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放生切不可率性而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1日10:26  人民日报

  前不久,一位景观设计师向笔者抱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人工湖里的鱼太多了,天天抓也不见少。笔者不解,湖里有鱼不是挺好嘛,为啥还要抓它们?设计师解释,人工湖建好后,来放生的络绎不绝,使锦鲤等淡水鱼类超量繁殖,把用于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吃得一干二净,不仅打破湖里的生态平衡,也导致水质急剧下降。

  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据了解,我国不少地方有放生祈福的习俗,每逢佳节吉日,或将一笼笼鸟儿放归山林,或将一船船鱼儿投入江河……这种“善举”可不一定是对自然的真正关爱。

  有人认为,只要放生的是本地物种就没事,这样既增加了种群数量,又保护了物种多样性,何乐而不为?实际上,每个区域的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承载限度,物种间也要保持相应平衡。如果随意放生,不考虑种类、数量、比例等,都有可能打破生态平衡,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

  据报道,近两年来,泰山上的松鼠抢了猴子的名声,成了令人头痛的“山大王”。它们成群结队下山“打家劫舍”,使附近农民种植的核桃大量减产甚至绝产。这些松鼠不是泰山原有物种,是由人们在泰山上放生而来,由于当地缺少蛇、狼、豺等松鼠的天敌,松鼠的繁殖速度又极快,这才泛滥成灾。

  外来物种更不能随意放生。近年来,不少人把从市场上买的食人鲳、鳄龟、福寿螺、食蚊鱼、牛蛙、小龙虾、巴西龟等宠物放生。这往往会带来不可预知的生态影响。在一个地方显得温顺无害的物种,到了另一个地方,换了一种生存环境,就有可能“兽性大发”。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以产自南美洲的一种素食鲳鱼为例,科学家曾在一次调查中发现,这种鲳鱼来到南太平洋一座岛屿的河流时,由于没有天敌,变得异常凶残。当它们吃光河里的水草后,居然会改变食性,突变成了肉食鲳鱼,不仅吃掉其它鱼类的鱼卵、小鱼,还敢于向河中的一切动物发起攻击,把一条鱼草丰美的河流变成了无生机的死水。

  有时候,放生本身可能不会造成多大影响,但与环境污染和某些人为因素结合后,就会急剧放大其危害。珠江原有青、草、鲢、鳙四大鱼种,但因受罗非鱼、雀鳝、巴西龟、清道夫、罗氏沼虾、食蚊鱼等外来物种影响,加之水体污染、过度捕捞、水坝阻截等因素,这四大鱼种近年已失去踪影。

  放生体现了人们关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怀,但切不可率性而为。河流湖库以及公园、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要多向公众宣传科学知识,让大家明白哪些动物不适宜在哪些地方放生,莫因自己的过失而使更多的生物受到伤害。同时请专业人士把把关,立好规矩,比如实施严格的隔离、观察、论证制度等。

  总之,放生要多理性,别打开“潘多拉盒子”。

  潘少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