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世锦:中国绿色发展的战略与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6日16:39  新浪环保 微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

  2011年12月6日,21世纪低碳中国发展高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呼吁,要清理和取消对传统能源和自愿性产品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补贴,并对国有企业占用的自然资源按市场价格收取足够的特许权使用费。以下为刘世锦发言实录:

  刘世锦: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刚才我们看的这个片子我想今天地球上至少开两个会,原因都是一个,因为这个地球正在变热,或者大家预期它变得更热,一个会是德班开的会,再一个是咱们这儿开的会。一个是要应对全球气侯的变化,再一个是要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刚才咱们主持人也说了一下,今天21世纪报道的头版,北京不相信雾霾。我想第一步还是要相信,相信以后再去对付它,清理它,希望在某个时候,我们的21世纪报道同样在头版头条有另外一个题目出现,北京再看不见雾霾,也是一个绿色发展的题目,所以今天我想讲一下促进绿色发展:机遇和挑战。

  关于绿色发展,这里首先有一个定义,指经济增长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和其他资源的高效好及其带来的高污染的依赖,并在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减少,资源节约及环境改善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关系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学术上的定义,里面的含义还比较多,时间的关系我就不解释了。这个含义现在确实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我们简单来讲,是不是要促进绿色发展,目前还是有争议的,甚至有相互对比的看法,否则的话,德班的大会也不会吵架。

  首先讲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促进绿色发展,第一点就是工业革命以来的高排放,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模式可持续性遇到了挑战,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发达国家用传统的增长模式实现了工业化,代价是很高昂的,现在全球气候变暖,他们的贡献,我说的贡献是打引号的,现在发达国家在德班会议上不愿意承担责任,那是不怎么讲道理的。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当我们也进入工业化进程的时候,遇到资源环境的约束比原来更大,这是大家很难避免的挑战。

  刚才的这个理由平常我们讲得比较多,我现在先讲第二个理由,也是一个更加重要的理由,也是更为积极和重要的看法。绿色发展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话怎么讲?为什么成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呢?所谓绿色发展,把以前,我们作为外部性的东西,那些污染的东西,排放出来的东西,没有算入成本,经济学上叫负的外部性内部化,要算成本了,如果要算成本的话,成本太高了,怎么降低成本呢?现在的办法不行,我要求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就需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以后,就有新的附加价值,这就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所以经济增长就会获得新的动力。这样的话,观念上必须要转变一下,减排和治污,过去只是看成一种负担,把它白白排掉,我不花钱,占了便宜了,如果现在让我去治污,这是一个负担。现在把这个事情再想一想,如果大家都对这个国家,这个世界负责任的话,我们能形成一种新的机制,会带来新的增长的机会和机遇。

  另外一点,如果我们现在有了这样的增长基础,更重要的一点,增长带来的好处,有了利益,过去看来似乎有利益的冲突,我们能不能找到共同点。德班这个会议上,有时候吵架,达不成协议,就是大家的认识问题还没太解决。如果全世界当政者真能想清楚以后,如果能达成一个协议,发达国家过去排的多,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达成一个协议以后,大家共同的来减排,促进技术创新,对大家都有好处,其实发达国家的机会相对来讲可能更多一点。当我们把绿色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增长动力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共赢的一面,共同利益的基础,这样的话,我想不论是两个企业也好,两个地区也好,两个国家,或者N个国家来讲,这是他合作的基础,共赢的基础。

  既然是一个机遇,就有抓住机遇的问题,谁走在前面,你就可能抓住这个机遇,就可能占据制高点,总的来讲,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要看得稍微深一点,远一点,有点前瞻性,绿色发展是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绿色发展不是负担,而是一个新的机遇,你能先抓住机遇,就可能赢得先机。

  作为一个机遇的话,中国有什么优势,中国还是有多方面优势的,首先我们有一个强政府,中国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了比较大的作用,这也是中国模式非常重要的特点,大家对这一点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至少在减排,在绿色增长这个方面,强政府是有它的优势的,因为我们要做这件事情,首先政府要在控制碳排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强有力的履行公共职能,强政府这个优势在中国来讲会更加的突出。第二,后发优势,我们并不需要淘汰旧有的产能,我们新增的需求可以通过发展绿色产能或者绿色的基础设施来实现,第三中国庞大的市场,可以为我们快速的完备产业链提供良好条件。第四,资本和人力优势,第五传统部门的技术改造空间巨大。第六,可以避免城市化的“锁定效应”能带来巨大效应,未来20年左右,中国城市化水平将由现在的47.5%提高到65%左右,两亿多人口转向城市,如果用传统模式实现城市化的话,环境方面的代价会很高,如果我们采用新的绿色发展的模式来实行一种绿色的新型的城市化,在这方面我们将会获得很大的收益。再下来一条,新能源资源的禀赋,中国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页岩气和沼气资源,这使中国在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和改善其能源安全方面有较多的选择。最后一点,加上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有可能使中国成为吸引全球绿色技术产业化的洼地,一项技术不仅仅是中国创新出来的,或许是从国外创新的,制造来讲,中国的优势相当明显,可以在中国实现它的产业化,实现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有这么多有利的条件,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激励机制,要解决体制、机制的问题,这方面可以有一个概括的说法,为绿色转型提供强大的市场激励,有这么两个方面,第一位绿色发展提供基础性的市场条件,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理顺我们的煤炭、电力、天然气和水等自愿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不仅反映市场稀缺,更要尽可能地反映它们在开采、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外部危害,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现在的问题是,这种改革难度相当大,最近电价已经有所调整了,煤电的问题非常突出,除了供给方面的问题之外,大家想想生产效率的损失,我们在能源环境方面的损失,很多帐还没有算进去,为什么发生这些问题?关键是机制不顺,怎么理顺机制,理顺价格机制是第一位的,同时要清理和取消对传统能源和自愿性产品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补贴,并对国有企业占用的自然资源按市场价格收取足够的特许权使用费。

  再有一点,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上加快引入市场化机制,这一页我们提了一个方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节能减排提出了方案,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展开说了,各位感兴趣可以看看有关的文章。我们主要的观点就是把政府已经宣布的,到2020年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这样一个目标,技术性的转化为排放总量的限额目标,把这样一个排放的总额采用行业先进的排放标准和人均GDP等标准在各地区进行分配,并且为各个地区建立碳排放的帐户,把这个帐户建起来以后,每个地区怎么来实现你的碳排放,减排的目标,这个办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排放权的交易,可以用碳税,也可以是排放的技术标准,或者地区减排的合作机制,行政管制等等。我们对各个地区进行考核的时候,不一定完全拘泥于你自己实际上减排了多少,而是看你的帐户是否平衡,这是我们大体上的设想。

  总的来讲,今天我们是讲了清洁产业发展的问题,刚才我讲了绿色发展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最直接的就会表现为清洁增长会引领一部分绿色产业的发展,所谓绿色的增长源。总的来讲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传统部门绿色化改造,有人讲可能需要一些新技术,其实也不一定,有些机构曾经做过研究,其实把现在大量常规技术和管理模式如果能够很好地应用,就能产生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而且可以同时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第二个方面,新兴绿色产业扩张,广义上来讲包括所有的低碳和低污染的行业,狭义上来讲,包括太阳能、风能和设备制造,电动汽车等等,在座企业界很多来自这方面的,都有所了解。

  第三是服务业,特别是新兴绿色服务部门扩张,也有相当大的潜力,现在生态系统的服务在一些国家已经成为很大的产业。

  最后我想讲一下我们在发展绿色产业方面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可能政府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经济学讲究一个外部性问题,政府之外的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个政府着力来解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护产权。比如说电动车在发展初期,市场容量还不大,你为了培养消费者可能需要适当的补贴,但是这个应该是需求侧的补贴,这是什么含义呢?我并没有特定的对象,谁竞争当中胜出了,能够把车卖出去,消费者选择你的产品,我就补贴谁,这都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政府不应该参与的事情是什么呢?特别是创新过程中一些具体的问题,我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投资规模有多大,这个政府不需要解决,你也解决不好,包括政府要指定一些技术路线,这种做法应该说是相当不明智的,特别是技术快速变化的领域更是如此。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的领域,新型的柴油车在节油方面有什么优势,以后混合动力的车看起来还不错,最近几年电动车,自从能源技术有了一定突破以后,电池蓄能技术有了一定突破以后,电动车又成为主流了,但是这方面诸位都是行家,应该很清楚。这个领域实际上处于一个很不确定的状态之中,这个领域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是技术路线也是经常在变化的,这个时候技术路线的选择,应该由处在市场中进行竞争的企业家自己来进行选择,政府不需要,没有必要,另外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这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创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过去经常讲一句话,为了攀登技术高峰,可以集中人力物力在短期之内攻克它,经常举一个两弹一星的例子,但是我想指出的是,两弹一星这个东西,从地球上来讲并不是创新,因为我们做以前,美国人,苏联人已经有导弹了,我们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追赶的东西,是一个学习的东西。如果你要做一个地球上还没有的东西,真正是要开拓技术前沿,而不是追赶的话,这个东西有方方面面的不确定性,这个创新什么时候能成功?很可能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似醒非醒的时候突然想起来,这个事情就成功了,是高度不确定的,是不能规定时间的,你说几个月之内,几年之内必须实现什么成果,这是不符合创新规律的。这些事情应该让我们的科学家,让我们的企业,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间去解决。

  现在新兴产业方面有些技术现在很热,但是关键技术还没过关,这种情况下有些地方政府搞了很大的开发区,规划要搞多少多少量,或者多大产能的,它的市场在什么地方?技术稳定吗,将来能卖出去吗,你的投资能收回吗,这些问题都是高度不确定的。新兴产业技术变动速度很快,这种情况之下,风险某种意义上更大。其实我们看到一个行业里淘汰率最高的并不是传统产业,而是新兴产业。

  我们用更加清醒,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态度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线,关键就是把我们的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摆对,使中国的绿色产业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谢谢大家!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