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 环保项目 > 2011年第四届SEE-TNC生态奖专题 > 正文
申报/推荐类型:C024—绿色知行者—北京范春萍
*推荐人信息(主办方将公布被提名人的推荐人姓名、单位)
1.基本信息:
姓名:张伯驹
目前所在机构:自然之友 职位:城市固废议题负责人
2. 推荐人简介(300字以内):
张伯驹,八零后生人。曾在大学期间与友人共同创立环保组织济溪环境交流网络(www.gsean.org),2005年担任联合国环境署(UNEP)青年顾问,2006年加入自然之友工作至今,曾任调研部主管、中国世贸网(China WTO Network)管理委员等。现负责自然之友城市固废议题,兼任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发展报告》主编助理。主要致力于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的减量和善治,以及可持续消费;直面垃圾危机,持续探索并实践有效、公义、可持续的解决之道。
3.申报人/被推荐人基本信息
姓名:范春萍
4.申报人/被推荐人简历(500字以内):
理学学士、哲学硕士,编审;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办公室主任,兼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范春萍科普出版工作室(北京科委命名)”主持人。曾获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奖、“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普编辑家”称号,所出版作品曾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文津图书奖等。
本科毕业后在四平师范学院(现吉林师范大学)任教期间,曾结合教学实践尝试培养环境教育人才,主持吉林省教委教学研究课题“自然辩证法课堂镶嵌环境教育内容的教改实验”;在吉林大学读研期间,曾钻研生态哲学,所写硕士论文为《论生态价值》。
从事图书出版工作之后,策划或主持出版的图书主要有:“绿色经典文库”、《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支点丛书”、“大美译丛”、《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盗火者译丛”、“北大科学传播丛书”、“芦笛曲丛书”等。
5.申报/推荐理由(请注意以下内容均指在近两年之内的工作为基础):
请概述1-2个核心申报/推荐原因(150字以内):
范春萍并不是轰轰烈烈的环保卫士或公益名人,而是一名默默耕耘的资深图书编辑。她策划并担任责任编辑的“绿色经典文库”,成为了不止一代人的绿色启蒙。作为多年来从这套丛书中持续受益的一名环保工作者,我特别推荐范女士参与此次生态奖评选。
1)请简述申报人/被推荐人1-2个主要过往成功事例,以及在其中所担当的角色(600字以内):
范春萍,北京理工大学学术期刊办公室副主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自然之友终身会员。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广大公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仍显薄弱,而即使是那些在国内较早投身环保事业的先知先觉者的头脑中,对国外环保理论经典背景的了解和研究也不是很充分。
也正因如此,1996年,时任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的范春萍与青年学者吴国盛共同开始策划“绿色经典文库”的出版工作。16本经典绿色书籍,历经两年多,他们共同一本一本地解决版权问题,寻找老译本,寻找译者、著者、修订者,范春萍反复加工、编校书稿、设计装帧、联系印制,策划宣传方案、撰写宣传文本,联系落实出版座谈会,等等。范春萍说过,在这个艰苦的过程中,心中怀着的是一种发现、发掘宝藏般的感动和扛起绿色启蒙大旗般的神圣。
1998年,“绿色经典文库”一经推出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它将近代、尤其是20世纪以来深刻影响人类文明的“绿色圣经”网罗备至,翻译引进,从而适时地为世纪末中国的环境保护实践和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富的文化营养。其中《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沙乡年鉴》、《我们的国家公园》、《增长的极限》、以及《我们共同的未来》等都堪称人类环境保护运动史上,以及人类绿色读物中的奠基石和里程碑式的作品。
同时,十年前,范春萍策划出版的另一本书籍《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也曾领一时风气之先,掀起过一股在生活细节和身边小事中保护环境的热潮。不少环保人士、环保组织以此为蓝本宣传环保。2010年,范春萍又策划、组织了《小事》一书的修订再版,更名为《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她说:“此次再版,书中的条目与时俱进地进行了调整和更新, 10年前基本不存在盲目购买超大面积住房和私家车的问题,而今天这样的问题很普遍;还有10年前我们未重视的诸如根雕、大树进城、反季节消费、购买珊瑚玳瑁制品等做法对环境的破坏,这一次都加进去了。”
近期,范春萍承担了北京科委科普项目“回望家园丛书”立项。这是一套原创环保科普丛书,现正处于策划组织撰稿过程中,预计今年出版。
十几年中,范春萍策划、编辑出版了诸多重要的绿色环保和科普类图书,这些书,可以说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也陪伴和鼓励了众多中国环境保护者的行动。因为这些书籍的存在,这样的绿色影响,今后仍将继续。
2)请简述申报人/被推荐人在推动生态环保议题或环保公益行业发展上最重大的贡献和成就(600字以内):
曲格平先生曾说:“中国这么多年环保工作的努力,最大的成就是广大公众,包括有一定决策权的官员环境意识的觉醒;最大的不足是,许多人,包括有决策权的官员,环境意识觉醒得还不够。”
而在世界绿色运动史中,产生过许多警世醒人,成为里程碑,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著作,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它们中的大部分不但意义重大深远,而且可读、耐读,脍炙人口。
范春萍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把这些图书呈现在国人面前,让更多的人开始“觉醒”。
“绿色经典文库”出版后,被称为中国绿色图书出版开先河之作。由于“绿色经典文库”是第一次成规模地、在正规取得或购得版权(也有因购买版权不顺利而不得不舍弃的,如舒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的前提下,从环保的角度结集出版,并进行传播,所以在当时许多人对这些书如获至宝,有的媒体介绍这套书时,干脆用“绿宝书”这样的称谓。
直到图书出版近十几年后,还有人在寻找已经脱销的“绿色经典文库”中的选本。据范女士所知,读过这套丛书,或至少是读过丛书中的某个分册,并坚称受到重大影响的官员、企业家、学者大有人在,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向一届一届的学生介绍和推荐这套书;有的企业家自己一次一次地购买多套(册)“绿色经典”送给朋友和合作伙伴,并常年把这套书置于案头,自己常读常新,还要不断地介绍给来访的友人。
与“绿色经典文库”稍有不同的是,范女士策划的《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在出版后引发了媒体和环保组织对作为个人行为的环保小事的传播和行动热潮。有些学校的老师直接将其作为学生活动的指引,有些环保组织直接将其拆开做成展板,有的企业批量购买《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作为其有环保买点的产品的随赠品。这本书像一股涓涓溪流,不断地为环保人士和普通公民提供触手可及的绿色行动建议。
从经典的《瓦尔登湖》、《沙乡年鉴》、《伐木者醒来》、《我们的国家公园》、《寂静的春天》到《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0件小事》,再到去年修订出版的《保护环境随手可做的101件小事》,这一本本书籍,应该就是范女士用专业行动体现出的“知行合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