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油海沉浮录:警惕石油清污带来二次污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4日14:03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程行欢 刘玮宁

  今年以来,海上重大溢油事故频频发生,水域环境的污染也引发了世人的普遍关注: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的石油钻井“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上百万加仑低硫轻质原油从1500米深的海底喷涌而出。尽管上月墨西哥湾海底漏油油井堵漏工作已经完成,但它所造成的生态灾难却可能影响十年或更长的时间。三个月后,我国大连发生输油管起火爆炸事件,引发部分原油泄漏入海。专家估计,其造成的生态危害或将持续七至八年……

  海上漏油事故频频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之余还会给生态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有专家表示,石油,这种富含环芳烃化合物的能源,可在哺乳动物或鸟类等生物体内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从而影响DNA。这种DNA的突变可以使动物的生育能力减退,甚至患上癌症!更有专家表示,油污可以陷进沉积物中,危害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事故频发

  中国沿海,平均四天一起溢油事故

  “‘宁湖86’油轮在广州港码头卸油时发生柴油溢出事故,约2吨柴油沿着甲板流入水中!请求紧急救援!”某日上午10时,广州海事局值班室接到了急促的求救声,一队队应急抢险人员迅速抵达现场,实施紧急抢救。

  还好,这紧张的气氛仅仅出现在广州港码头———这只是一场船舶溢油应急演习,也是一场亚运之前广州水域最逼真的防油污应急演练。时值涨潮,“溢油”随着潮水迅速扩散,并向上游漂移。求救声刚刚发出,广州海事局立刻启动了应急预案,三艘海巡船迅速赶赴事故现场。一方面对现场周边实施交通管制,对事故进行初步的调查分析和评估;另一方面指挥随后赶来的两艘带缆船拖带围油栏,在事故船尾100米处布放了一道围油栏,以防止油污扩散。随后专业清污船“环保1号”和“环保3号”抵达污染水域进行清污工作。35分钟后,港池内油污大部分已经被清除,只有一层薄油污在海面。经海事机构同意后,清污船按照规定使用消油剂对尚存的油污进行喷洒消除。几分钟后,一起“溢油事故”被化解。

  这是一次常规性质的海上溢油清污演习,也是发生海上船舶或港口码头出现溢油事故的一般常规操作。在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和大连新港中石油原油储备库爆炸泄漏事故之后,频发的海上石油溢油污染一下子成为热门话题,广东作为沿海省份也受到了关注。目前我国海上石油运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发生灾难性船舶溢油事故的可能性甚高,中国海域可能是未来船舶溢油事故的多发区和重灾区,广东沿海更可能是隐患丛生。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船舶溢油事故,就发生在广东省水域。1976年2月16日,“南洋”轮在汕尾附近海域与他船发生碰撞,导致8000吨货油全部溢出。

  近几年来,广东省水域内也发生了较大的船舶污染事故或险情。其中,2004年12月7日,巴拿马籍集装箱船“现代促进”轮与德国“伊伦娜”轮碰撞,导致1200多吨船舶燃料油溢出,成为近年来我国最严重的一次溢油事故,全部损失达6800万元。2009年9月15日,受0915号台风“巨爵”影响,空载的巴拿马籍集装箱船“圣狄”轮在珠海高栏岛长咀附近海域搁浅,事故造成燃油泄漏入海,污染了高栏岛飞沙滩一带海域、岸线。南海环境检测中心专家陈畅署介绍,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统计,中国沿海地区平均每四天就发生一起溢油事故。特别是船舶溢油,发生频率最高!仅在1998年至2008年十年间,中国管辖海域就发生了733起船舶污染事故。平台溢油(海上石油平台开采)虽没有船舶溢油事故频繁,但因其发生在石油开采与储藏相对集中的地区,溢油量一般较大。因此一旦发生井喷,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就是灾难性的。

  陈畅署介绍说,海面溢油事故有很多种,比较多见的是船舶事故、海上石油平台开采、海上输油管道的泄漏、陆源输油管线泄漏、油井井喷等。统计资料显示:1990年—2001年,世界范围内共发生溢油量超过5000吨的大型海上溢油事故175起,事故主要源自船舶运输和海上石油开采,其中两类事故的发生次数分别占77.7%和18.4%。

  清污原则

  围堵,回收,焚烧,沉降

  一旦事故发生,我们该如何紧急应对?

  在理论上步骤很简单。首先是应防止污染物继续泄漏,其次是采取围油栏等围控设备抑制其扩散,再次配合使用回收及清除设施,采取适当措施将泄漏的污染物回收。万一不能回收,则果断采取现场焚烧、沉降处理等措施消除污染物。基本原则也是以物理回收为主,化学清除为辅,对于持久性的油类,应以控制方法为主;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回收方式。在墨西哥湾发生的漏油事故,各方力量第一件努力的事情就是堵住海底原油泄露的缺口,防止原油的不断涌出,其他配合力量同步进行海上清污行动。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纷纷捐头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清除油污。此外,也有利用羽毛收集漏油的案例。比如前几年,英国北海发生石油泄漏事件,当时就是用羽毛来收集漏油(养鸡场的屠宰下脚料)。“大连的清污志愿者就征集了大量的头发等物品,在一些沙滩和岸地开展清污活动。”陈畅署说,毛发、羽毛类、大麦秸秆、麻袋等都可以用来吸附和收集海上漏油,每公斤头发据称可以吸收大约10升原油!

  控制好污染源后,下一步就是消除溢油。陈畅署说:“通常而言,溢油消除方法和技术的采用,应根据溢油的性质、溢油量、气象水文条件,以及对溢油现场海域和周围环境近期和长期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假若是防止溢油扩散,那么可以采用围油栏、喷洒化学集油剂两种方法。如果是进行溢油回收,那么就可以使用人工、机械两种回收方法。化学处理方面,可以通过喷洒消油剂分解表面的浮油,使其沉浮在水面下。也可以通过胶凝剂处理法。此外,如果海域较为开阔,还可考虑现场焚烧的方法。”

  围油栏可以防止浮油的扩散,保护重点区域,也可以引导浮油的流向。撇油器则是利用油和油水混合物的流动性、油水的密度差以及材料对油/油水混合物的吸附性,将油从水面分离出来,用以回收溢油。而吸油材料是一种通过吸收油(油渗入吸油材料内)或吸附油(油粘附在吸油材料表面)来回收溢油的材料。一般来讲,溢油的回收主要是用专用回收装置如撇油器或回收材料,一般来讲,溢油的回收主要用回收装置如撇油器或油回收船,吸油材料是回收溢油普遍使用的手段。另外,吸油材料还可用来清除回收装置不能进入的地区如浅水区或限制进入的地区。

  专家对话

  渤海南海,各有风险

  羊城晚报:我国哪些海域受漏油污染较为严重?

  陈畅署:目前,我国的海上石油开发与勘探活动主要在渤海和南海。其中渤海由于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频繁,海上采油平台和生产油井众多,受溢油污染较为严重。据海洋局统计,渤海现有输油管道溢油概率约为每年0.1次;渤海石油平台由于火灾及井喷所引起的溢油事故概率约为每年0.2次。渤海由于是内海,自净能力较差,海上溢油又很难降解,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较为严重。

  羊城晚报:那广东临近的南海是否为溢油事故的重灾区呢?

  陈畅署:随着海上采油平台和海底输油管线以及进出口石油运输等的逐年增加,南海海域已属于溢油事故多发海域,特别是北部湾地区。在北部湾,中越两国均进行了大量的石油勘探开采,随着海上采油平台和海底输油管道不断增加,多数管线存在老化问题,油品运输也日益频繁,这里已经成为溢油事故的多发区域。此外,南沙海域有1000多口石油钻井,年采石油量超过5000万吨,存在发生溢油事故的风险。而南海海域也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石油输入大动脉,周边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石油储备中心,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通动脉,发生船舶漏油的风险很大。有资料显示,中国进口的石油的50%以上都要通过这条航线。这些原因都给南海海域溢油污染带来巨大的风险。

  潜在风险

  警惕!清污带来二次污染

  溢油事故发生后,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清除呢?要看具体的情况。如果是在平静海面,无大风浪的情况下,机械清除效果最好。但是遇到恶劣天气以及大雾时,就无法采用。化学分散可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使用,在开阔水域中被分散的油能迅速稀释掉,但是水温低的条件下可能无效,也有可能对海洋生物带来影响,因此不鼓励在近海浅水域中使用。至于海上焚烧,对新鲜溢油(溢油发生时间不久)有效,耐火围油栏可使油膜足够厚,以便燃烧(至少2—3毫米厚),在平静海面效果好,产生的空气污染影响岸边居民,而燃烧后会给海面带来残渣物。

  在机械清除中,还有一种是使用溢油分散剂,可以加速油的自然消散过程,在海浪作用下更容易将油破碎为小油滴,加速溢油的自然生物降解。这主要适用于大面积的溢油事故,尤其是海上情况恶劣,使用围油栏、撇油器等物理回收不大可能时使用,同时也降低了急性毒性的风险,同时使火灾潜在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新的二次污染,因此不建议用于生活饮用的淡水汲水口,用于冷却的微咸水以及海水脱盐厂、鱼类产卵区、贝类栖息处、有珊瑚礁的水域或沼泽地区、海草丰富的海域等使用。

  陈畅署介绍说,由于目前有关化学消油剂及其乳状液的生物毒性试验还不够充分,因此世界各国政府对消油剂的应用,都采取慎重的态度。在日本,只有在机械清除无效及任其自然会产生损害时才考虑使用化学消油剂。美国、加拿大认为“只有在因气候条件或溢油规模或溢油区域的原因使机械无法抑制溢油扩散和实施溢油回收作业时”才选用化学消油剂。欧洲许多国家禁止沿海地区或水深不足50米的水域使用消油剂。

  相关链接

  海上溢油事故大事记

  1989年 埃克森公司“瓦尔迪兹号”泄漏量:近4万吨

  1989年3月23日,超级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号”(Exxon Valdez)的船长指挥失误,使这艘1000英尺(约合304.8米)长的超级油轮偏离指定航道,通过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峡湾时,与水下礁石相撞。油轮船体裂开,溢油近4万吨。数千公里海岸线布满石油,10万—30万只海鸟死亡,约4000头海獭死亡,恢复生态系统需要 5—25年。如今,威廉王子峡湾的海獭在掘食蛤蜊时,仍能刨到当年渗漏的石油。

  1991年 海湾战争 泄漏量:136万至150万吨

  1991年1月,萨达姆下令从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军队打开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轮的阀门,为避免军事失败做最后的挣扎。据估计,从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136万吨(最多可能达150万吨)的原油流入内陆和波斯湾,浮油覆盖的最大区域达到101×42英里(约合163×68公里),厚度达5英寸(约合12.7厘米)。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

  2010年 英国石油公司的石油钻井“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 泄漏量:无法计算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BP)的石油钻井“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上百万加仑低硫轻质原油从距离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岸65千米以外、1500米深的地下喷涌而出。事故发生后,美国当局很快便认定,每天有5000桶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可能会引发一场破坏程度堪比30多年前“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的环境灾难。

  2010年7月16日 大连湾漏油事件 泄漏量: 1500吨

  2010年7月16日,一艘30万吨级利比里亚籍油轮在大连新港卸油,违规操作引起陆地输油管线爆炸,引发大火和原油入海,50平方公里海面受污染。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此次溢油的总量达到了1500吨,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石油污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