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22日18:07 新浪环保
中国自然观察2014报告 中国自然观察2014报告

  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5年的这一天,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联合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与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也在这一天正式向公众发布了《中国自然观察2014》。

 

  Q1:《中国自然观察2014》是什么?

  A:《中国自然观察2014》是一份针对中国生态保护状况的观察报告,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这份观察报告依据上述机构多年积累和公开发布的数据,尝试从独立视角给公众和决策者解读和勾绘出最近十多年中国自然生态的变化图景。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遥感数据对我国2000-2013年森林变化的观察;中国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分布格局和保护与研究现状;以及保护区对濒危物种和森林的保护状况。本报告的初衷是抛砖引玉,推动拥有更多更好信息的机构和研究者们开展合作,在合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公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提高分析的科学水平,让科学信息为决策和公众所用,成为保护的力量。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和公众加入到对生物多样性的宏观研究和长期监测中来,使决策更加科学,保护更加有效。

  Q2:为什么要关注森林的变化?《中国自然观察2014》用了哪些方法来评价森林的变化?

  A:森林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维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储存碳以及涵养水源。了解中国的森林变化,不仅是评价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制订有效的保护行动的基础,而且是公共政策和公众普遍关心的议题。

  我们使用Global Forest Watch(www.globalforestwatch.org,数据源Hansen/UMD/Google/USGS/NASA)的公开森林遥感数据集,对森林的面积变化进行评估。这套数据集基于30m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是目前唯一公开发布的2000-2013年间连续并具有空间属性的全球森林数据集。经过与国家森林清查、ChinaCover,GlobeLand30等数据集进行比较,我们发现Global Forest Watch对森林的判读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用来评估我国2000-2013年的森林状况是可靠的。

  Q3:什么是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

  A:“中国最受关注的濒危物种”包括全部国家I级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以及IUCN红色名录中部分极危(CR)、濒危(EN)级别的鸟类,共174种。这是我们目前收集到的分布信息和研究文献都相对完整、可进行评估保护状况的物种。

  我国的《重点保护动植物名录》(下称《名录》)是现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执法依据。研究发现,由于信息的不足和更新的缓慢,《名录》与IUCN红色名录差距较大,例如,IUCN“易危”以上等级的792个我国分布的物种只有262个列入了《名录》。换言之,《名录》未能包括国际上已界定的我国受威胁物种数量达530个之多,未能准确及时地包括我国应受到保护的濒危物种,亟需更新。

  Q4:物种保护状况评分标准是如何制定的?结果如何?

  A:基于现阶段所能获得的最可靠的数据,我们设置了4项指标对174个物种的保护状况进行评估。这4项指标分别是种群数量和趋势、信息完善程度、栖息地变化趋势和栖息地被保护区覆盖程度,其中前两项来自我们自己积累的数据和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献,后两项来自遥感数据和栖息地模拟。

  保护状况最好的物种中,珙桐、梅花鹿、苏铁、藏野驴等物种实际上是低危或无危的,受胁的大熊猫、扭角羚、野牦牛、川金丝猴则因物种和栖息地数据较为完备而获得较高分数。受益于保护实践的物种很少,174种中目前只有大熊猫、扭角羚、川金丝猴和朱鹮。其中金丝猴和扭角羚是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物种,是大熊猫保护的受益者。

  保护状况最差的物种中,野马已经野外灭绝,白鱀豚和白鲟很可能也已经灭绝。评分为-3以下的物种中,巧家五针松、华盖木和云南蓝果树是极小种群物种,其他低分物种都是只有零星的研究和目击记录,包括迁徙鸟类、分布于边境地区的哺乳动物以及20余种苏铁等。数据和信息的缺乏是我国自然保护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Q5:研究得多就好吗?为什么中华鳖的研究文献数量可以排第二?

  A:关于濒危物种研究文献的检索是我们获得有关物种及其保护可靠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发现文献数量逐年有所增长,但总体上所涉及的物种非常局限,大多研究缺乏长期的积累,因此难以对物种的数量、分布和威胁提出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值得一提的是,关于保护行动及其成效的研究文献很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地保护机构较少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其保护实践;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保护实践缺乏兴趣,可能是导致只有很少数物种保护研究可以应用于保护实践的主要原因。

  我们在文献检索中发现,研究文献集中在一些明星物种和有经济价值的物种上,其余大部分物种都缺乏研究。中华鳖的野生种群在IUCN红色名录里是易危(VU)等级,但它同时是广泛养殖的动物,研究论文多涉及人工养殖。情况类似的物种还有银杏、杜仲、厚朴、大鲵等,其文献数量和市场规模相关,但真正涉及野生种群保护的研究很少。

  Q6: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的标准是如何定的?

  A:不同物种的生存对栖息地的要求是不同的,也是相对的。我们将中国的国土已经被保护区覆盖的比例14.8%粗略定为一个濒危物种的栖息地被保护区覆盖的合格标准,考虑到具体物种的活动能力差异,比如迁徙鸟类的实际活动区可能远远大于保护区能够覆盖的范围,我们把保护区对濒危物种覆盖的基准值范围扩大到5-15%。

  栖息地被保护区覆盖比例最高的前十个物种中有六个(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雪豹、白唇鹿和黑颈鹤)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周边地区;三个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山地(大熊猫,川金丝猴和羚牛)。而潜在分布范围受保护区覆盖程度小于5 %的物种中,有八种是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的长距离迁徙候鸟,另有七个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山地。上述情况表明现有保护区对藏羚羊、大熊猫等知名度高的旗舰物种和与它们同域分布的其他物种保护有效,但对大多数最受关注濒危物种的空间覆盖不足。另外,特定物种的分布区100%被保护区覆盖并不意味着其保护状况乐观,反而说明其种群规模极小,比如百山祖冷杉全部位于保护区内,但还活着的只有4株。

  Q7:为什么公众收集的物种分布信息更靠谱?

  A:物种分布信息是确定物种保护策略和行动的基础。鉴于物种分布信息的普遍缺乏,我们利用已有有限的物种分布信息和环境条件信息,应用模型预测了45个物种的潜在分布区域,其中大量使用了由自然爱好者收集的物种分布点信息。例如在能获得分布图的21种鸟类中,有17种(81%)主要依赖2002-2014年间观鸟者获得的分布信息,这反映了公众参与对濒危物种分布信息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科研机构所掌握的分布信息要么来自曾开展研究工作的个别地点,要么来自标本采集记录,在全面性和时效性上各有不足。

  自然爱好者是潜在的成本较低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收集者,需要得到支持。80年代以来,除鸟类爱好者以外,植物爱好者、昆虫爱好者、两栖爬行动物爱好者、淡水鱼类爱好者乃至兽类爱好者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正式或非正式团体。爱好者掌握的物种分布的信息与日俱增且更新迅速。这些信息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集成和利用,对了解濒危物种分布格局大有裨益,并有可能对国家的土地空间规划和生态红线等政策提供更为翔实的信息支持。弥补我国自然保护数据缺乏的可能途径包括:已有数据的共享和公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更多长期监测和研究、科研和保护实践的结合等等。

  Q8:《中国自然观察2014》还会有后续的工作吗?

  A:《中国自然观察》将以年度报告的形式持续下去。我们计划将在每年的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发布。同时,我们每年还将以不同的侧重点扩充对濒危物种、保护区和民间保护组织的评估。我们的愿景是与保护机构和个人广泛合作,将《中国自然观察》打造成数据翔实、时间空间上连贯、视角独立的系列报告。(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相关阅读

美国观众为何不需要黄渤徐峥

2014年尽管有69部中国电影(其中合拍片43部)销往境外,但海外票房收入仅为区区18.7亿元人民币,不及美国电影《变形金刚4》一部影片在中国的票房(19.79亿)。而去年的国产影片票房冠军《心花路放》(11.67亿)的美国票房却仅为74961美元

日本人为何每天都口罩不离身

走在日本街头你会发现,无论是打扮时尚的年轻男女还是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都爱戴口罩。这让不少外国人难以理解,日本环境是出了名的干净,又没有什么大规模的传染疾病,为什么要每天“口罩不离身”呢?

克拉运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隔三差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且循环往复炒作“战略运河”概念,且总是有意无意攀附中国官方、大国企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规划,个中究竟有何缘由,固然不便臆测,但对于媒体、公众而言却不应为此一次又一次躁动

大师太神还是迷信官员太傻

2011年,王林重病,辗转来到广州一家医院就医,正是朱明国安排的干部病房;朱明国曾送给王林很多黄金和一支进口勃朗宁手枪。安排王林住干部病房就是以权谋私了。至于黄金和枪从何而来?如果来源不干不净,是否涉嫌受贿?

  • “打架能力”排行榜不靠谱很无聊
  • 陶短房:拉美在中美欧间的左右逢源
  • 清朝嘉庆时期王府的婚礼很虐人
  • 钱钟书在清华上学时横扫图书馆
  • 《于无声处》:关于信念、守候和爱
  • 无性婚姻对女人的伤害有多大
  •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马背上的高乔人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