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 访谈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专题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 张倩
他曾被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 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 ”等多项荣誉,当选中共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他也是一名来京务工的农民工,感受着离乡背井在大城市打拼的酸甜苦辣。他是一名环卫工人,和千千万万环卫工人一样,用辛勤与汗水换来大城市的洁净。
他是任晓云,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垃圾粪便清运中心司机。
16年,曾动摇但不后悔
今年39岁的任晓云给人的第一印象很普通。他个子不高,面色黑红,脸上挂着笑容,双眼有神。或许因为辛劳,或许因为爱笑,几道鱼尾纹已悄然爬上了他的眼角。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要准备上班出车。
光阴荏苒,任晓云在首都环卫工人的岗位上已经度过16载。“我是1996年7月28日来报到的,马上就16年了。”说到16这个数字时,任晓云特意加重了一下。
16年间,任晓云也曾动摇过。从河北承德来到北京,任晓云对能有机会到大都市工作感到很欣喜。开始每天接触垃圾后,又让他心里着实纠结。“见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城市繁华,而是满眼垃圾,天天跟垃圾打交道。”任晓云一边回想,一边无奈地挥了一下手,“当时闻那味儿都吃不下饭。”
在时传祥等楷模事迹的激励下,任晓云信念渐渐坚定。他坚持了下来。“刚开始的三年,我开的是130圆桶车,方向盘与座位之间很窄,在走进窄小胡同时操作非常需要技巧。当时倾倒的是3个轱辘的垃圾铁桶。冬天炉灰飞,夏天冒热气。遇到雨雪天,车子经常打不着,不得不钻到车下去修理,有时地面还有积水,一天下来常常弄得满身油污和尘土。”
到了2000年,垃圾清运车换成了宽敞的东风压缩车,后来又换成现在使用的小桦林五十铃型压缩车,驾驶室里空调暖风齐全。”任晓云回忆着自己开过的车辆,言语间显得非常知足。
16年间,任晓云清运过原崇文区小胡同的地段垃圾,清运过地铁站、超市的垃圾。每个工作日凌晨5点20准时发车,晚上收工时间却无常。一天要跑三四趟活儿,每日行车120公里,倾倒150个垃圾桶外加垃圾袋,清运垃圾8到10吨。午饭、晚饭常常是从食堂打好带到车上,等待卸载垃圾时吃……
记者跟随任晓云的车体验了一次垃圾清运过程,看到小区里的垃圾桶被任晓云一个个的熟练拉起、挂上、机械倾倒、再卸下,蚊蝇就在任晓云周围盘旋着,恶臭阵阵袭来。
“不脏不累,就失去这个行业的性质了!”任晓云调侃着自己的职业,他的脸上仍挂着笑容,但额头上已渗出了汗珠。
脏与累,让许多人退缩了。问及收入情况,任晓云脸上挂着一如以往的笑容:“正在稳步上升。”
“我没有后悔过,我喜欢这个单位浓浓的人情味。领导会和他们环卫工人一起过春节。单位发鱼发虾,职工一个都不会少。”他说。
“坐到驾驶室里觉得很踏实”
2001年,任晓云结婚了。11年来,妻子只来过两次北京,共计5天。但因为忙碌,他甚至未带妻子出去吃过一顿像样的饭。
说起8岁的女儿,任晓云的话更多了,笑容中洋溢着喜悦,“现在每天都会和女儿通电话或发短信。女儿最喜欢吃家乡县城里的肯德基,我和女儿约定,考98分以上就可以去……”
顿了顿,他仿佛陷入回忆,“我好像从来没有抱过她。女儿小的时候,我因为工作连续几年没回家。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女儿认生,不让我抱。”
当记者问他是否会把这份工作继续干下去时,任晓云回答得很干脆:“肯定继续干下去!因为每当坐到驾驶室里,就觉得很踏实。”
任晓云2001年入党。2007年荣获“首都五一奖章”至今,他被赋予多项荣誉和光环,有人称他为“农民工明星”。任晓云说,没觉得自己是明星,自己只是一名环卫工人。
他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专科学习,现在正在深造本科课程。“为人民服务需要能力和奉献精神,通过学习可以很好地将能力和奉献统一在一起。”
任晓云将学习的内容结合实践编写了20000多字的顺口溜,涉及开车安全、服务、维护等多个方面。他随口给记者说了几句:“追尾事故多可怕,当的一声事故大,车辆毁坏人伤害,车毁人亡很正常……
用自身行动赢得他人尊重
这些年,单位里来了许多大学生,规章制度也越来越明确和完备。每天上班都要穿制服,要把车辆擦洗干净。“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任晓云说。
他确实是这样做的。他会把清理过的垃圾桶周围清扫干净。因为只有把垃圾桶周围打扫干净了,人们才不会把垃圾仍在外面。
任晓云说,出车时,他甚至会专门停车去将马路上的垃圾捡起。“曾经有人在我清扫时扔瓜子皮,我没有当面制止他,而是给他再扫起来,那人就不好意思再扔了。”他在工作中从未与人发生过口角,“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去影响别人,而不是去简单地要求别人。”
任晓云说,他在清运垃圾时会尽量小心,不让垃圾蹭到他人。“很多人也会在我清运垃圾时帮我一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