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气候危机加剧粮食短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4日11:00  第一财经日报

  更多的人类争食更少的粮食

  地区人口增长、新兴中产阶层消费欲遭遇水、土壤与气候危机,粮食产能分配不均与粮食政治博弈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我们能承担全球粮食秩序崩溃的后果吗?

  莱斯特·布朗(尹宏毅 翻译)

  在美国,当世界小麦价格上升75%,这只意味着一个2美元的面包和一个价格可能是2.10美元的面包之间的差别;但是如果你住在新德里,这种费用暴涨就真的很要紧,世界小麦价格如果翻一番,就意味着您带回家手工磨成面粉来制作薄煎饼的小麦的价格上涨一倍。

  这是2011年新的食品经济学:虽然价格不断攀升,但影响却完全没有被均匀地感觉到。对美国人来说,由于他们只把自己收入的不到1/10花在超市,食品价格的上涨是一种烦恼,但却不是灾难。但是,对地球上的最贫穷的20亿人来说,因为他们把自己收入的50%至70%用于食品,所以这种价格暴涨可能意味着从每天吃两顿饭变为一顿。位于全球经济阶梯最底端的人们冒着生活完全无望的风险。

  粮食短缺日益影响全球政治

  2011年,联合国的食品价格指数已经超过了有史以来的全球最高值。到3月份为止,它已经连续8个月攀升。由于预计今年将会歉收,中东和非洲各国政府由于涨价而陷于困境,食品已经迅速成为世界政治暗藏的驱动因素。这种危机将会越来越常见。稀缺是新的常见现象。

  从历史上看,粮价暴涨往往几乎完全受异常的天气驱动,这会造成很大破坏,但并非频繁地发生。不幸的是,今天的价格暴涨却是受到这样的趋势推动,它们既使需求上涨,又使产量更加难以得到提高,这些趋势包括:人口的迅速增加、造成作物枯萎的气温升高,以及灌溉水井干涸。每天晚上,在全球的晚餐餐桌旁,都有新增加的21.9万人需要吃饭。

  更令人担忧的是,世界即将失去缓冲短缺影响的能力。以前,针对价格飙升,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美国,能够有效地使世界摆脱潜在的灾难。从20世纪中叶直到1995年,美国要么拥有余粮,要么拥有闲置的农田,可以耕种来挽救陷入困境的国家。例如,1965年印度的雨季发生旱灾,林登·约翰逊总统把美国小麦收成的1/5运到印度,从而成功地防止了饥荒。但是,美国现在已经不能再这样做;安全缓冲机制已经消失。

  这就是为什么,2011年的食品危机是真实的,为什么它可能会带来进一步的面包暴动和政治革命。发生在北非的事件——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一个粮食90%靠进口的国家)的动荡,不是故事的终结,而是故事的开始会如何?无论是农场主还是外交部长们都要做好准备,要迎接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世界上的粮食短缺日益影响全球政治。

  粮食需求加速上升,扩大生产却越来越难

  世界粮食价格自2007年以来的翻番,主要受到了两个因素的推动:加速增长的需求,以及迅速扩大生产越来越大的困难。在一个稀缺主导下的新时代中,围绕着食品的地缘政治斗争将会是什么样子?甚至在目前的早期阶段,我们也能起码看到新兴的食品经济的大致轮廓。

  在需求方面,现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的明显来源。第一个来源就是人口增长。每年,世界上都必须养活8000万新增人口,他们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自1970年以来几乎增加了1倍,并朝着到本世纪过半时达到90亿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大约30亿人还正在努力提高自己在食品链中的档次,消费更多的肉类、牛奶和鸡蛋。由于中国等国有更多的家庭进入中产阶层,所以他们期望着吃得更好。但是,随着全球对粮食密集型牲畜产品的消费增加,对喂养所有这些牲畜所需的新的玉米和大豆的需求也是如此。

  与此同时,美国曾经能够充当别国歉收的某种全球范围的缓冲机制,现在却正在把大量粮食转换成汽车用的燃料,甚至就在世界粮食消费量——已经高达每年大约22亿吨——加速增长的时候。10年前,消费量每年的增幅为2000万吨,最近的增幅则达到每年4000万吨。但是美国把粮食转换成乙醇的速度的提高甚至更快。2010年,美国收获近4亿吨粮食,其中1.26亿吨运给了乙醇燃料蒸馏厂(而2000年则只有1600万吨)。

  这种把粮食转换成燃料的巨大产能意味着,粮价现在与石油价格挂钩。因此如果石油价格达到或超过每桶150美元,粮食价格就会跟着上涨,因为把粮食转变成石油替代品就会越来越有利可图。这并不仅仅是一种美国的现象:用甘蔗蒸馏出乙醇的巴西在产量方面仅次于美国,而欧盟到2020年从可再生资源,主要是生物燃料中获得10%的运输能源的目标也使之挪用了原先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

  水和土壤危机加剧粮食短缺

  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有关粮食需求兴旺的故事。从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到土壤侵蚀和全球变暖所带来的后果的一切都意味着,世界上的食品供应不大可能与我们集体的胃口的不断增大保持同步。以气候变化为例:作物生态学家的粗略估算是,气温每超过生长季节的最佳值1摄氏度,农场主们就可以预料粮食减产10%。这一关系在2010年俄罗斯出现热浪期间得到了最为明显的印证。这场灾害使该国的粮食减产将近40%。

  在气温上升的同时,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因为农民过度抽水用于灌溉。这在短期内使粮食产量人为地膨胀,从而造成粮食泡沫。而当地下水枯竭,抽水的数量不得不减少到注水的比率时,这种泡沫就破裂了。在干旱的沙特阿拉伯,在20多年里,灌溉使该国得以惊人地实现了小麦生产方面的自给自足。现在,小麦生产却即将崩溃,因为该国用于灌溉的无法补充的地下水消耗殆尽。沙特人很快就会进口自己的全部粮食。

  沙特阿拉伯仅仅是具有以水为基础的食品泡沫的大约18个国家之一。总共有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地下水位不断下降的国家。阿拉伯人聚居的中东地区是第一个这样的地理区域:在这里,粮食产量已经达到顶峰,并因为缺水而开始下降,但人口却在继续增长。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粮食产量已经在下降,在也门也可能很快就会如此。

  但更大的问题发生在印度和中国。在印度,农民们已经钻了约2000万口灌溉井,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井开始干涸。世界银行报告说,1.75亿印度人现在靠超采地下水生产的粮食养活。在中国,超采集中在北部平原,该地区生产中国一半的小麦和1/3的玉米。大约1.3亿中国人目前靠超采地下水来养活。当地下水枯竭的时候,这些国家将如何弥补短缺呢?

  在水井干涸的同时,我们还对土壤管理不善,并造成新的沙漠。过度的耕种和土地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正在破坏世界上1/3农田的生产率。两个新的巨大的干旱尘暴区正在形成:一个跨越中国北部和西部以及蒙古的西部;另一个跨越非洲中部。人类文明能够经受住失去石油储备的考验,但却无法经受住失去土壤储备的考验。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大约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习惯于认为农业上的进步是理所当然的。几十年来,不断发展的科技构成了土壤生产率稳步提高的基础,1950年以来,每英亩的世界粮食产量翻了两番。但是现在,在农业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这一时代即将结束,因为农民们已经利用了所有现有的技术来提高产量。在增产一个世纪之后,在最近的16年中,日本每英亩水稻的产量一直没有丝毫的提高。在中国,产量的增长可能会迅速停止。仅仅这两个国家就占了世界水稻产量的1/3。与此同时,在西欧最大的三个小麦生产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小麦单产的增加也趋于停止。

  粮食进口国竞争性行动

  在这个世界粮食供应紧缩的时代,生产粮食的能力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形式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各国竞相在牺牲共同利益的情况下谋取自己的狭隘利益。

  麻烦的初步迹象出现在2007年。当时,在不断满足全球粮食需求的增长方面,农民们开始遇到困难。谷物和大豆价格开始攀升,到2008年年中翻了两番。作为回应,许多出口国试图通过限制出口来控制国内食品价格的上涨。其中有两个主要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和阿根廷。第二大大米出口国越南从2008年年初开始完全禁止出口达好几个月。另外几个较小的粮食出口国也是如此。

  由于2007年和2008年出口国限制出口,所以进口国感到恐慌。由于不再能够依靠市场提供所需的粮食,一些国家采取了新颖的一步,就是试图通过谈判与出口国签订长期的粮食供应协议。例如,菲律宾通过谈判与越南签订了关于每年提供150万吨大米的为期3年的协议。也门的一个代表团抱着类似的目的访问澳大利亚,但却毫无运气。在一个卖方市场上,出口商不愿做出长期承诺。

  由于担心无法从市场上购买所需的粮食,以沙特阿拉伯、韩国和中国为代表的一些比较富裕的国家,于2008年采取了异乎寻常的举措,即在别国购买或者租赁土地,为本国种粮食。这些土地收购大多在非洲,因为一些非洲国家的政府以每年每英亩不到1美元的价格出租农田。

  到2009年底,已经通过谈判达成了几百项土地收购交易。其中一些超过了100万英亩。世界银行2010年一份分析认为,这总共牵扯到将近1.4亿英亩土地,这个面积超过了美国用于种植玉米和小麦的农田面积的总和。这种收购通常还涉及到水权,这可能会影响到收购土地范围之外的土地。例如,如果从尼罗河流域上游获取水源来灌溉埃塞俄比亚或者苏丹的农作物,水就流不到埃及,从而使埃及必须与新的国家进行谈判。

  2011年1月,粮食进口国之间确保食品供应争夺战的一个新阶段开始了,因为韩国——它的70%的粮食靠进口——宣布建立一个负责收购部分粮食的新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实体。这项计划最初在芝加哥设立办事处,要直接从美国农场主手中购买粮食,从而绕过大型国际贸易公司。由于韩国人获得他们自己的粮仓,他们很可能会与农场主们签订多年的供货合同,商定以固定价格收购指定数量的小麦、玉米或大豆。

  对于韩国试图在美国谷物收成上市之前就订购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粮食进口国可能不会袖手旁观。可能很快就会有中国、日本和沙特阿拉伯等主要进口国加入富于进取精神的韩国人做法的行列。此外,虽然韩国最初的重点是美国,但它以后可能会考虑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达成协议。

  世界粮食安全新格局

  没有人知道这种对食品供应日益加剧的竞争将会走向何方,但世界似乎即将放弃在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形成的国际合作,而是采取一种各国自扫门前雪的哲学。虽然粮食民族主义可能会帮助个别富裕的国家获得食品供应方面的保障,但它并没有在增进世界的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什么贡献。

  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获得供应的机会已经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因为世界从食品过剩的时代,过渡到围绕着食品短缺展开政治斗争的新局面。法国总统萨科齐——20国集团会议今年的主席——建议通过遏制初级产品市场上的投机活动来解决粮食价格不断上涨的问题。虽然这可能是有益的,但它所解决的是粮食供应越来越得不到保障问题的外部表现,而不是其原因,譬如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等。世界现在需要把重点不仅放在农业政策上,而且放在使之与能源、人口和供水方面的政策相结合的一个结构之上。这些政策全都直接影响着粮食供应安全。

  这些情况并没有发生。相反,随着土地和水资源日益稀缺、地球上的气温升高和世界粮食安全状况的恶化,围绕着粮食稀缺,正在展开一场危险的地缘政治斗争。

  由于粮食储备的数量很低和气候的不稳定性加重,总体风险也在增加。我们现已十分接近危险的边缘,粮食供应体系是否会可能发生崩溃?例如,考虑一下2010年发生的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热浪灾害如果以芝加哥为中心发生,会出现什么情况。当时,俄罗斯本来希望收获大约1亿吨的收成,结果减少40%,使世界损失了4000万吨粮食。但如果比这多得多的美国4亿吨的粮食收成减少40%,就会损失1.6亿吨粮食。如果是这样,世界粮食的结转库存量就会减少到仅仅52天的消费量,这一水平将会是有史以来最低的。

  这样会如何?世界粮食市场会发生混乱。粮食价格会急剧上涨。试图压低本国粮价的一些粮食出口国,就会限制甚至禁止出口,就像它们在2007年和2008年所做的那样。低收入的粮食进口国会成为输家。如果世界粮食市场上的信心崩溃,全球经济就可能会瓦解。

  我们可能不会总是那么幸运。现在的问题是,世界能否超越把重点放在粮食形势不断恶化的外部表征上面,而是解决潜在的原因。该是行动的时候了——要赶在粮食危机成为新的普遍现象之前。

  (作者系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畅销书《谁来养活中国》作者。本文选摘自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战略思想库《战略参考》第06期,尹宏毅翻译。)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气候变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