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学会与民众真诚沟通
在西南建大炼油厂是福是祸
◎范红石(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今年以来,成都和昆明的部分民众反对在当地新建炼油厂的声音一直没停。笔者认为,这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所致。但在与民众沟通的环节上,当地政府和石化公司的确存在不足。事实上,在四川、云南建大型炼油厂,除了能让这两个地区用上物美价廉的油品,还能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
能让成都空气更清洁
部分民众对PX项目的反对,主要是惯性思维使然,一听到化工项目就联想到环境污染,一听到PX就联想到有毒气体。2011年大连和2012年宁波的反PX活动,更是强化了人们的惯性思维。
其实,在各种化工产品中,PX的毒性属于中等偏低,燃烧的危险性比汽油还低。我国已有14套PX生产装置,分布在东、中、西部的10个省、市、自治区,它们已安全运行了多年。
5月15日至16日,昆明市环保局组织16名市民、网民、专家和媒体人士赴广西中石油钦州炼油厂考察,大大消除了民众的顾虑。
另外,成都等西南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环保部的数据表明,今年3月,在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成都的空气污染严重程度高居第四位。重要原因是当地消费的汽柴油品质较差。油的品质越差,汽车排放的PM2.5等污染物就越多。
在西南建设高标准的新炼油厂,可以有效缓解空气污染,而成都和昆明的这两个炼油项目都是1000万吨级的大炼油厂,生产装置和工艺先进,环保标准高。
目前,中国的汽柴油多实行国Ⅲ标准。成都和昆明的炼油厂可生产国Ⅳ甚至更高标准的汽柴油。国Ⅳ标准的汽柴油,含硫量不超过50克/立方米。可见,成都和昆明炼油厂投产后,西南地区市场上汽柴油的清洁度会明显提升。
能防止西南地区闹油荒
近年,四川等西南省份多次发生严重油荒,并引发其他地区的油荒。这是因为在中国的炼油产业地区布局中,西南地区处在锅底,但需求旺盛,因此在全国各地区中最容易闹油荒。
西南是全国炼油业最落后的地区。迄今为止,西南的炼油能力只有200万吨/年,在全国5.75亿吨/年的总量中只占0.35%。华中地区的炼油能力虽全国倒数第二,但也有3540万吨/年,是西南的17.7倍。
炼油业虽落后,但西南地区的油品需求量却很旺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西南的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消费量,在全国总量中的占比分别为10%、11%和15%。这意味着西南消费的油品97%以上必须从区外输入。由于长途运输成本较高,结果就是,石化公司向西南地区供油的利润很薄,便多次借故减少供油量。这是西南地区成为油荒重灾区的主因。成都和昆明炼油厂投产后,可以大幅提高西南地区的炼油能力,并提升油品供应的安全程度。
让中东石油直通我西南
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目前我国石油工业的部分链条不合理,造成石油反向流动,进而造成大量石油资源的浪费。在西南地区建炼油厂可有效减少资源浪费。
2012年,中国原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升至56.4%,而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原油占中国原油进口的74%。据此推算,国内消费的原油42%来自中东和非洲。这两个地区的原油经过印度洋,穿越马六甲海峡和中国南海后,其中一部分继续北上运抵东北和山东的炼油厂。加工成成品油后,一部分再反向流动,通过海运、铁路、管道和油罐车等方式,南下运到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这种原油北上、成品油南下的往返运输,造成石油资源的很大浪费。
在建的昆明炼油厂和筹建的重庆炼油厂,打算炼制沙特阿拉伯的原油,每年2000多万吨。把沙特原油的运输路线变成穿过印度洋后,即在缅甸沿海港口登陆,近乎直线前进,经中缅输油管横穿缅甸后,直接运到西南地区,这会极大地缩短物流里程。这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大好处。
不该抱怨“一闹就停”
在西南地区建大炼油厂,有利于改善西南地区的汽柴油供应,也有利于提高汽柴油的清洁度,经济和环境的正效应都很明显,那么为什么当地一些民众还强烈反对呢?这部分源于民众的邻避反应(英文NIMBY的音译,是Not In My Back Yard的英文缩写,意思是“别建在我家后院”),另一部分源自政府和石化公司的沟通工作做得不到位。
邻避主义不难理解,在外国这种情况也很多。除了炼油厂,核电站、垃圾填埋场等设施也是邻避运动的常见目标。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能源,风电受到大多数环保人士的欢迎,然而风力发电项目在不少国家也遭到当地居民的抵制。
邻避反应不可怕,可怕的是地方政府不能采取与社会新特征相适应的矛盾处理方式。针对此次炼油厂风波,当地政府一开始那种简单、压制性的处理办法并不灵验,后来以更加柔性的方式与民众沟通,才让风波逐步平息。
然而,亡羊补牢毕竟比不上未雨绸缪。政府官员和公司高管与民众沟通宜早不宜迟,如果等到民众强烈抵制,才跑去“沟通”,难度无疑更大。
目前,在围绕炼油厂风波的各种声音中,还有一种杂音尤其值得关注,那就是对“一闹就停”的抱怨。抱怨者既有政府官员,也包括相关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希望工程进展一帆风顺。抱怨者把工程延迟、经济损失的责任推给抗议的民众,却不反思自身的过失:在没有获得当地民众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是不尊重当地民意的做法,不可取。
成都和昆明的炼油厂风波,为我们提供了环保方面公共管理的一个失败案例,也为今后国内类似项目的筹划亮出了一张警示牌。
未来,炼油厂风波还需相关各方发挥智慧,以理性的方式共谋解决之道。
(原标题:在西南建大炼油厂是福是祸)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