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区实验四小的校园里,杜丽丽这三个字,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首歌,是一首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力量!杜丽丽老师为救两名学生,用她21岁的年轻生命诠释着师爱、诠释着人性的光辉!今天,英雄的学校将续写新的文明篇章。
由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办、海淀区教委等单位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小手绢回到我身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14年10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举行。这是由主办方倡导的校园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绿足迹行动”的内容之一。也是借APEC会议在京举办之机遇,向世界展示中国北京的风采,展现北京人民的绿色行动。
“小手绢回到我身边”活动的开展,无疑具有现实的推广意义。首先,小手绢的使用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一次性物品(纸巾)的依赖,源头上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其次,小手绢的使用强化了孩子们的资源意识,在生活中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再次,小手绢的使用将引导孩子们树立珍爱生命的健康理念,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生活好习惯。
小行动,大改变,多年来,学校师生积极践行环保理念,将环保教育融入课堂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孩子们节约粮食的习惯养成,更是值得夸赞。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表演了自己创作的环保情景剧,还向家长和来宾们展现了近年来学校参与垃圾分类、资源循环、蓝天行动、光盘行动的环保教育成果。“专家讲坛”、“绿色巡展”、“智慧比拼”,面向全市的“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进校园”活动也自此全面展开。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绿足迹行动”开展以来,宣传培训工作更加贴近学校,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逐步形成常态化。让每个孩子在树立环保意识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带动每个家庭,履行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承诺与责任。小手拉大手,让垃圾减量分类的环保行动走进家庭,走进百姓生活,形成从公民认知到公民行动的推动态势。
“绿足迹行动”的开展,量化了孩子们日常的环保行动,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感受快乐,体验奉献,收获荣誉、珍藏记忆。
所有参加绿足迹行动的孩子们都将免费获得《绿足迹行动手册》,这本手册是一本环保公益行动记录册,学校可根据自身实际设计编制行动计划:孩子们每天做一件环保的小事,就可获得一颗小星,三十颗小星即可获得一枚绿足迹行动印章,总结一年的成绩,获得十枚以上印章的孩子将被授予学校“环保小卫士”荣誉。
来自市、区文明办,市、区教委,市、区市政市容委,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全体师生与部分学生家长、街道、社区居委会、部队等单位的代表近1200人参加了今天的主题教育活动。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