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员手记:渔民为保护江豚每年甘愿损失百万

2012年11月01日21:02  新浪环保 微博

  观察员冯静茹

  “如果这里不用来保护江豚,每年大家至少可以搞个几百万。”

  10月16日,一名本地渔民这样对我说。

  位于下荆江河段的石首市天鹅洲保护区,拥有独特的湿地面貌,除了生活了40头左右的江豚,还拥有着麋鹿自然保护区,生态多样性很是突出,成为了目前世界上鲸豚类动物迁地保护唯一成功的范例,但“人豚抢鱼”的状况,成为了保护区的一大难题。

  放眼望去,天鹅洲保护区非常迷人。一望无际的江水碧波荡漾,浩瀚无边,零散的船舶漂浮在江面上,江岸则长满了植物,由于风大,很遗憾,我们乘坐了约半小时船,都没能见到江豚,但当地人告诉我们,平时天气状况正常时,这里经常能见到江豚出没。他们从小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生活与江水密不可分。

  不得不承认,天鹅洲保护区取得的成果,足以让每个工作人员骄傲。在这里,江豚数量由1992年的5头增加到了近40头,每年都会有2-4头小江豚出生,而他们自己尝试的人工网箱养豚方法,也初步取得了成功——一宽约10米的浮式水箱里,生活着两头6岁左右的江豚,一雌一雄。当然,这也意味着不断的投入,江豚每天需要进食相当于自己体重1/10的鱼,2012年,他们购买了价值100万元的30万鱼苗,放进江中,为江豚提供食物。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的做法。或许,当地渔民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为什么从前自己“根本不以为然”的江豚,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为了更好地保护江豚,如今,渔民们多数转产种地,政府为他们提供了人均约一亩的田地,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年轻一点,则选择了外出务工,“只要不影响我们的生活,保护江豚还是可以理解的。”

  棉花是当地人另外一项重要收入,车在镇上行驶时,我们发现很多房屋门口都摊晒了棉花。在1998年洪灾后,当地政府建立了大堤阻断长江与故道的流通,控制水位,干旱的天气、长江水位的下降,让天鹅洲江边拥有着长期裸露的滩涂,当地居民们在这里种植棉花,每年5月下雨时,提供给棉花的农药会排入江水中,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也正因为种植的棉花,他们并不欢迎开闸放水,“会淹掉农田。”污染过后,由于水体无法及时循环,保护区只能依靠几个月的自净来提高水质。

  江豚的生活状况,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即使是在成效不错的天鹅洲保护区,也不得不面对来自自然和人类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江豚需要我们去尽力保护,但另一方面,如何处理好保护江豚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取得环保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临走时,我们发现有渔民捕捉银鱼晾晒,他们说,下半年农历十月以前,会有4个月的打渔时间,但都得根据规定严格限制,并且只能捕获大鱼,小鱼则留给江豚食用,不过,迄今为止,他们并没有找到更好的销售渠道能提高价格。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智库报告建议2015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
  • 体育NBA-哈登首秀37分林书豪12+8 火箭逆转胜
  • 娱乐微博吐槽两泡妞神器:王石烧肉PK李晨心石
  • 财经网传王石妻子离婚声明系伪造
  • 科技一号店员工内外勾结泄露客户信息
  • 博客白灵:我不是同性恋 秘制红烧肉(图)
  • 读书解密:彭德怀为何提议将毛岸英葬在朝鲜
  • 教育57万大学生待业在家 10余万人“啃老”
  • 育儿女子因遭家暴闷死3岁儿子后欲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