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欣欣 上海报道
水是城市的生命之源。
5月22日,“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以下简称“蓝思观察团”)上海站正式启动,将考察的内容聚焦到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上,而这,也是蓝思考察团2013年的首站行动。
据了解,此次考察将主要聚焦上海的水源地,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考察团的成员将赴淀山湖、嘉兴等地对上海城市用水主要水源地之一的黄浦江及其水源地进行深入考察,并将在上海观察城市内陆河道。
“尽管目前黄浦江对上海的供水量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其水源地的保护对于未来上海的饮水安全仍具有战略意义。”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上海项目办公室项目经理杨爱辉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而由于目前黄浦江水源地外受太湖超标水质来水之忧,内受污染物无序排放之困,其情况令人担忧。此次考察的重点也将集中目前黄浦江水源现状及污染的解决之策。
22日当天,考察团赴WWF上海水源地保护与示范项目所在的大莲湖区域进行考察。位于淀山湖流域的大莲湖自2008年开始,在湿地修复、社区参与和源头控制等综合保护下,625亩的示范区水质仅用一年的时间就从劣Ⅴ类水质改善为Ⅱ类,并维持至今。
由于淀山湖水从大莲湖流入黄浦江取水口,因此这样的改善,对净化淀山湖泄水,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提高黄浦江水源地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而这样的项目,如何能够在整个淀山湖乃至太湖流域全面铺开,还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等多层次的参与。
蓝思观察团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上海大众汽车全程战略支持,组建由专家、媒体、社会志愿者构成的团队,此前主要对遍布中国大陆的主要生态敏感点进行舆论聚焦。此前,观察团曾对漓江、长白山、青海湖、北大仓、鄱阳湖等多地展开过实地观察研究。
2013年,蓝思观察团将目光转向城市。在中国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的欠账已经威胁到在城市中生活的人。
无论是遭受工业布局、农业污染的城市饮用水源,还是逐渐围城的城市垃圾,抑或是成为大城市难题的空气质量,这些由环境带来的压力已经向人类发出警告。随着中国未来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城市的环境容量是否能够承载日益增加的城市人口?城市如何能与周围资源环境协调?城市还将面临怎样的环境危机?这些问题将在2013年的考察中获得解答。
暂时没有数据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