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煤炭可以这样采:冀中能源生态矿山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15日16:15  新浪环保 微博

  几年前,在煤炭的开采领域,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资源匮乏、环保缺失为企业生存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种种压力,但却始终深陷对煤炭过度依赖而不得不大量开采的尴尬境地。人们在能源供给和环境保护之间似乎找不出更好的办法加以平衡解决。

  直到不久前,随着一个叫做“生态矿山建设”的概念日渐清晰的进入人们的视线,人们才对煤炭、甚至整个煤炭行业有了新的、全面的、更加友好的认识。

  首次将“生态矿山建设”嵌入煤炭开采各个环节的是冀中能源集团。这个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在资源开发中,不只把煤炭看作资源,更把空气、土地、地下水等与煤炭相关,构成环境生态的各种因素,都当作重要的资源加以科学开发、认真保护和综合利用。

  沿着煤炭的掘进、开采、运输、提升的过程,我们近距离抚摸到了冀中能源对资源的珍重,对环境的保护,对绿色的追求……

  搬走矸石山,把生态扰动降到最低

  煤矸石,一种在煤炭形成过程中与煤伴生的一种岩石,随煤炭开采提升至地面,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废弃物,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侵占耕地,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土地和水体产生破坏和污染。

  有数据显示,我国煤矸石累计堆存已达50亿吨以上,且总量仍在以每年3?3.5亿吨的速度增加。专家预计,到2020年,全国煤矸石年排放量将增至7.29亿吨。

  国内煤矸石传统的处理方法仍然采用地面堆积,所以每个煤矿都有一座硕大的金字塔状矸石山。“煤矿还未投产,就会买下附近一片土地用作矸石的堆放场地。”提起煤矸石,冀中能源邢台矿工程师张书国对它是又爱又恨,“这是祖辈传下来的煤矸石处理方式,过去的技术也仅限于这样处理。”

  张书国说,一个年产百万吨的矿井,矸石山占地面积约110亩。开采了43年的邢台矿,在2008年以前,存有一座约380万立方米、三十层楼房高的矸石山,“这几乎成了煤矿独有的地理标志,顺着矸石山就能找到煤矿。”

  一方面是煤矿资源日益减少,捉襟见肘。另一方面是煤矸石大量堆积,人们谈“矸”色变。张书国说,“矸石的提升成本居高不下,当时就想,如果把这些矸石变成煤炭就好了。”

  一句玩笑话却真的变成了现实。“在创新方面,我们始终像外行那样去思考,像内行那样来做事。”冀中能源集团董事长王社平一语道破天机。他解释说,思维模式和决策方面敢于创新,才能突破传统思维的约束,专业也就能实现精细。

  冀中能源将矸石“变为”煤炭的具体方法为矸石充填置换,这种采煤方法在业界被称作“补天”开采。他们置换的对象,是在煤炭行业普遍认为难以利用的“三下”压煤。王社平说,“三下”压煤通常是指铁路下、村庄下、水体下的赋存煤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矿“三下”压煤量达137.9 亿吨,其中建筑物下压煤约87.7 亿吨,占“三下”压煤量的60%左右,“随着村镇规模不断扩大,实际压煤量远高于这一数字,这足可供28 座年产500 万吨的大型矿井开采100 年。”

  冀中能源面对的主要是建筑物下压煤,具有代表性的是邢台矿。他们围绕井下顶板不垮落,地面房屋不下沉,将处理后的煤矸石、电厂粉煤灰等混合料,通过充填钻孔利用自重投放到井下,再由皮带输送机运送至采煤工作面,对采后空间进行充填,周而复始置换煤炭,使建筑物保持了采煤扰动之前的压力均衡,没有沉降。

  “我们不断改造充填工艺,由原来的先出煤、后充填、再捣实的分步作业,转到了边回采、边充填、边捣实的平行作业上来。”冀中能源副董事长、生态矿山建设负责人刘建功说,集团自行研发了像推土机一样的捣实机构,对工作面充填后的矸石粉煤灰推压捣实,保证了顶板的相对稳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除了矸石回填,煤矸石在制砖、公路路基等方面也有很大应用。”他表示,作为河北省首个矸石山治理项目,邢台矿的矸石山将在近期彻底消失。

  在国内,因为首次运用充填开采技术,邢台矿在2011年荣获了河北省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技术成果被界定为国际领先水平。此项技术在冀中能源内部得到升华,衍生出了矸石巷道充填、矸石固体、矸石膏体、似膏体和超高水材料等多种充填技术工艺。

  “3年多时间,搬掉42年堆积的矸石山,腾出110亩土地,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实地参观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感触很多,“技术推广后,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

  井下洗选,把煤炭“纯度”提上来

  一个煤矿再加上一座洗煤厂,是多数现代化矿井的标志。经过洗选加工的原煤摇身一变,身价激增,成品精煤在炼焦、冶金行业中供不应求。

  近两年来,冀中能源突出“质量、效益”这个主题,推进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提升盈利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精煤战略”得以稳步实施。2011年,集团精煤产量3000万吨,同比增加600万吨。2012年头四个月,精煤产量完成近千万吨,全年将实现3000万吨以上,精煤的利润贡献率达到80%以上。正如董事长王社平所言,产品不是越多越好,而是结构越优越好,效益越高越好,实力和竞争力越强越好。

  集团从2008年开始,先后斥资3亿多元对邢台、邯郸、张家口矿区的洗煤厂实施技术改造,洗煤工艺由先进高效的“不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工艺,取代了原有的“跳汰?粗精煤重介”工艺,精煤产率、工艺水平大幅提升。除保证合同内电煤供应外,实现了原煤的全部入洗,

  采访得知,原煤经过洗选后的副产品也是煤矸石。在冀中能源,这部分煤矸石有的被送往井口矸石热电厂用作发电燃料,大多数被再次运回井下实施充填作业。“这一上一下,来回提升运输的成本也不低啊。”王社平始终盘算着,怎么把这部分成本降下来。

  邢台矿要把矸石山搬走,邢东矿却在建矿之初就没有打算在地面堆积矸石,是国内首座没有矸石山的矿井,所以,“在邢东矿井下筹建洗煤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刘建功说,这样一来,不但使矸石在井下实现就地充填,解决了矸石运输成本的问题,而且间接提高了煤矿的开采效率。

  5月1日,劳动节当日,在冀中能源邢东矿800米井下煤炭洗选加工现场,矿长苏建国指着“隆隆”运转的跳汰洗选设备说,“井下建设‘洗煤厂’,是矸石充填开采的一个延伸,是对煤炭开采的又一次革命。”

  他现场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邢东矿年产原煤130万吨计算,夹杂在煤炭的矸石就有16万吨,如果不加处理提升到地面,电费、运输费、洗选加工损耗等各项费用相加足有千万元。“把这么多的矸石直接在井下处理掉,不仅节省了这笔费用,而且间接提高了原煤的开采效率,相当于直接减少费用1700多万元,综合经济效益年可增加近亿元。”

  邢东矿的井下洗煤厂,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称作“井下预排矸系统”,共占有井下空间6000多平方米,规模相比井上洗煤厂显得小些。

  记者注意到,该系统分为筛分破碎、跳汰洗选、煤泥水处理系统三部分。开采出的原煤由运输皮带直接运来,经过振动筛、筛分刮板机、柔式空气室跳汰机、压滤机的层层处理后,最终把矸石和煤炭分离,再由两条皮带运送到矸石仓和煤仓。之后,分选出的矸石直接充填到井下巷道,高品质煤炭则提升到井上进行进一步加工。与井上洗选厂相同的是,井下洗选用的煤泥水处理系统同为闭路循环,实现了清洁生产。

  王社平透露,应用于井下“洗煤厂”的三项关键技术已取得国家专利,还有两项正在申报中,此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重点科技项目支撑计划,“后续我们还将投入600多万元,继续研发新式块煤排矸系统,在所属东庞矿、邢台矿,以及内蒙古矿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工业旅游,把游客请进矿区

  假期旅游,已经成为当下众多市民休闲娱乐的首选。2012年以来,除了传统的各大景区外,邢台、邯郸的各家旅行社推介的旅游线路上,新增的多条煤矿绿色旅游线路备受市民的关注,这类被称为“地心”旅游的项目引爆了开春以来邯邢两地的假日旅游市场。

  “从清明小长假至今,我们已经接待了30多批次的旅游团队。”冀中能源梧桐庄矿张贵军表示,以生产场景、高科技生产设施、厂区环境和企业文化等为资源的工业旅游景点,以“低碳运行中的花园式矿井”的独特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流连忘返,这成为冀中能源在新一轮“提质增效”中打造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2011年,河北省政府国资委和旅游局联合认定的首批河北省8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冀中能源就有华北制药、邢东矿、梧桐庄矿、井陉段家楼4家单位入选。

  河北省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工业资源与旅游市场互相结合、渗透的产物,工业旅游不但可以丰富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完善旅游产业的内涵,增加旅游消费新亮点,还有利于打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推动工业由制造型向创造型、服务型转变。

  5月9日,虽然过了“五一”小长假,但来梧桐庄矿旅游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这哪里是个煤矿,分明是个大花园。”来自河南省安阳县的李萧萧感慨。映入眼帘的4万多株树木竞相吐绿,音乐喷泉水柱此起彼伏,人在画中游,鸟在林中跃,一副低碳、生态、清洁的和谐景象。

  戴上安全帽,拿上自救器,导引员刘丹引领大家开始“地心”之旅。说是“地心”之旅,其实是在地面10米下模拟井下生产环境的实物培训基地,环境、设备与井下无异。这个与澳大利亚合作建设的基地有两个用途,忙时进行职工技能培训,闲暇接待游客观光旅游。

  李萧萧沿着台阶一路向下,走在了游览队伍的最前边。他感到光线越来越暗,仿佛一下子由白天进入到漆黑的夜里。“请大家不要惊慌,我们已经来到了距离地面‘600米’深的井下,请打开矿灯,随我步入采煤工作现场。”

  放眼望去,“巷道”里摆放着各种井下设备,电缆管线吊挂平直有序,粗壮有力的液压支柱支撑着“顶板”,就像钢铁长城。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回采工作面,装有两个滚筒的设备就是采煤机组,可以在刮板输送机上实现往复运动截割煤层。”导引员刘丹介绍道,“那边是掘进工作面,采煤之前必须经过巷道掘进,形成采煤作业系统。现在使用的是综合机械化掘进机,已经告别了人工炮掘施工的年代,生产效率、安全系数大幅提升。”

  导引员引领游客先后参观了回采工作面、掘进头、锚网索支护、U钢棚架支护等作业现场,以及运输、通风等系统,近一个小时的“地心穿越”后,游客重返地面。

  刘丹说,正是现代化的水源热泵技术为梧桐庄矿低碳工业观光旅游带来了新的活力。这项技术,使梧桐庄矿拆除了5台工业锅炉、1086台空调,利用矿井得天独厚的矿井水恒温,通过技术转换,满足了矿区51000余平方米建筑物的采暖和制冷、主(副)井的保温和防冻、洗浴用热水和烘干房用热等全部需求,真正实现了出煤不烧煤,废气零排放。

  “第一次到这里,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煤矿,优美的场景,真的令我很惊异。”游客王兵感慨。

  “以前旅游都是去名山大川,这次来煤矿当了一回矿工,真是一次特别的旅游体验。”游客刘海生说,“以后我要和朋友们一起,到冀中能源其余的工业游景点去观光。”

  据冀中能源董事长王社平介绍,集团在六个低碳绿色矿山建设示范矿区进行了统一规划部署,在各个示范点设立了专门的工业旅游活动经营管理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将地域传说、企业文化、煤炭生产流程、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都融入旅游线路,全面打造一批集煤炭开采、游览观光、煤海探秘、休闲娱乐、科考培训、会议联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观光基地。

  邢东矿将低碳发展的“采煤不见煤、不见矸石山”等亮点工程通过24个旅游点一一展示。碧波荡漾的生态园湖水全部为处理后的井下水,一条条展示企业精髓的企业文化以文字形式跳跃在青山绿水间,湖面波光碧影,堤上杨柳依依,把“人居共山水一色、经济与文化齐飞”的现代矿山新面貌全面展示;梧桐庄矿将“梧桐引凤”的传说与企业高科技成就相结合,通过“采煤工作面→皮带运输→卸载点煤仓→皮带运输→井底煤仓→主井提升→皮带运输→圆筒贮煤仓→火车外运”的现代绿色工艺流程展示,赚得盆满钵盈。

  邢台金牛旅行负责人介绍,这是继“红色旅游”后又掀起一股“绿色旅游”风,尤其是在黑色煤矿建立的“绿色旅游区”,更受游客青睐。

  (王  海  刘书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