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灾区缺失山体滑坡典型特征 村民质疑专家

2013年01月14日11:06  北京青年报
村民在山脊发现直径近百米的U形塌陷区 村民在山脊发现直径近百米的U形塌陷区
志愿者在山顶发现了不应出现的岩石碎块 志愿者在山顶发现了不应出现的岩石碎块
赵家沟滑坡示意图 赵家沟滑坡示意图

  山体滑坡特征为何缺失?巨大塌陷区从何而来?火成岩石块为何出现在山顶?———

  距离1月11日云南省镇雄县赵家沟发生的大面积“山体滑坡”已过去3天,县城开始全面进行灾后安置工作。然而,围绕这场夺去了46条生命的巨大灾难的疑云仍未散去。

  村民和志愿者的疑问主要集中在:新形成的灾害区域为何缺失了很多山体滑坡的典型特征?破损山脊上赫然出现的巨大塌陷区从何而来?大量新破碎的火成岩石块为何出现在山顶?诸多疑点都指向这场灾难究竟因何发生,而不远处的高坡煤矿成为了最大的怀疑对象。

  昨天,镇雄官方召开会议向遇难者亲属及受灾群众代表进行解释,表示“山体滑坡与煤矿瓦斯爆炸有关”的说法不成立,“希望大家相信科学、相信专家、相信党委政府,不要听信和传播流言”。

  村民目击事发前山顶土石冲天

  在两天的采访里,镇雄县赵家沟那些仍沉浸在悲痛和不安中的幸存村民,在回忆灾难发生经过时都向记者描述了同一个细节:灾难发生前,曾听到山顶上传来类似爆炸的巨大声音。其中有5名目击者都提到,听到类似爆炸的巨响后,随即看到山顶北侧一处土石冲天而起。

  “那些土石是向上喷出来的,而且不是整个山顶,就集中在那一处。我们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山就塌了下来。”一位目击村民描述。

  就在1月12日灾难发生一天后,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滇东北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组长姜兴武带队来到了赵家沟,在村民描述灾难发生经过,并质疑冲天土石来自山背后的煤矿时,他向村民解释:“没有发现滑坡与采矿活动有直接关系。”

  昨天镇雄县委副书记陈祥金又向记者重复了这一说法,他介绍称,姜兴武组长带队来到赵家沟当天,就亲自到山顶坍塌区域做了详尽的调查。可这一说法却与村民们的描述截然相反。4名村民先后告诉记者,他们从未见到这位向他们解释灾难原因的专家上山,并且他在到此不久后便在县乡等领导的陪同下向村民公开讲话,解释灾难原因,之后便上车离开了现场。

  直径近百米U形塌陷区出现在山脊

  昨天上午,记者顺着赵家沟被土方覆盖的灾害区域外围一路向上,在靠近山脊顶端的东南侧坍塌面上,发现一个直径近百米的U形塌陷区,塌陷区顶端的垂直断面超过2米,断面内泥土分布均匀。

  塌陷区附近,一名来自中国地质大学的志愿者正在拍照,他告诉记者,自己姓朱,是昭通人。“这个U形面出现在山顶很奇怪,一般自然条件下发生滑坡后的山体创面,不会在塌方区域形成这种与水平方向垂直的坍塌,尤其不应该出现在坍塌区域上方。”他表示,“另外山体滑坡后往往土石俱下,原来的山体无法完整保存。”

  记者扒开塌陷区顶端的土壤,不少地方的土壤下仍能看到之前农民耕地的完整地垄。

  曾经去现场采访的罗敏说,1月12日上午,他曾一个人爬到直线距离赵家沟村大约八九百米的山上,看到了一个崩塌的大坑,周边的土石喷射状地撒向山下,盖住了积雪。崩塌点距离赵家沟被掩埋的民房之间还有一个300多米的台地,台地上的积雪被土石覆盖,但台地原有的土石并未产生裂缝,也没有发生位移,这个台地下边就是村民的房屋,掩埋村民房屋的土石不像位移挤压下来的,而像覆盖下来的。本报记者昨天看到,在U形坍塌区北面约500米就是高坡煤矿矿口,仍有煤车出入拉煤。

  不该出现在山顶的石头

  在山顶U形塌陷区周围,随处可见尖锐的碎石,碎石破碎创面崭新。这位志愿者表示,这种山体中的碎石被称为“火成岩”,是山体的岩石结构部分,一般都是体积巨大的整块岩石。赵家沟发生坍塌的山体,土方植被很厚,岩石部分是被埋在土方以下的。

  “火成岩的硬度很高,如果说在山脚下发现这种火成岩碎石,那不奇怪,因为山体滑坡过程中,坚硬的整块岩石会被碾碎。但我没见过这种碎石出现在塌陷区上方,至少塌陷区这里的那些松软泥土,是难以造成大量岩石碎裂的。”

  灾害区缺失的山体滑后特征

  志愿者朱先生表示,赵家沟灾害目前呈现的状况,很多地方都与他学习的地质学常识不符。

  “在地质学灾害方面对山体滑坡的判定一般要符合11个特征,可赵家沟这里目前的状况无法看出这些特征。”他表示,掩埋村庄的灾害面只能看到松软泥土和少量石块,看不到明显的整块滑坡体。同时山体也没有明显断裂面。赵家沟这里看不到山体滑坡后会出现的创面凹陷部分。“与典型的山体滑坡相比,目前看起来村子更像是被土给‘埋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长年从山顶流到山脚下的小溪此时已然潺潺流水,10厘米深浅的溪水河道中鹅卵石仍清晰可见,并未被坍塌山体掩埋。另一处未被掩埋的是半山腰的庙宇,土石从庙宇两侧泄下,整个庙完好无损。

  对此一些村民表示了不解,为何那么多民房整个消失了,而这条小溪的浅浅河道安然无恙?坍塌面上那座庙宇处于山顶U形坍塌面的正下方,为何它能够幸免于难?

  村民质疑专家结论

  昨天从镇雄赶回成都的“记者罗敏”在微博上对专家做出的“山体滑坡造成的自然灾害”的结论也提出了疑问。罗敏告诉记者,1月12日下午在一所学校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组长姜兴武说,此次滑坡有4个原因:第一,滑坡区地形坡度约35度至50度,不利于斜坡的稳定;第二,滑坡区地层土体结构松散,厚度大,自身稳定性差;第三,近一个月来该区出现连续雨雪天气,滑坡区土体受渗透浸润,土体呈饱和状态,自身重量增加;第四,彝良“9·07”地震对该滑坡形成有一定影响。

  但是发布会上没让记者提问。罗敏说,他想向姜兴武提问的是:一、此次特重大灾害,专家组的结论二十六七个小时就得出了,经过什么样的程序?二、那些掩埋了16户村民住房的土石到底是覆盖下来的还是挤压下来的?

  据罗敏介绍,央视当天录制发布会消息的时候,围观的两三百名村民纷纷发出抗议,质疑专家的结论。镇雄县宣传部一位姓朱的副部长表示:“这是专家说的,我们也没办法。”

  官方称灾害与煤矿无关

  针对“山体滑坡与煤矿瓦斯爆炸有关”的说法,新华社记者报道称,13日下午,镇雄县委常委、副县长雷楚英带领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与30多名遇难者亲属和受灾群众代表开会,进行了解释。

  雷楚英说,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派出的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经过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得出的结论是:这次灾害是特殊地质和地貌条件下持续雨雪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

  镇雄县煤炭工业局局长曾德勇说,煤矿瓦斯爆炸引发灾害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一是最近的高坡煤矿距离滑坡带有500米,而且开采方向是背朝滑坡带的,其他煤矿都在四五公里以外;二是滑坡量达21万立方米,如果煤矿瓦斯爆炸,大概需要二三十万立方米的瓦斯气体容量,而高坡煤矿远远没有这么大的矿洞;三是如果泥土是煤矿爆炸后喷出来的,那么泥土中必然有煤矿和煤矸石,而从滑坡现场来看,根本没有煤矿和煤矸石。

  200年来从未发生滑坡灾害

  采访中,记者在山顶上见到了赵家沟的村民曾凯。曾凯表示,包括自己在内,村里的多数人都是彝族,这是一个在晚清时期就形成的自然聚居村落。赵家沟这里有史以来从未发生过类似的灾害。

  发生灾害的山在当地被叫做“大垭口”。灾害发生前,大垭口山的半山腰上是一处开阔的平台,这次灾害死难者的绝大多数,都住在平台上的房子里。多名老年村民表示,相比于山下,更早的人们都是住在平台上,那里也是赵家沟这里最早的居住区。平台上不仅住人,还供奉着他们祖先的灵位。

  “我不相信我们的祖宗会把住处选在一个容易塌方的地方,后代也不会选择那种地方供奉祖先。”文/本报记者 倪家宁

  摄影/本报记者 郁骁

  制图/王慧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了此文的人还看了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云南镇雄山体滑坡遇难者被强行火化
  • 体育范佩西1球曼联2-1利物浦 麦蒂38分青岛胜
  • 娱乐周立波不满徐峥言论 发微博暗讽
  • 财经国税总局:房产税扩大试点方案暂不出台
  • 科技淘宝一天卖上万口罩 北京销量增130%
  • 博客石述思:职工为何冷对养老金九连涨
  • 读书黑色内幕:国民党突袭钓鱼岛被谁阻拦
  • 教育研究生考环卫工:死也要死在编制里
  • 育儿幼儿园百余孩子办集体婚礼称利于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