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类该怎样对付空气中的小颗粒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18:41  环境与生活
空气中颗粒物、人的头发和海滩细沙大小对比图 图片来源:美国环保局官网 空气中颗粒物、人的头发和海滩细沙大小对比图 图片来源:美国环保局官网

  每个人都离不开空气,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暴露”在空气中。而空气的质量,与人类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息息相关。本栏目于2011年第12期,探讨了如何测量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的不同标准。本期我们将继续探讨空气中的污染物有何特性,以及空气污染和人类健康的关系。——编者

  一位来自台湾的环保工程师告诉《环境与生活》杂志记者,他在台湾的一项工作就是去各地检查餐厅,如果厨房的油烟排放不合格,将被强制改善甚至关闭餐厅。来北京后,由于住所楼下有个餐厅,他感到嗓子经常不舒服。他说,在台湾不仅餐厅的排放控制严格,火葬场、加油站的排放都被严格监管。遍布城郊的加油站事实上是一个很大的空气污染源,因为加油站会排放很多的氮氢化合物,包含苯、甲苯等致癌、致畸的有害物。还有,空气中的臭氧虽然具有杀菌作用,但浓度过高对健康的慢性影响也很严重,但这方面在大陆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空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合物。受大自然活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空气的组成会发生变化,当空气中污染物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对人和物造成危害时,就构成了空气污染,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被称为空气污染物。

  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颗粒

  空气中这些有碍人体健康的“捣蛋”因素到底是什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邵敏曾带领他的学生,抽取了北京和珠三角一带的空气样本进行研究。2011年11月15日在一次环境记者沙龙上,邵敏介绍说:“现在衡量大气的三项污染指标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我认为大多数时候,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都是颗粒物。”邵敏根据观察认为,这些颗粒物不是以气态,而是以液态和固态的形式稳定地悬浮在空气中,颗粒物的数量多得惊人,一立方厘米的颗粒物可达千万个甚至上亿个,这些粒子的大小不同,肉眼看不清楚。如果颗粒物超过100微米的话,就会从空中掉下来,因为重力会使它沉降到地面。而100微米以下的甚至纳米级别的小颗粒,却能够在空气中稳定悬浮,所有这些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加起来,被称之为“总悬浮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正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各个城市大气监测站的工作之一,就是将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全部采到膜上去称重,然后得出100微米以下颗粒物质量浓度。

  空气中的颗粒物可成为各种污染物的载体,越小的颗粒物吸附能力越强,细颗粒物(PM2.5、PM1等)非常容易吸附空气中的有毒重金属、酸性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细菌和病毒。可见,颗粒物成分非常复杂,是一种以气溶胶状态存在的污染物。

  此外,颗粒物是运动变化的,这让邵敏感到非常头疼。由于空气会随着风向流动,颗粒物的大小、化学组成都是变化的。这显然加大了他对颗粒物研究的难度。

  邵敏强调说,颗粒物的浓度水平不管是数量的浓度,还是质量的浓度,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为大小不同颗粒物的运动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来源都不一样,颗粒物的化学组成不同,它对环境和人的影响也很不相同。

  细颗粒对人的健康最有害

  当下,“公众之所以如此关注PM2.5,主要是关心它对健康的危害问题。”邵敏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说颗粒物按照大小有比例地悬浮在空气中,那么人的呼吸系统就好比一个采样器,而且还是一个结构非常复杂的采样器。空气在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时候,越大的颗粒物它就越“拐不动”,而越小的颗粒物由于它的运动性质跟气体差不多,就可以拐很多很多的弯,进入到呼吸系统深处。“大的颗粒物几乎在口腔和鼻腔这个部分就被阻挡住了,但是小颗粒物会越来越多地通过支气管进入到肺部。它的表面还粘附许多有害物,因此这个问题确实是非常的大,它主要影响人的两个部分:一是心血管系统,一是呼吸道系统。”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副所长徐东群也持同样的观点,2011年10月30日,正值北京被灰霾笼罩的一天,徐东群告诉记者,包括颗粒物在内的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或经胎盘血液接触进入人体,产生有害效应。对空气污染来说,人的鼻腔、气管、支气管、肺泡就是靶器官(即目标器官),而细颗粒物(PM2.5、PM1)能通过肺泡进入人体的整个循环系统。而抵抗力差的老人、小孩和孕妇是易感人群。

  除了颗粒物外,邵敏也提到了臭氧污染。目前空气污染物中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能见度影响最大的,是细颗粒物和臭氧。因此,当下不但要把燃煤、机动车尾气问题,还需要把农牧业排放的氨、生物质燃烧排放等放到一起来综合考虑。邵敏说:“我们已经进入大气复合污染的阶段。”

  大陆人的耐受力是不是更“强大”?

  正如前述台湾工程师对餐厅油烟比我们一般人更敏感一样,很多外国人也抱怨来到中国由于空气不好而得病,而我们自己却似乎没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相关研究发现,中国人抵抗空气污染的阈值和其他国家的人不一样,我们已经适应了,适者生存,外国人到我国没几天就咳嗽,因为他们的外环境太干净。”徐东群解释。但是,“没反应并不等于没危害。一般人没反应,也许他生病或者年老体衰的时候就有反应了。” 

  中国人对空气污染的耐受力是不是真的比外国人更强呢?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室主任张金良强调,人的免疫力需要靠外界的刺激,免疫系统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说明免疫力强,这并不是坏事。比如我们与一些传染病或者一些微生物稍微地有一点接触,免疫系统有反应,实际上对健康是有好处的。

  然而,中国人是否真的适应了现在的空气状况,目前并没有权威的研究结论。但是各个国家的空气污染物是有区别的,比如同样是颗粒物,美国的颗粒物跟中国的颗粒物可能不一样,中国的颗粒物扬尘、煤灰等更多,而欧美由于汽车保有量大,空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是汽油柴油燃烧的废弃物,不同的颗粒物携带的有害物质是不一样的,颗粒物的绝对毒性也不一样。“在我国山西、上海的研究都发现,还是有一个污染阈值(范围)存在的,也就是说,污染物只有高于某一个浓度以后才会对健康有影响,低于某一个浓度则没有什么影响。”

  不过,张金良认为究竟具体阈值是多少还有待研究,也许随着检测技术的提升,我们能观察到更详细的空气对健康的影响关联。而邵敏的观点是,不管我们是否了解到准确的阈值,都急需把颗粒物的浓度降低。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