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伦敦百年来车速降一半 率先征收拥堵费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18:12  环境与生活
伦敦的红色双层巴士 伦敦的红色双层巴士

伦敦出租车 伦敦出租车

1861年建设中的伦敦地铁 1861年建设中的伦敦地铁

  伦敦号称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常住人口800多万。自18世纪起,伦敦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遍及全球,伦敦居民也来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的种族、宗教和文化,加上英语世界本身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每年吸引无数游客访问。《英语词典》的作者塞缪尔·约翰逊曾说,“如果你厌倦了伦敦,你就厌倦了生活。”此话略显夸张,却也道出伦敦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帝都”魅力。不过,说到伦敦的交通管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是该市率先征收“拥堵费”的做法。

  “三套车”苦撑伦敦交通

  笔者常去伦敦出差,对这里的公交系统有所了解。撑起伦敦交通重任的是三套系统: 世人熟悉的红色双层巴士、黑色奥斯汀出租车和古老的伦敦地铁(早在1860年,伦敦就开始建设世界上最早的地铁系统)。据估计,每天伦敦地铁的乘客量达300万人。伦敦巴士网则负责大部分的当地交通,甚至比地铁载运更多乘客。伦敦出租车是最能体现英伦风情的,价格不菲,但舒适方便。在伦敦开租车的往往都是专业而有礼的老司机,时不时还能侃上两句。如今,搭乘出租车也成为伦敦的一个旅游项目。

  然而,在现代化大都市巨量人流的重压下,历史悠久的伦敦“三套车”也咯吱咯吱作响,颇有散架的征兆。近年来,伦敦地铁投资短缺,古老的基础设施需要大量资金保养,所以地铁老化尤见严重。列车拥挤、班次延误更是司空见惯。地面交通方面,经过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和私有化之后,公交行业实行分包私营,削弱了价格管制和补贴制度。公共交通等于变为私人经营,结果巴士票价年年涨,普通市民感觉出行越来越“贵”。私营化程度最高的各条城铁路线,票价已连续多年增速超过10%,让沿途上班族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各种机动车数量的增长也导致地面交通拥堵。在周一到周五上班日驾车上班的人,常常被讥讽为“找死”或“精神病”。伦敦交通多次陷入瘫痪状态,不愧为英国“首堵”。1903年的伦敦,其地面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据统计,当时城区的通行时速约为19公里/小时。而到了2003年,伦敦的地面交通平均时速是多少呢?答案是9.5公里/小时。也就是说,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一百年后,“伦敦速度”却降了一半。民众对伦敦堵车的抱怨和不满甚嚣尘上,媒体也热炒帮腔,终于导致伦敦征收“拥堵费”措施出台,并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征收“拥堵费” 尝甜头

  2003年,新上任的伦敦市长,外号“红色肯”的肯·利文斯顿,决心大力整治伦敦的拥堵问题。治堵措施的核心就是征收“拥堵费”。

  很快,在伦敦市区8大片区的233个关卡,688个摄像头安装到位,监视着每日出入伦敦的25万台次车辆。车辆在通过任何一个带有红色“C”标志的街道关卡时,牌照号都会被摄像头记录下来,并传回控制中心。在控制中心,计算机识别系统会准确读取车辆的牌照号,并对此辆车收取8英镑(约合人民币78元)的城区拥堵费。收费是一次性的,被收费车辆当日之内无论在城区进出多少次,都不必再缴费。那些企图逃避缴费的车辆,则会被电脑系统自动罚款130英镑(约合人民币1267元)。

  这种利用现代电子技术的收费模式高效便捷,不像传统的人工收费站,需要车辆排队驶过,再人工收钱,找零,出票……反而造成拥堵。

  这招果然很灵,伦敦市区的交通流量迅速下降了20%,出行时间减少了5%。同时,通过征收拥堵费,市政府有了新的财源,可以投入市政和公交系统的建设和提升中。据计算,拥堵费加上罚款,为伦敦市的财政收入贡献颇多。一年之后,市政府就收回了全部收费站系统的投资,10年之内,市政府可得到约22亿英镑的巨额收入。

  尝到甜头的伦敦市政府,自2003年以来一直坚持收取拥堵费。2011年5月,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明确表示,将向正在伦敦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车队征收拥堵费,每辆车16美元。约翰逊说:“虽然教皇访问伦敦时曾享受豁免,但这是因为当时警方封闭了街道,而奥巴马访问时街道并没有封闭。我们要对高峰时段出现在拥堵区的车辆征收拥堵费,奥巴马的车队也不例外。”

  不过,美国驻英大使馆认为这是一种税费,只能向英国人征收,并坚称不会付钱。约翰逊称,美国驻英大使馆已经欠下870万美元的拥堵费。英国交通部还叫苦说,所有外交使团拖欠英国的拥堵费,已高达8300万美元。不过,如果英国外交使团的车辆在他国也不交拥堵费的话,

  市长带头骑车上下班

  用经济手段限制私家车进入市区的措施是有效的,除了拥堵费,伦敦市区的停车费也贵得吓人,即使是相对便宜的路边投币停车位,每10分钟就要人民币14.6元,而且稍不小心就会因为逾时而吃罚单。伦敦市中心更是驾车者的“连环陷阱”:堵在十字路口有黄斜线的区域要吃罚单,误入公共汽车道要吃罚单,地上模糊的单双黄线没看准也要吃罚单……自驾者在伦敦可谓步步惊心,这在客观上也减少了伦敦的车流量。

  在10年高收费的重压之下,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大部分住在市区的伦敦人选择搭乘地铁。近年来,在地铁恐怖袭击案与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下,许多人甚至改为步行和骑自行车。伦敦城市繁华美丽,泰晤士河沿岸风景宜人,步行上班既锻炼身体,又节省交通费用,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自行车由本来的交通工具变成一种运动器械。20世纪80年代,当老外到中国发现很多人骑车上班时,还惊呼中国是“自行车王国”。现在,自行车在欧洲又恢复了交通工具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伦敦人骑车上下班。伦敦市政府当然乐见这股新风潮,就推波助澜。现任伦敦市长约翰逊本人就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伦敦市政府也决定效仿巴黎,在市中心设立一系列廉价自行车出租服务点。

  自行车的回潮还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伦敦金融城白领将其发展成一种时尚,各种设计新颖、科技含量高的自行车大量投入市场。特别是小型折叠便携式自行车更是受青睐。2006年,英国人还设计出世界上最小的一款折叠自行车。不少人甚至开始倡议,市内某些街道应禁止除公共汽车外的汽车进入,以鼓励更多人骑车外出。禁止私车、鼓励单车,这也许在未来十年会是伦敦人出行的新方向。

  迎接奥运会交通大考

  笔者近期两次访问伦敦,平心而论,尽管伦敦下了这么大力气治堵,其交通状况仍很不理想,堵车每天发生,许多路段依然车流缓慢。这是人口众多的现代大城市难治之“病”,恐怕还得长期努力才能转变市民的出行方式。

  今年夏天,伦敦即将举办奥运会,伦敦市政府曾多次派代表团来北京“取经”——当然,伦敦无法效仿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做法,但也在空气质量、交通顺畅方面下功夫,政府扩大了低排放区的范围,对车辆收取排放费,同时还决定尽快更新所有的公交车和出租车等。

  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的交通是一次大考,至于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伦敦在治理拥堵方面已苦干十年,成效可谓明显。相信不会被一次奥运会难住。更关键的是,无论一个市政府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都应该是为了本地市民的长远福利,这方面该轮到我们向伦敦取经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