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新民:“十二五”期间污染防控的重点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6日16:43  新浪环保 微博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巡视员李新民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巡视员李新民

  2011年12月6日,21世纪低碳中国发展高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巡视员李新民指出,这么多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每年是以两亿吨标准煤的速度在增长,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0%,二氧化硫等常规污染物排放,“十一五”以来尽管呈下降的趋势,但是依然超过环境容量。以下为李新民发言实录:

  李新民:各位来宾下午好,这是一个临时动意参加的会,本来我们赵司长是应邀来参加这个会的,临时有点事,但是对今天会还是很重视,所以希望我来一趟,我急急忙忙早上准备了一个材料,向大家分享一下“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特别是污染防治方面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和准备采取的一些措施。

  今天的主题我很欣赏,“以清洁发展为新增长的坐标”,谈到了发展,也谈到了清洁,清洁发展实际上是我们发展的一个生命力所在,要面对实现清洁发展,我感觉到我们要面对经济增长的现实和环境约束的现实,所以我主要是这么两个部分,谈一谈我们的考虑。一个是我们经济增长,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国应该说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产能的扩张是高耗能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居高不下,能源需求以较快的速度增长,面临能源资源保障,能源安全和环境容量制约,这是我们第一个面临的现实。这么多年来,每年是以两亿吨标准煤的速度在增长,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0%,二氧化硫等常规污染物排放,“十一五”以来尽管呈下降的趋势,但是依然超过环境容量。全球控制温升两度的目标将严重压缩未来的碳排放空间,我国不可能再演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应对气侯变化,减缓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形成尖锐矛盾,所以必须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也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绿色或者清洁发展之路。

  “十一五”期间,特别是“九五”、“十五”、“十一五”中国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并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GDP较快增长,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仍呈较快上升趋势。从1990年到201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强度下降57恩%,为世界罕见,同期GDP增长7.3倍,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分别增长到3.3倍和3.1倍。

  中国的能源技术领域应该说进步显著,能效以每年1-2%的速度在提高,但是近年来重化工业和高能耗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抵消或者是减缓了GDP能耗强度的下降趋势。

  从我国可再生能源,核能发展迅速,2006年到2010年增长了60%,2009年新增装机的水电和风电占了32%,但是相当长时期内仍不能满足新能源需求的需要,煤炭等化石能源仍然会继续增长。

  能源消耗同期增长120%,全球约20%,我们的增长占全球比例由9.1%提高到19%。煤炭产量每年也都超过30亿吨原煤。按照有关信息统计,2008年我国资本形成占GDP比重为4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22%,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为30%,我们还是超出中等国家平均水平。家庭的最终消费业占GDP的比重37%,世界平均水平是61%,中等收入国家为50%。

  在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以及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例均已达到或者超过发达国家工业化阶段的峰值,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已占世界的一半左右,足以满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需要,在合适的经济增速下,就是8-9%,“十二五”期间其生产能力可趋于饱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果将发挥更大作用。刘主任的报告听了以后也很受启发,绿色发展也是一个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就会发展。我国有理由相信“十二五”期间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到2015年有可能把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左右这么一个状态。

  下面有几个重点,我说一下环境上的约束。这张图实际上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环境问题的类型和程度统计的表,这是我们这几年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这是这几年不同产业发展的轨迹。我想重点说一下我们面临的环境约束条件,最新的统计来看,2011年上半年,全国酸雨频率,大于25%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西、上海、湖南和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广西北部、贵州中部和北部、四川东南部、湖北西部地区,酸雨反映我们国家酸性物质排放影响的结果,这是大于25%的地区。大于75%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东部以及重庆的西南部地区,酸雨沉降的区域两个问题,一方面反映地方经济发展,燃煤量增加带来酸性物质沉降的增长,另外二氧化硫也是传输性的污染物,不一定是本地排放本地受到污染,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也可能发生转移。在酸雨控制区内186个参加统计的城市当中,有151个城市出现过至少一次以上的酸雨,这个数占了总数的81.2%,发生频率在25%及以上的城市是103个,占了55.4%,发生频率在75%及以上的城市是39个,占了18.3%,这是我们2010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酸雨城市比例有所降低,较重酸雨略有降低,重酸雨城市比例基本持平,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我一会儿有张图。

  同时我这里想强调一点,与2005年同期相比,全国降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持平,硝酸根离子浓度升高明显,这个想说明什么呢?“十一五”期间实施了有力的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的政策,包括工业的、生活的、城市的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空气当中的硫酸根离子浓度也有了明显的下降,但是对于氮氧化物,没有实施强制性的减排措施,硝酸根的浓度有了明显的上升。总体上酸雨区的面积略有下降,有所下降,基本持平这样的结论也反映了“十二五”期间为什么国家要增加氮氧化物作为总量控制的指标。这些排放导致的现象,灰霾天气的增加,大气能见度的降低,最重要的一点,城市空气氧化度的增加,这是非常可怕的。

  这张图表示酸雨的控制区,重度酸雨区和一般酸雨区的排放情况。有统计,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在增加,1996年到2009年这14年间,城市化率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多排放19.5万吨的氮氧化物,而机动车发展所带来的氮氧化物的增量达到8.6万吨左右。

  城市发展对能源消耗增加贡献加大,刚才我们说的是工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实际上也促进了能耗的增加和污染物排放的增加。这是我们规划院做了14年间增长情况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1996年到2009年14年间,城市化平均增长一个百分点,大约需要多消耗能源4940万吨标准煤,“九五”期间平均是4168万吨,“十故”期间平均是4642万吨,“十一五”期间继续上升为6274万吨标准煤,城市化的发展实际上对能源消耗和排放量的增加都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城市化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上升,占污水排放量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这14年当中,每增长一个城市化的百分点,需要多排放城市生活污水达到11亿吨左右,这种增长趋势还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十五”期间增长率24.8%,“十一五”增长超过100%。城市化还带来COD的排放有比较大的增长,这是我们空气质量的状况。

  同时,影响到水体,从我们发布的公报大家可以看到,七大流域,有五大流域的水体好转和保持在原来的水平,两大流域,海河和淮河流域污染程度还在加剧。再有我们现在面临诸多新的环境问题,我这里特别把危险废物的事点一下,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居高不下,种类很多,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2007年的统计,全国共产生危险废物4570多万吨,去年这个统计基本上跟这个数差不多,达到4600到4800这样一个水平。大量危险废物长期堆存或者无序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处置,也成为危害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和周边群众的重要污染源,近年来接连发生危险废物非法倾倒,非法处置,非法转移一系列的环境污染事件,有些进一步酿成群体性事件。

  同时危险废物利用和处置能力区域不平衡,结构不合理,一些地区能力过剩一些地区能力不足,新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选址难,土地填埋能力不足,土地量的不足,另外土地填埋对民生生活的影响也是有所提高,大家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的呼声日益高涨。

  再有一点,非工业源危险废物影响日益突出,包括民用的,像废弃的荧光灯管,还有废弃的铅酸电池,还有实验室的废物等,这些废物产生源比较分散,回收体系又不健全,也成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新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还有非法转移倾倒也是屡禁不止,今年发生了几起大家都看到了,云南铬渣的非法倾倒问题。

  还有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我刚才说的是国内产生的危险废物,还不是所有的固体废物。国外很多危险废物非法向中国转移,大家也听过一些电子废物,非法转移到中国的广东地区,其他地区,这些都是现场照的一些照片,这是一个情况。还有大量废弃的汽车,现在国家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稳居世界第一已经超过美国,这是2005年开始从第三位到第二位,到第一位,2009年超过美国,同时也到达了废旧汽车和其他产品报废的高峰年代,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土壤问题,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一些事情,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全国近20%左右的耕地土壤调查点位超标,特别是农产品,像蔬菜瓜果,这些区域出现超标的比例比较高,工矿企业周边耕地污染突出,重金属超标率高,场地污染严重,污水灌区污染隐患较大,尾矿库等固体废物污染耕地严重,要想清洁发展,首先要正视这些约束条件,要采取措施,发展不能让这些问题进一步的严重化。

  时间的关系我简单说一下“十二五”期间,刚才谈到的这些状况所能采取的措施,我们的目标就是减少排放,改善环境质量,这是首先的目标,这样几个手段。一个是总量控制,从“十一五”期间两个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增加到两项,氨氮和氮氧化物。同时大力提高清洁生产,从产业结构上的调整,技术水平提高的调整,从产业规模,规模化经营,园区化经营的发展来推进清洁生产。空气污染防治方面要实施空气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北京和天津地区进行空气污染的预报和空气污染的协调协作,这个就是体现了我们“十一五”期间萌芽的,“十二五”继续推进的区域污染防治联防联控的战略,再有加大对机动车的污染防控。继续实施跨流域跨界断面考核,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实施地下水防控规划等等。同时加大特殊行业环保核查。按照国务院35号稳健的要求,梳理评估、综合整治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危险品生产制造行业将是“十二五”期间关注的一个重点。同时要加大危险废物、电子废物、大宗工业废物处理处置、综合利用的推进剂其监管的力度。“十二五”期间还要开展的一项工作,场地污染的风险评估,场地污染的修复治理试点,这个文件现在正在起草,上报国务院,“十二五”期间要开展污染场地的试点,时间的关系我就介绍到这儿,谢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