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红碱淖是人类共同的湿地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5日10:06  中国环境报

  赵娜

  水位下降速度加快,水质不断恶化,区域内生物生存受到严重影响……这是享有“塞上明珠”之美誉的红碱淖发出的警报。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遗鸥在全球仅存的两个繁殖地之一。然而,昔日塞北荒漠中看到的那一大片波光粼粼的湖面,如今由于水域面积缩小,湖水盐、碱含量提高,鱼类已经基本消失。

  按照近5年来的缩水速度,红碱淖可能会在10年内干涸,走向死亡的边缘,成为“中国第二个罗布泊”。如果有一天红碱淖干掉,那么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其他湖泊也可能会消失,红碱淖四周也将全是沙漠。

  缺水与污染成为红碱淖未来生存的最大威胁。缘何缺水?除了自然降水不足外,从上游来看,这几年截流筑坝,导致流入湖区水量逐年减少。同时,红碱淖周边不合理的煤炭开发也是造成红碱淖水位急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红碱淖下游地区有数十家煤矿,这些煤矿的开采虽然不会给红碱淖带来直接影响,但长期下去会使地下水流发生改变,造成地下水系严重破坏。上游截断补水来源,下游地下水大量流失,上下夹击,岂能不危?

  那么,究竟红碱淖的痛楚如何来抚平呢?

  红碱淖现状事关陕蒙两地,一个区域内的事情还好协调,但牵扯到两个省区的利益,就不太好办了。由于两省边界问题,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旅游市场秩序混乱,给管理、保护和规划造成极大困难。为了各自地方经济利益,双方均忽视了红碱淖生态的恶化,上游不愿开闸放水,下游不愿关闭煤矿。

  红碱淖是人类共同的湿地,因此不能单一考虑地区利益,陕蒙两地在红碱淖周边的经济发展应该协调考虑。1997年,陕西省神木县在红碱淖建立了县级自然保护区,但是,至今没有划界,也没有对保护区进行功能区划分。在红碱淖湿地建立一个跨省区的保护机制,可以避免管理责任不到位、相互推诿、不管不问现象的发生。但前提是要把地区经济利益搁置起来,先抓保护,共同严把项目审批关。建设国家自然保护区,在国家层面上协调制定科学保护方案,合理调整区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寻求区域内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点。同时,还要逐步建立并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据联合国环境署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可以带给人们无数美丽和无尽发展潜能。今年“世界湿地日”的口号是“湿地旅游,一种美妙的体验”。我们希望这种美妙的体检持久存在。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红碱淖干涸,看着被人类认知最晚的鸟种——遗鸥在地球上消失。

  失去生态,就失去了经济发展的根基和目的,生态保护同经济发展一样重要。我们应该守住湿地保护的底线,兼顾发展与保护,放眼未来,让开发为湿地保护带来机遇而不是伤害。我们不能看着红碱淖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威胁的同时,却享受着资源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湿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