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华人精英会年度盛典暨“创绿家计划”启动仪式的开场论坛上,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仑、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等企业家围绕创业话题,回顾了30年前的创业经历。
刘晓光:人下海 虎下山
30年前应该是1982年,那时候实际上中国的创业者应该是很少很少的。82年我大学毕业,83年当处长,但那一年我想跑了,那时候激动,想下海,不安分,当时我记得我用15块钱请大家在我们家吃了一顿,吃完了发誓下海,结果我没下成,那哥们几个下去了,他们要成立一个公司,叫华远,任志强当时还背着个小书包。80年代中期很多人开始有着下海创业的想法,到了80年代末期的时候这种更强了,那时我们说人下海,虎下山,反而是谁都不愿意进国企。
冯仑:创业第一要自由,第二能冒险,第三要有追求
在80年代或者90年代初,做企业不仅是法律上有问题,创业的人在人看来也特别不正经,就是站在电线杆子底下,要么就是民工晚上没地去才这样,要么就是小姐走来走去这样,别人看来是最基层的,我们是从电线杆子底下奋斗起来的,那个时候叫做无业游民。实际上创业的前提是自由,所以当时所谓这些人,我是说在身份上,在道德上,在主流价值上不被认可,但他们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就是自由,而自由不自由在那个时代人是不能选择的,是制度安排的。所以这个最重要的一个差别创业的前提一定是自由,所以在80年代最先开始创业的人都是被社会主流身份、主流人群抛弃的那些,似乎是不正经的人,但实际是自由的人。创业就这么三条第一要自由,第二能冒险,第三要有追求。
万捷:每个创业者都有过很痛苦的经历
82年我上大学,我是学机械的,但我特讨厌机械,因为我的专业是我爸给我报的,那时候男孩子都要学理工,所以82年开始学企业管理课时,我觉得这个我喜欢,我当时的想法我要做经理,做厂长,不能在这儿画图,当时只有国有企业才有经理厂长,还没有听说过自己创业的。我创业的时间93年,大学毕业以后我分在科学院,后来去深圳,在合资企业做了7年以后才敢创业。当时创业的时候没有营业执照,我们是特种行业,先有设备才有营业执照,我就先干,93年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在深圳,还是有那种闯劲,所以那个时候包括王石,那个时候一直想拉我到他们的合资企业去。6年我又回到北京开公司。最惨的时候有人把公司所有的电脑都收了,说我们是非法经营。我说算了还是回深圳,但是后来坚持住了,每个人都有这种很痛苦的经历,那是99年的时候,96年来北京,99年的时候一下全部把电脑封存了,几十台电脑。但是我想每个创业者,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得经历,我老说成功企业没有特色,所有的苦都要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