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潘洪其:PM2.5纳入空气监测不能久拖不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08:21  珠江晚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15日在会见参加201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的外方委员和代表时指出,中国要重视完善环境监测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使监测结果与人民群众对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切实感受更加接近。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近日表示,我国的PM2.5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即将出台,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第一过渡时期的数值,来说明PM2.5指数的污染危害。(11月16日《人民日报》)

  细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元凶”,它能穿透鼻纤毛等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结构,深入呼吸道直至肺部,诱发肺部硬化、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疾病,同时,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具有毒性的元素吸附在PM2.5上进入人体,更加大了它的危害。同样的空气状况,用较高的标准来评价,得分可能比较低,用较低的标准来评价,得分则可能较高。过去我国的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没有PM2.5,致使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中缺乏对灰霾天气的评估,人们有时不得不面临一个难言的尴尬——明明天空灰蒙蒙的,但权威部门提供的环保监测数据却显示“空气质量优良”。如大气环境专家所言,如果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必然提高城市空气质量达标评定标准,有可能使城市蓝天数量明显下降,使不少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变得十分困难——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环保部门空气质量监测如果继续对PM2.5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部分城市如果继续对已获取的PM2.5数据“秘而不发”,无异于瞒报政府信息。正视PM2.5污染加剧的严峻现实,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切实降低PM2.5在空气悬浮颗粒物的比重,全面防治PM2.5所致疾病,是迫切而必要的。国家准备将PM2.5纳入监测评价指标,大幅度提高空气质量检测标准,提高“蓝天计划”达标的门槛,这是对以往一些地方“重达标、轻指标”的环保观和政绩观的及时纠偏,体现了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体现了对居民健康和环境质量高度负责的政治道德,值得为之击掌叫好。

  可以预计,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提高,即便空气质量没有继续恶化,多数情况下评价结果也会显示“空气污染严重”、“蓝天数量减少”,环保部门和地方政府因此必将面临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将空气质量监测过程和监测数据进一步向社会开放,都不能继续推延下去了。 潘洪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4)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