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十一五”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评估体系研究项目的整体研究成果,加强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最佳可行技术指南(BAT)等技术指导文件的国际交流,2012年5月24-25日,“环境管理与技术评估国际学术交流会”在北京香山饭店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办,并得到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的鼎力支持。
此次会议分为国际研讨和国内研讨两部分。国际研讨部分邀请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环境管理和技术评估方面专家,旨在进行技术政策、BAT等技术指导文件的学习与交流;国内部分则针对重点行业技术政策、BAT等文件以及最佳可行技术评估和验证方法进行交流。会议确定了根据技术发展确定排放标准限值为依据,以水环境容量为导向的我国最佳可行技术体系。
与会代表包括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领导周凤保,中国环境科学院院长、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总体组技术总师孟伟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段宁院士,清华大学王凯军研究员,欧盟IPPC署代表,美国加州环保局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标准所武雪芳所长,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代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宋乾武研究员,美国环境署代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易斌副秘书长等相关领导。
在会上,孟伟院士就水生态承载力与绿色发展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他分别从理论方面、经济调控方面、水环境管理转型方面解读了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与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孟伟认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固本强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加强生态环保,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
孟伟强调,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绿色发展更为关注经济,意图通过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同时又通过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环境的改善。生态承载力、功能区划和清洁生产是科学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核心。合理估算生态承载力,科学制定生态功能区划是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确定发展方式和产业规模合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实施清洁生产、BAT技术,促进产业升级,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手段。
欧盟IPPC署代表、段宁院士、王凯军研究员重点针对BAT在工业化装置审批许可中的应用、技术型清洁生产与污染物减排、水污染防治技术管理体系顶层设计等方面做了主题报告,为推动我国“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长期环保目标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随着水专项“十一五”的结题验收工作的启动和“十二五”计划编制工作揭开新的篇章,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水环境管理从目标总量向容量总量、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转型提供了支持,对促进水专项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为我国顺利达成“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发展,提升生活质量”的总体目标提供了发展导向,增添了新的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