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中国不得不强制减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1日09:55  财新网

  不管德班能否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中国都应该为此提前做准备。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方式,迟早会成为国际社会的众矢之的。

  【财新网】(记者 曹海丽)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可能不得不屈服于国际压力,加入到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里,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

  这并不是中国政府现阶段想做的,但可能是不得不做的一个选择。

  其实,很多国内观察人士早就意识到,中国迟早是要被纳入到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中,并承担强制减排目标,只是没有想到这个进程会来得这么快,这么早。

  出现这样一个结果,一方面和美国的谈判策略有关。2001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改变了整个气候谈判进程和力量平衡。2007年底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为此专门设计了双轨谈判机制,即在原先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之外,增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长期合作行动(LCA),美国参与后者的谈判,但被要求采取和《京都议定书》签署国“可比的”减排行动。

  受制于国内政治和企业利益的牵制,美国在气候谈判上无法有所作为,而且当初国会否决美国政府已经签署的《京都议定书》,理由之一便是不能接受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不在这个协议里,所以中国很自然地成为美国以攻为守的靶子。

  另一方面,中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也确实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就在巴厘岛会议之后两年,2009年,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国家。目前,中国的排放总量相当于《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排放量的总和。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京都议定书》签署国提出,仅仅靠《京都议定书》本身已经远不能解决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这并非没有道理,虽然各自的意图或有不同,比如日本、加拿大、俄罗斯本来就对继续《京都议定书》没有兴趣。但即使是有意延续《京都议定书》的欧盟,由于其排放总量只占到全球的11%,即使欧盟实现零排放,也只是杯水车薪。

  为此,有识之士指出,中国政府应该尽早意识到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压力,不管能否在德班或不久的未来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中国都应该为此提前做准备。以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和经济增长方式,迟早会成为国际社会的众矢之的。事实上,发展中国家阵营里的小岛国已经对中国产生不满,甚至个别原先站在中国立场上的国际非政府组织也开始转变态度。

  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强大的政治意愿。它需要改变地方政府以GDP为马首是瞻的思维方式,需要改变已经持续了多年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改变人们高耗能的生活方式。它将考验中国政府的政治智慧,以及将稳定作为首要目标的官僚体制。

  中国的很多环境气候非政府组织已经决定,不管政府准备如何行动,他们将先行动起来。因为地球只有一个。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2)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