们还先后发育支持了多种类型的消费者组织与其它创新型项目。包括国内首家城乡互助合作社、两家以“小毛驴”份额成员为主要成员及组织者的消费者合作社,北京林业大学翱翔社“校园农耕”有机农业项目等。由于以上工作,我们以唯一的市民合作社荣获2009年“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3、推动生态农业、消费者合作、城乡互助等小众议题成为公共议题,并获得积极影响:
2009年7月,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贵阳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草案)》以小毛驴为案例,将这一模式正式写入地方法规。
三年来,我们已得到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在内180多家海内外媒体报道,前后接待国内外不同团体的参观考察与访问交流100多场、万余人次;
2011年1月,小毛驴入选《南方周末-年终特刊:十年担当》之“健康农业实践者”
新浪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