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气候异变侵蚀漓江源头生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7日18:48  21世纪经济报道
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在猫儿山漓江源头启动桂林站考察 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在猫儿山漓江源头启动桂林站考察

猫儿山林间沼泽如浸满水的海绵,涌出39道出水,成为漓江、资江、浔江三江发源地 猫儿山林间沼泽如浸满水的海绵,涌出39道出水,成为漓江、资江、浔江三江发源地

  特约记者 罗文胜 桂林兴安报道

  漓江源头猫儿山,是“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简称观察团)诸多考察项目中,最具原生态的一处所在。

  5月28日上午,观察团从桂林市北上,入兴安县域,取五岭路向,绕越城岭主峰驱车81公里,一路穿云透雾,于八角田1850米海拔,进入猫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是典型的高山森林沼泽湿地,所见恍如史前世界:古木交相缠绕,钟萼、银杏、红豆杉、香果树林林种种,枝枝干干均被厚厚青苔堆积,山间沼泽深不可测,落花碎叶铺落其间,空气中的湿润沁人肺腑,直欲将来客浸透融化,“天然绿色水库”之称,确实名副其实。

  据了解,猫儿山是漓江、资江、浔江三江发源地,流出河流39条,其中入漓江19条、入资江4条、入浔江16条,连接珠江、长江两大水系。

  此处虽然号称三江源地,却不见深潭细流,唯有林间沼泽,充溢莽古气味,如屏声敛息,可听到深泥之下,有汩汩细响,如大山五腑之声。

  “可以把这里理解为一块巨大的、泡满水的海绵。”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唐东明介绍,保护区森林植被瞬时水源涵养量达4738.32万m3,年径流量达3.14亿m3,仅桂林市境内直接受益的就有桂林市区、郊区3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耕地30多万 hm2,人口上百万,并为漓江游览和资江、五排河漂流提供了丰富的水源。2000年,这里被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命名为“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

  猫儿山最高峰海拨2142米,为中国华南地区第一高峰,顶峰有一花岗岩巨石,形似蹲伏猫头,故而得“猫儿”之名。观察团攀登至“猫头”附近,大量冰川漂砾随处可见,有底平背滑的“龟背石”,有形似马鞍的“马鞍石”, 其大小由数米至三十多米,古冰川微地貌类型极为明显。

  按照考古文献,距今二、三百万前,此地如同现代南极冰盖,冰层厚度千米以上,时至今日,冰河时期孑遗下来的铁杉林,仍遍布猫儿山地区,树龄超过500年的比比皆是。

  身处亚热带低纬度地区,却历经第四纪冰川运动,猫儿山生态古脉之深远,一致如斯。万载演化之下,往日冰盖流变为今日沼泽,而此时的漓江源头,亦同样面临气候异变的侵蚀。

  “猫儿山‘雪岭’,已经成为回忆中的风景。”猫儿山保护区蒋晓宏站长告诉观察团,本世纪初,每年的十一、十二月份,均有大雪封山,冰冻期达一个月,猫儿山顶形成亮丽的小型冰盖;现在的降雪期不到一个星期,高寒植被明显退化。

  猫儿山拥有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的植物219科782属2120种,不同类型植物依海拔高低分布,目前看来,高海拔植物有下移势头,蒋晓宏证实,以往在2000米海拔生长的广西乌饭树,现在1850米山腰普遍可见;由于寒冷,以往高山树冠常年不发新芽,和低海拔植被形成明确区分,而到了现在,即便1900米海拔,五月时分也是一片嫩绿,植被的海拔分布,已经越来越不明显。

  蒋晓宏称,去年、前年两年,当地就猫儿山林冠透雨量与广西师范大学合作展开联合研究,没有发现明显的数据变化,但根据经验感官,猫儿山水源还是明显减少。

  为证明这一点,蒋晓宏拿出一根木条,往“浔江源头”标示旁的泥泽处用力插落,入泥约一公分。蒋说,以往同一地方常年积水一公分左右,插木如刀刺奶油,随手没底;现在是五月雨季,沼泽上仅有一层薄水,无流动性,和本世纪初枯水期相比,少了三厘米的积水。

  由于山体自然涵育能力的下降,自然灾害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日趋凌厉。蒋晓宏称,几年前巡山,白鹇、角雉随处可见,2008年遭遇“腰带雪”,700—1500米半山海拔损失巨大,最近几年动物遇见率急剧减少,上述珍稀鸟类3-6天才能“偶遇”一次。

  “桂林地区的气候系统,确实有明显的变暖趋势。”桂林市气象台台长李向红告诉观察团,桂林市年平均气温19℃,仍为宜居气候,但从纵向看,1957-2010五十四年间年平均温度升高了1℃,以五十年增暖趋势比较,全球平均水平是0.74℃升温,中国年平均升温是0.5~0.8℃,桂林明显高于平均值。

  李向红提醒观察团,从变化趋势线图看,桂林市气温明显抬升的时间点,是上世纪90年代,正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启动期,而降雨、日照这两项重要气象指标,也是在这个点上发生剧变。

  李向红披露,从1957年到2010年,桂林年雨量总体趋势变化不大,但从90年代以来,极端降雨、极端干旱交替出现,洪涝灾害发生之年,往往伴随旱季漓江的搁浅;同样是90年代以来,桂林年日照也是逐渐减弱,2010年年日照比历年平均偏少224.2小时。这种短期剧变长期“均衡”的观察曲线,“就好像百米冲刺后的心电图。”

  “气候是个长期因素,而人的努力,可以改良局部,至少可以抑制恶化。”唐东明介绍, 1976年秋,国家建立猫儿山林区保护站,划出1.7万公顷为绝对保护范围;2003年国务院将其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跨桂林市兴安、资源、龙胜三县,保护区面积17008.5 hm2,林地面积16409.8 hm2,其中核心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6%,缓冲区占21.4%,实验区占33.0%;2012年1月1日,《漓江流域保护条江例》进入实施阶段,漓江源头保护构成一个专门章节。

  唐东明透露,保护区现已获得了中央财政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完成总部搬迁和站点建设一期工程,建成组织机构,含6个职能科室,编制27名;此外,管理局还在保护区周边建立13个管理站聘用专职管护员70多人,兼职的协管员26人,建立起“管理局、管理站、协管员”三级巡护管理体系。

  2011年,猫儿山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中国第29个、广西第2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也是目前广西唯一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MAB(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真正的环保,是既保生态又保人。”唐东明说,用书面的话讲,猫儿山保护区要建设成为一个典范,一个真正促进生态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体现世界环保文明标准的载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更多关于 气候变化观察 漓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