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 > 访谈 >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专题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 陈元
“车在变、人在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变”。说起十六年来在环卫一线工作的感受,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垃圾粪便清运中心司机任晓云告诉记者有“三变”。自1996年7月28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乡小武基村的北京市第一清洁车辆场(现北京环卫集团一清分公司)报到后,任晓云作为一名驾驶环卫特种车辆作业的司机一干就是十六年。十六年来,任晓云从没换过岗,但亲身体验到首都环卫系统的点滴变化。
从最早的北京130圆桶车,到后来的东风压缩车,到日本三菱压缩车,再到现在的五十铃压缩车,任晓云对每一个型号的垃圾清运车都“开得烂熟”。
“以前的车太破旧,车内设施也不好,操作起来很不方便,现在我们开的车,驾驶室内空调取暖等设施一应俱全,外观洁净环保,清理垃圾实现半自动化,我们司机现在省了很多力气,少受很多罪。”说到现在开的五十铃清运车,任晓云一脸自豪。他告诉记者,不仅车在变,整个首都环卫系统硬件设施、设备都在更新升级,环卫工人操作起来便捷了,环卫工作效能也得到提高。
“只有首先尊重自己,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这是任晓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任晓云说,从清运中心的司机,到公司各个工种的环卫工人,十几年间从形象到精神气都在变化。“原来环卫工人穿衣都不讲究,反正是整天与垃圾打交道,穿的都很邋遢。现在我们都有统一的着装要求,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体体面面。” 此外,任晓云介绍,公司环卫工人的学历构成也在变化,“原来中专生在我们队伍里都算高学历,这两年仅是我所在的班组就来了好几个大学生。”任晓云自己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2008年他考取了北京电大专科教学部行政管理专业。
车变、人变,但对任晓云来说,最深刻的还是十几年间人们爱护坏境、垃圾减量、垃圾分类意识的变化。任晓云一直负责原崇文区的垃圾清运,他回忆,“那时老百姓冬天都烧煤,垃圾以炉灰为主,社区里一般就几个大垃圾桶,垃圾汤流满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厨余垃圾全混在一块儿。现在虽然也还是有一些随手扔随手放的现象,但垃圾减量明显,垃圾分类有明显改善。人们的环保意识总体上在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