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供水工程几多愁 恰似一江脏水难入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0日10:03  新京报网

  广东紫金蓝塘镇由于政府供水工程“年年只会流脏水”,近二十年里,镇民几乎都靠买山泉水和打井度日。同时,居民还必须为每立方米“脏水”掏钱1.5元。县、镇两级政府的解释都是:“没钱”。(6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脏水,一流便是二十年。用脏水,俨然是当地百姓的宿命般境遇。时间沉淀,让世事变迁,可那一江脏水却经久不变。“仅供洗涮,严禁入口”,喝水,只能靠买山泉、打井。当饮用被排斥在自来水功用外,你我看不到“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田园情调,只能看到悲怆的民生底色。

  水依赖,已是生活的庸常情形。可在蓝塘镇,用上干净的水,却成了奢侈,他们用“污水三千”来洗涮,用井水山泉来滋养口腹的焦渴,不难想象,他们须忍受的生活煎熬、疾患风险,也是旷日持久的。

  喝上清洁的自来水,有这么难?在供水已被基础设施覆盖的当下,答案当然是不。可在蓝塘镇,“年年流脏水”,似乎是个无解题。陈旧的供水系统,年久失修的蓄水池,老化的管道,以及虚设的沉淀池、过滤池,让自来水飘满泡沫与绿藻。当水源沿着露天的水池“裸奔”而来,想不发黄、发臭,都难。

  水质离谱,百姓遭殃。难以喝上“放心水”,成了他们的生活包袱。那些近似荒废的供水设施,映照了民生的荒凉。当然,他们只是“池鱼”,人祸的肇因在于,在官商合股的体制掣肘下,替代性的自来水工程,总在“成本考量”下频频烂尾。

  一次又一次,自来水厂的重建因“资金断链”而胎死腹中;纵然在今年2月,备受诟病的“官商合股”寿终正寝,饮水工程建设仍如“无米之炊”……当地政府的“没钱”解释,仿佛名正言顺得很。

  只是,就算“差钱”理由成立,公共服务就能被搁置?提供能喝的水,本是政府职责,民生的基本福祉,本不该沦为“财政缺口”的祭品。再者,就报道中看,当地的“合股”模式,也造成供水的“去公益化”,让它变成牟利工具。当“赚钱”成了城镇供水的目的指向,水质治理的动力匮乏,恐怕也不只是“缺钱”那么简单。

  招标困难,凑钱不易,这是当地治水的纠结点。其情可恤,毕竟在财政欠缺、补贴稀少的情景下,建新供水线,没法越过“差钱”的坎儿。不过,为民众供给洁净的水,兹事体大,若在程序内无计可施,总不能不作为,在程序外寻找补救措施,当是起码的治理动作。还原供水的公益性,不能拿商业化当“救命稻草”;居民为脏水掏腰包,财政投入的“旁观”,显然不合情理。

  “舌尖上的脏水”,让民生失去了“福祉光泽”。尤其是在国内自来水合格率难如人意的情境下,百姓的愁绪,难免恰似一江脏水“难入口”。

  作者:佘宗明

分享到: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51)

 

更多关于 广东 脏水 供水工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