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员日记:低碳模式 应该让生活和工作更简便

2013年09月04日15:28  新浪环保 微博

  气候变化观察团广州站的考察,第一天目的地是广州的一个工商业低碳代表和番禺的一个房地产低碳典型社区。

  第一站花都万信达科技公司,万信达我并不陌生,之前在报纸上看到过它是华南首个实现"碳中和"的企业。不过那个新闻只是看过就算了,对什么是碳中和还是缺乏了解。此次总算彻底了解了,所谓碳中和,就是企业通过专业的碳排查公司计算该企业每年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值,再通过碳交易系统去购买相应的碳排放值,实现碳中和。这个交易过程就好比,我的企业排放了100公斤的二氧化碳,但另一个企业不仅没有排放,反而减少了100公斤的排放,于是我就可以购买它的排放指标中和掉我的排放值,实现零排放。

  一般这种企业大都属于一些新能源企业或者项目,比如植树造林项目,水力风力发电等。考察结束后我专门去了解了这个碳中和,原来不止企业,个人也可以通过计算自己的碳排放值去一些公益组织购买相应指标实现个人的碳中和。目前个人的碳排放主要还是集中在交通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这个也是最方便计算的,有网站专门提供这种碳排放计算服务,比如乘坐北京飞往上海的往返航班,你只需要输入往返城市,网站就可以帮你计算出来上海 至 北京往返2200公里, 2,200 公里 x0.1753 公斤二氧化碳/公里 / 250 公斤二氧化碳/棵 = 1.5 棵树 (2 棵树) 2 棵树 x 25 RMB/棵 =RMB 50 我觉得这种个人的碳中和操作简单,其实可以大力推广,与一些航空公司合作,宣传碳中和理念,同时在旅客购买机票时可以自助选择是否购买相应碳排放值。城市的碳排放不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每个公民都应该有责任。

  说回到万信达,其实这是一家非常典型的制造业工厂形态,在珠三角集中着大量类似依靠国外订单雇佣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在看万信达的资料时,我对他提到的通过更换多少设备减少碳排放其实是有点不以为然的,因为通过资料可以看出,他更换的几十台设备每年减少的耗能不过2万多,但节约的人工费用却高达近50万。促使它更换设备的原因到底是为了节能还是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显而易见。但我依然对这个企业很尊敬的一点在于它在2009年全社会对于碳排放还没有什么概念时就已经有了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想法和行动,并且把这种行动年复一年贯彻下来。这是非常难得的。

  我们在参观过程中发现它的员工对自己企业的节能环保行为并不是很了解,这可能是因为制造行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但它的老员工还是知道的,甚至能说出什么是碳排放,这点我觉得特别值得夸赞,一般来说,在普通人心中环保都是有钱人的事情,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社会底层的人民对环保是不了解的,但是万信达却是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中宣传环保概念,它所面对的工人大都是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特别低的人群,这群人对环保是毫无概念的,他们衡量事物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能不能让他的工作生活更方便,比如我采访的一个车间使用电脑车的员工,她说在更换电脑车之前,她每天可以完成大概1000件,更换之后效率翻倍,赚的钱也多了,她实际的体会到了环保的好处,觉得这是个好事情,从而愿意更多的去了解它,而万信达也会开展一些环保讲座和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学习环保。这反映了万信达的环保不仅仅是企业领导层一时头脑发热的行为,它是踏踏实实把环保作为企业文化在贯彻,在努力实现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

  与万信达相反的是,我们下午参观的金山谷低碳社区就真的是面向高端人士的环保了。在参观金山谷时,它的很多环保细节让我们很惊叹,比如会呼吸的玻璃,低冲击技术,厨余垃圾处理等等,但这种建筑的节能现在已经不希奇,甚至已经快成为行业标准,金山谷标榜的"低碳"核心应该是它打造的5分钟工作生活商住圈,"减少碳足迹的排放",通俗点说就是让业主的工作生活购物休闲等行为都可以在走路可达的行程内解决,减少业主对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工具的碳排放。但这个是否能够实现,我觉得很存疑,这个里面上学购物还好说,现在很多楼盘都可以做到,在楼盘附近建商业中心和学校,但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把业主上班工作的地方控制在5分钟路程以内,事实上它现在的业主大部分是在广州市区上班的,并没有做到它宣传的效果。这里面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它的商务办公区目前只有一期完成在售,二期还在建,真正入驻的企业少;另一个原因是一般人的工作是不稳定的,不能保证十年八年都在同一个地方上班,自然也做不到工作和生活同区域了。

  我觉得金山谷的这种思路是好的,但具体实现和推广很困难,它的楼盘售价不低,以别墅和洋房为主,这种售价决定了它想实现5分钟上班,需要吸纳的办工企业应该是高精尖的企业,比如IT企业、外企等,企业员工工资高,才有可能在这种地段这种楼盘买房。国外比较成熟的类似模式是洛杉矶硅谷,金山谷能不能成为广州的硅谷,我觉得可待查看。这种模式能不能在全国推广,也是不确定的。

  无论万信达还是金山谷,他们一个是企业,一个是楼盘,但在低碳推广上殊途同归的是:唯有可以得到便利的低碳措施才更容易被接受。工人会因为新机器更有效率而开心,业主因为开发商的环保理念使生活更舒适,人类是很简单的动物,趋利避害。就好像金山谷推广了那么多项环保技术,为什么其他的业主热于接受,而厨余垃圾分类推行几年都无明显效果?因为它让业主本来一个步骤可以完成的活增加成好几步。业主看不到这样做明显的好处却能看到麻烦自然接受起来困难。对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要让他们接受低碳生活,不需要宣传公民责任社会责任,他们很难理解这些与自己的关系,最好的宣传就是告诉他们低碳对生活可以轻易感知的切切实实的便利,才能让低碳推广真正深入中国每一个家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男童被挖眼案嫌犯为其已跳井伯母
  • 体育李娜职业生涯首进美网4强将战小威
  • 娱乐网曝新神雕花絮照 杨过小龙女亮瞎眼
  • 财经英国人称中国买下英国:李嘉诚控三成电力
  • 科技苹果发出邀请函:9月11日开发布会
  • 博客唐师曾:薄熙来“山西老抠儿”外号由来
  • 读书钩沉:林彪判王光美死刑毛泽东刀下留人
  • 教育大学生落户京城交易内幕:23.5万全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