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广志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长及手机更新换代步伐的加快,废旧手机数量也越来越多。 据媒体报道,目前全球每年废弃的手机约有 4 亿部,其中中国有近 1 亿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期发布的《化电子垃圾为资源》 报告预测,到 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 2007年增长 7 倍。(《中国青年报》3 月 29 日)
目前流行这样一句话形容电脑领域推陈出新的速度: 当你把新电脑买回家时,它已经过期了。其实手机也是如此,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淘汰,而变成“电子垃圾”。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 230 万吨的电子垃圾,占世界电子垃圾总量的第二, 这说明我们正处于电子垃圾的“高峰”之中。
囤积如山的电子垃圾让我们无法坐视不理,其危害更是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大多数电子垃圾的现状,或是囤积在家中或单位里,或是卖给“家电回收游击队”流向农村市场。 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如在电子垃圾分解最具规模的广东汕头市贵屿镇,干净的饮水都要从外乡运来。 显然,如何应对电子垃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早在2004年, 欧盟就发布了 《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该指令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 “欧盟绿色指令”,要求产品的生产商、 进口商和经销商必须负责回收、 处理进入欧盟市场的废弃电器和电子产品。 可以说,发达国家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生产者/经销商延伸责任”体制。 电器制造商、经销商有义务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承担“延伸责任”和处理成本,消费者也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几乎完全处于失控和无序状态。 回收体系还没有建立,法律法规也没有到位。假如我们只是被动地面对电子垃圾高峰,就不可能解决越来越多的电子垃圾。要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垃圾问题,除了教育公众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外,还应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像欧盟那样发布中国的“绿色指令”,出台具有强制力的法律,给电子垃圾的产生、回收和利用指明出路,这才是应对电子垃圾“高峰”的可行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