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七省市竞跑碳交易 机遇难逢前路坎坷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2日09:58  南方周末 微博

  七省市试水碳减排交易,纷纷绘制碳交易试点路线图,中国碳交易市场渐行渐近。不过,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碳交易市场并形成全国规模,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排放配额分配办法以及价格机制形成等环节存在诸多挑战。

  碳市发令枪响

  三年后,中国将建成一个与股市并行的交易市场——碳市。这是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表。

  本周一,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进一步开展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试点。

  国家发改委的公开信息已经显示,2013年年底将在试点省市启动碳交易市场,2015年建成全国性市场。

  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目前纳入全国碳交易试点的七个省市中,北京、天津、上海、深圳以及广东已完成试点方案的草稿,正在讨论或走访重点能耗企业。其中,又以北京进展最为迅速。据参与北京碳交易试点方案的专家透露,北京碳交易试点方案已于春节前提交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等待批复。

  此时,距离国家明确规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已经四月有余。

  2011年10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文件,同意七省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以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来自试点城市之一的一位发改委官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目前“基本上撒手让我们自己干”。为在此轮竞跑中“拔得头筹”,七省市已紧锣密鼓展开碳交易体系的设计和平台的搭建。

  天津、上海、深圳以及重庆主要以当地发改委主导,委托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以及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为交易体系的主要设计单位;北京则以北京发改委为主导,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为主要设计单位。

  依托既有排放权交易所作为主力进行交易体系的设计,是目前大多数试点城市遵循的路径。据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董事会秘书邓羽腾透露,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在天津试点中甚至承担了一部分“市场管理”职能。

  “排放权交易所是交易平台,属于利益相关方,他们直接参与交易平台的设计,如何避免利益冲突?这还是很具中国特色的做法。”欧盟环境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樊威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问题越做越多。”参与北京试点工作的中创唐人虎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颇为忧虑。

  糊涂“家底”

  挑战才刚开始。作为碳交易体系的基础——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成了试点城市面临的首道“门槛”。

  依照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碳交易体系的搭建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从基础排放数据的统计到技术和规则的配套,再到交易管理办法和管理平台的设计。

  “我们是‘倒金字塔’——先有国家目标、规划和管理办法,再一层层看需要哪些配套,甚至还没有基础数据作为金字塔塔底的支撑。”唐人虎说。

  唐人虎指出,北京、上海、天津交易体系建设之所以走得快,主要是因为这几个城市的能耗数据基础比较完备。由于能耗可以换算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各省市的能耗数据成为目前碳交易体系构建的数据基础。

  为了能更准确知晓企业用能状况,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设立节能监察中心监督重点用能企业填报企业用能状况,并定期向主管单位汇报,例如广东省实行的是每三月申报一次,而上海则是月报。

  即便这样,每个城市的排放家底依然是一笔糊涂账。而2011年6月展开的“七省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试点”工作,并未给此轮“碳交易试点”打下任何技术和数据基础。

  一位试点城市的发改委官员抱怨说,很多城市的能耗数据在经信委,但负责节能减排工作一般在发改委,牵头碳交易试点工作的发改委并不能“顺畅”拿到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数据。

  在这种现状下,试点城市更多选择了“边设计,边完善”的路径。“毕竟是试点,不可能做得特别细,在大概的基础数据基础上,我们以后通过MRV(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体系每年逐步完善。”邓羽腾说。

  专家们担忧的是,随着碳试点工作的深入,从暂时的能耗数据过度到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后,如果缺乏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方法学和标准,将为未来全国碳交易场埋下隐患。

  “七省市如果使用七套核算方法和标准,缺乏全国性的协调机制,日后向全行业、全国推广都将是一个难题。”世界自然资源研究所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研究员宋然平说。

  排放配额分配:免费还是有偿

  在排放权配额的分配上,几大试点城市目前采用的基本都是“免费发放配额”。

  事实上,欧盟自2005年开始建立并且运行排放交易计划的时候,污染者只要依据其历史排放量就能获得免费排放权,也即“祖父原则”——“爷爷很有钱,后代得以继承”。在配额分配上,从2008年至今,欧盟免费配额达到了90%。

  免费的好处在于,不会因交易成本增加带来全行业的强烈反弹。天津发改委环资气候处处长田国栋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天津试点方案虽然已经出台,但他们还在跟重点能耗企业沟通过程中。

  “我们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减少对于一些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邓羽腾说。

  然而,从欧盟的经验来看,“超额分配”——分配给企业的配额超过了其实际需要——的问题正在出现。2006年至2007年,欧盟排放配额的现货价格几乎为零。“最大的失败就是没能充分合理地分配排放额。”中创碳投的首席战略官钱国强警告说。

  这也是目前国内排放权交易所最担心的,即由于宽松的配额发放导致一个“徒有虚表的市场”或“没有交易的市场”。

  “全部免费发放,没有需求的动力,无法体现市场的稀缺性,如何体现配额的价格,进而形成真正的市场?”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毕建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道。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无偿配额搭配一定额度的有偿配额,才能真正撬动碳市场。目前,试点城市只有天津在试点方案中提到了“免费配额搭配少量有价拍卖”的方式,这点仍有待天津发改委的讨论和通过。

  即使“大部分无偿、小部分有偿”得以贯彻,“谁来买”又是这样一个碳交易体系担心的问题。“从目前接触的企业来看,大部分企业对于强制减排基本没有概念。”毕建忠担心地说。而有偿拍卖,必然要依赖企业对于排放权额度的认可,并进而产生需求。

  没有投机,就没有市场

  至今,一些碳市场专家都对北京碳交易试点方案设计的核心人物、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研究所苏明山的一句话心有余悸。在2011年的一次公开场合中,苏明山曾明确表示,碳交易体系的设计是“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投机”。

  “没有适当的投机,就无法产生流动性,那又如何形成有价值的市场呢?”一位业内人士抱怨道。

  目前各试点城市的方案设计思路均“主要考虑排放源作为市场的参与主体,其他都不考虑”。在业内专家看来,此举是在重蹈我国“二氧化硫排污权”的覆辙,后者自2002年开始了首笔交易之后,至今仍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交易体制。

  黎兴来自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商——摩科瑞能源集团,不久前,他出任摩科瑞与大唐新能源合资成立的碳资产管理公司的总经理。黎兴不确定,在未来的碳交易体系中,是否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摩科瑞在国外的参与经验来看,碳市场一定要有流动性,允许大量的实体进入碳市场,才能保证这一市场的流动性。”黎兴解释道。事实上,在欧盟排放权市场,包括法国电力、德国电力这样的重点能耗企业,在自己参与市场的同时,也充当了“中间商”的角色。

  从试点城市透露的信息来看,这一部分的限制将非常严格。

  事实上,对未来碳交易市场动力缺乏的担心,还在于中国碳市场一个更深层次的属性缺陷——产权交易,而非证券化交易。

  目前,比较成熟的欧盟排放配额市场主要有三种类型:直接交易、现货交易以及期货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期货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引入了各种金融机构的参与,从而“盘活”了欧盟碳交易市场的体量。

  然而,根据2011年11月我国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其中对于期货交易所做了严格的规定。目前的几家排放权交易所都不具有期货交易的资质。

  “如果按照产权交易来运作,碳交易市场必死无疑。”一位业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忧虑地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