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0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中国成洋垃圾填埋场 一些地方政府被批麻木不仁

2013年04月16日02:19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有话说

  据英国报纸称,该国上千万吨的家庭垃圾正被倾倒到国外,这些来自可回收废物箱的垃圾正被运往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其中大部分最终进了填埋场。

  众所周知,垃圾的存放和处理,对生态环境和群众健康的危害之大,难以用金钱来衡量。这次,英国本地媒体揭露出来的垃圾倾倒事件让国人得知,我们的土地竟然成了另一国的垃圾处理地,这无疑让我们感到愤怒和担忧。

  “洋垃圾”入境有国际贸易上的因素。一些西方国家实行国际贸易双重标准,一方面批评别国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又以贸易自由化为借口,把本国的危险废物源源不断地转移他国,或以直接贸易形式向别国输出在西方国家禁止生产的高污染产业或项目。这种虚伪的做法,理应遭到国际社会的抵制和反对。

  然而,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和重视的是,尽管我国早已出台了《环境保护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10多部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其共同的缺陷就是关于垃圾流向的问题规定很少,甚至对日渐庞大的“洋电子垃圾”进口,也没有完整的监管配套细则。这无疑为“洋垃圾”入境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同时,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洋垃圾”入境麻木不仁、漠然视之,也在客观上助长了“洋垃圾”的倾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联滘村就曾因“洋垃圾村”而闻名中外。当地不仅来者不拒,甚至将废物倾泻当成支撑地方经济的产业、项目而默许或扶持。如此不加分析和严格把关地“拿来”,换来的必定是巨额的污染成本。

  因而,面对“洋垃圾”入境,我们一方面必须立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堵住“洋垃圾”的监管漏洞,规范垃圾回收市场;另一方面,应加大环保惩治力度,尤其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守关”不力者,应严惩不贷。中国不是“洋垃圾”的集散地。对那些向别国输出垃圾的国家,我们应该坚决地说“不”。

(原标题:中国不当“洋垃圾”填埋场(时事点评))

(编辑:SN052)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暂时没有数据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 新闻海军南海舰队编队今在钓鱼岛巡航
  • 体育马刺签麦蒂至季末 足协认定周挺行为暴力
  • 娱乐王学兵前妻孙宁怀孕 与小5岁男友同居
  • 财经京沈高铁环评黑幕:同意问卷就发礼品
  • 科技Android之父:Android原为数码相机打造
  • 博客美国博主亲历波士顿马拉松赛爆炸
  • 读书前苏联劳改营历史全揭秘:古拉格
  • 教育留学生母亲:从未想过恐怖袭击会那么近
  • 育儿奶奶给孙子喷敌敌畏驱虫致其中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