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面对癌症村传言相关部门为何沉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2日10:13  珠江晚报

  记者调查发现,河南省林州市临淇镇党街村村民疑因饮用淇河水,3年内20余人死于癌症,该村癌症发病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百倍。当地卫生局几年前曾检测过当地水质,结论是“水污染还不是很厉害,水尚能饮用”,此后再未检测。当地村委会因资金短缺无力打深水井缓解吃水难题,去年提出资金申请,但未获市水利局批准。(4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好几起“疑似环保事件”,每起事件曝光后立即浮现一个“癌症村”。但随后均遭“辟谣”。按照这些地方卫生、环保等部门介入调查后的说法,这些地方的癌症发病人数要么被民间夸大,实际发病率并不高,要么患癌在当地因病去世者死因中绝非首因,排名还比较靠后。

  相关村庄患癌率并不高或患癌不占村民死因首位的结论,并不能消解民众对于“疑似环境污染”的疑惧。其一,结论本身缺乏科学统计的精确性,患癌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如何,这一比较结果应该有,但没有。其二,已患癌者与当地“疑似环保事件”之间的关联,需通过对空气、饮用水的化验以及对患者的病理学实验来证实或证伪,这一关键点同样未见结论。

  真实的环境信息关乎公众切身权益。对患癌者来说,自身权益是否受损、如何救济,亟待通过客观的调查结论来索解。其他村民也迫切需要弄清村民患癌与当地环境状况的联系,以最大限度规避风险。而事实证明,由当地有关部门调查“癌症村”状况,得出的结论无法满足公众知情权,当然也不能形成公众监督当地改善环境状况的动力。

  地方有关部门与当地“疑似污染企业”很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影响到有关部门拿出的环保调查结论的公信力。消除公众对有关结论的疑虑,需要独立、权威的部门或机构介入。更高层级的环保部门、卫生部门和其授权的检测机构,远离地方相关企业,具有更强的独立性;相对地方相关部门,其授权的检测机构资质更权威。另一方面,掌握并发布每起“疑似环保事件”的真相、保障公众环境与健康权益,对更高层级的环保与卫生部门来说责无旁贷。

  难道,国家有关部门要等到公众自己想方设法证实了当地污染致癌,再跑到地方收拾“烂摊子”吗?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