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跃国
能呼吸上一口新鲜空气,在当下的不少地方,已成了一种期盼,甚至是一种奢求。一段时间以来,雾霾笼罩大半个中国,空气的原本概念已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见。
雾霾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然而,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有多大?恐怕很少有人说得清楚。1月30日,对非典危害有着权威认识的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采访时直言:“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
想想10年前的那场非典,这一对比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觉。面对非典,可以预防,可以隔离,但雾霾危害不仅隐蔽性强,而且覆盖面广,谁也躲不开、逃不掉。
10年前的那场非典,在经历了初期的犹豫之后,整个社会都行动起来,政府也果断采取了防控措施。与之相较,如今对于雾霾防控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力度也显得小了许多,一些小范围、临时性,甚至一些应付性的防控措施肯定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一个值得引起警觉的现象是,公众对雾霾的态度已经从开始时的宽容、理解,演变为更多的焦虑、烦躁、抱怨,更多地表现为无望、无奈、无策。这一演变不无道理。1个月内,北京接连遭遇4次严重雾霾天气,仅有5天没有雾霾,PM2.5指数最高时直逼1000,十面“霾”伏,触目惊心。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雾霾和健康之间的定量关系。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潘小川的一个调研结果显示,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率要增加6%~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左右。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雾霾天气与之难脱干系。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雾霾笼罩之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自身健康。相应地,政府也应该越来越意识到,基本的环境质量、不损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
有人感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期待寒流的到来。的确,面对愈演愈烈的雾霾天气,哪怕刮一阵风、下一场雪,空气质量也能明显好上不少。然而,我们不禁要问:驱除雾霾我们只能靠天吗?
面对“比非典可怕得多”的雾霾,如果政府不能像温家宝总理强调的那样“用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谁能保证伦敦曾经的烟雾事件不会在我们的城市重演?如果不能像李克强副总理要求的那样“有所作为”,谁能保证另一场“非典”不会重来?这不是危言耸听。
暂时没有数据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