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农场”与“人造肉”

2012年12月21日15:26  环境与生活
以色列的现代沙漠农业 以色列的现代沙漠农业
卡塔尔的沙漠农业 卡塔尔的沙漠农业

  2012年12月1日17时,中国航天员中心参试乘员唐永康、米涛在密闭试验舱内,结束了为期30天的科学试验,顺利出舱。我国首次“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集成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对此,中国航天员中心副主任邓一兵的解读是:中国航天员有望在太空吃上自己种的新鲜蔬菜,并实现植物供氧。此项试验意义非凡,为未来建设月球基地和登陆火星人员实现生命保障走出了第一步。其实,太空农业只是人类未来农业发展的众多道路之一。

  “月球土壤”适合搞农业

  在试验的30天里,唐永康、米涛生活在总面积54平方米的密闭舱内,模拟了航天员在太空的生存环境。密闭舱内有36平方米是植物培养舱,种植了生菜、油麦菜、紫背天葵和苦菊4种蔬菜。两人每天的食品以航天食品为主,不过和太空中的航天员不同,他们在午餐时吃到了自己培育出来的新鲜蔬菜,当然吃的还只能是未经加工的凉菜。但这预示着,未来中国宇航员所需的食品,可能由太空农业提供。

  美国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了“太空农业”的想法,曾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并搜集大量月球风化层样本。月球风化层是由灰尘、泥土、碎石和其他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松散地覆盖在固体岩床之上,这种混合物被叫做“月球土壤”。美国研究人员将阿波罗11号和阿波罗12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撒在35种植物的根部和叶片上,这些植物仍然能够茁壮生长。同样,动物实验也表明,同月球样本的接触并没让动物受到不良影响。这样,将来在月球上建立温室,控制水热,利用月球自身的土壤开发农业,是完全可能的。

  美国有研究认为,设立“太空农场”,用机器人种植蔬菜、谷物给宇航员食用,比不断从地球往太空运送这些食物便宜。太空农场可让植物的根、茎浸在有营养物质的水流里,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和水。植物所需的阳光可由太阳光收集器,并由光纤传送至植物生长区。这些植物还能循环利用太空站的某些废物,既是肥料来源的一部分,又起到消除污染的作用,还可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换成宇航员所需的氧气。

  不过,要靠太空农业解决人类吃饭问题,还是有难度的。

  在地底下种菜省空间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编辑安德鲁·里马斯等学者2010年出版的《食品帝国———盛宴、饥饿和文明的沉浮》一书预计:到2030年,世界对粮食的需求将增加50%,到2050年将增加56%。

  人类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催生了各种新奇的农业生产方法。

  未来农业的生产范围会扩展,让沙漠、高山、海洋、城市、地下,甚至外层空间,成为农业的新领地。利用沙漠阳光足、温度高、温差大、土壤透气好的优点,栽种适宜的农作物,就称作“沙漠农业”。以色列、美国和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沙漠农业,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高山农业”则是指,在海拔较高、温差较大、污染较少的山地发展培育动植物等,以获取食物及工业原料的特色农业。

  “地下农业”也很有新意。荷兰一个名叫“植物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探索在地下怎么搞农业。在该实验室中,农作物都被装在大的地下滑动托盘内,只接受蓝光和红光的照射,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能量。尽管在地下培育农作物还存在很多技术障碍,但其潜在的好处很多。例如,冬季阳光不足的高纬度地区的人们,在冬季可以买到本地蔬菜水果,省下从低纬度地区进口蔬果的运费,还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吃人造肉与“吃人肉”

  今年2月25日,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刊发《人造肉组成的汉堡包》一文,介绍了荷兰埃因霍温大学对“人造肉”的研究。文章称,随着人们对肉食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地球上大量资源被用于养殖动物。但是,在动物所吃的植物里,只有15%的营养转化为肉。参与该项研究的波斯特博士希望,未来人类能在工厂中生产一部分人造肉,把营养转化率提高到50%。

  波斯特博士使用干细胞培养成的人造肉丁,仅有3厘米宽,1.5厘米长,半毫米厚。需要用3000个这样的肉丁才能做成一个汉堡。按照现在的技术,人造肉的成本很高,如果制成一个人造肉汉堡,售价将高达25万英镑。

  目前,人造肉的生产流程是这样的:先从牛的肌肉组织中提取干细胞,在细胞数增加100万倍后,置于含有植物营养的培养皿中,让其变为肌肉细胞,产生相互连接的肌肉纤维。细胞可直接吸收植物的营养,不再需要消化系统。为了让人造肉吃起来有肥美多汁的感觉,脂肪细胞被单独培养,在烹调之前再与肌肉细胞混在一起。理论上说,一头牛可以提供过去杀死100万头牛才能获取的肉食。

  波斯特博士打算采用生长更快的藻类植物,来取代一般植物作为营养来源。但“吃”海藻长大的人造牛肉,和吃草长大的自然牛肉,味道是否相同,那只有吃过才知道了。

  这种工厂里制造的肉类,因为不再需要屠宰牲畜,可能会得到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支持。但是,人造肉技术也可能引发伦理问题:人的细胞可能被提取,在体外培养,并进入工业化肉类生产流程。这样一来,“吃人肉”虽然不再和杀人或伤人相联系,但是,人类在感情上该怎么面对?

  还有一种技术更加成熟,是在市场上可见到的产品,也常被叫做“人造肉”,这就是“单细胞蛋白质”。它是用微生物生产的,可以视为一种人工培养的“蘑菇”,其蛋白质含量可达到40%~80%,远远超过一般的动植物食品。这种食品中氨基酸的种类比较齐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本刊主笔 孙力舟

(编辑:SN052)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杨雄任上海市委常委副书记
  • 体育热火大胜小牛 欧冠皇马碰曼联巴萨遇米兰
  • 娱乐《泰囧》电梯美女是真人妖:泰国十大妖后
  • 财经百胜集团鸡肉样品疑似检出抗病毒药
  • 科技摩托罗拉资产频遭谷歌甩卖:或将自然死亡
  • 博客蒋方舟:盘点中国2012 女红军最头痛的事
  • 读书黑色幽默:解密人类历史上的末世预言
  • 教育国外高校中国学生扎堆 留学收获有多少
  • 育儿十年前男幼师半数改行:待遇低择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