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调查:太原冬季大气污染为何顽症难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9日10:21  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12月9日电(记者 叶健 晏国政)山西省太原市5日利用休息日时间紧急召开全市冬季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百日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对市区冬季大气污染整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安排。11月下旬以来,在不到20天的时间里太原市政府连续召开冬季大气污染整治会议。

  实际上,对冬季大气污染的整治行动,太原市每年都在开展,今年甚至从9月1日开始,就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预控行动。然而,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并没能缓解该市冬季大气污染状况。今年11月,太原又出现了16个三级天,市民苦不堪言。人们不禁追问:连年“打针吃药”缘何总治不好“采暖期综合症”?

  冬季成了“令人害怕”的季节

  对很多太原市民来说,每年的冬季成了“令人害怕”的季节。雾蒙蒙的天气、空气中呛人的煤烟味、医院里排起长队的呼吸科病人,成为太原市进入采暖期后的典型场景。

  今年仍不例外。刚刚过去的11月份,太原出现了16个三级天,特别是11月28日至12月1日,连续出现了4天的三级天。从11月1日到12月4日,太原市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别达到每立方米0.150毫克、0.156毫克和0.033毫克,分别较非采暖期上升123.88%、642.86%和153.85%,煤烟型污染特点十分突出。

  家住并州路的市民陶桂芝一家三口前段时间全部因上呼吸道炎症到医院输液治疗。“近年来,太原的夏天是一年比一年风清气朗。然而,一进入采暖期,形势就急转直下,就像一个噩梦一样。”陶桂芝说。

  太原市冬季采暖期的大气污染状况引起各级环保部门乃至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生说:“可以说,冬季大气污染已成为影响全市环境质量的顽症。”

  污染顽症“根”在哪?

  针对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顽症,近年来太原市每年都会开展大规模的冬季大气污染整治活动,内容包括关闭土小锅炉、污染企业限产关停、治理扬尘等等。今年还从9月1日开始,实施了为期两个月的冬季大气环境污染预控行动。特别是将全市200多家型煤企业清理整顿至10家,以确保供应环保达标的型煤产品,减少土小锅(火)炉燃煤这一主要冬季污染源的排放。

  然而,“药方”开了一大堆,预防针也打了,环保等相关部门也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一进入采暖期,太原冬季大气污染依然严重。太原的冬季大气污染究竟为何沉疴难治?

  太原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该市冬季大气污染有其客观原因:一是全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以煤为主的产业能源结构难以短期改变;三是太原的盆地地形结构,决定其上空污染物难以自然清除。

  “虽然有客观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我们的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以及企业主观上对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重要意义还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工作力度不够,严重制约着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深层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张兵生坦言。

  集中供热被认为是改善冬季大气污染的根本举措。但记者采访了解到,太原市有关部门几年来一直没有顺利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集中供热扩网目标任务。相关部门工作力度不够,目前市区还有近5000万到6000万平方米的热源没有发挥效益,全市集中供热率仅在60%左右。今年,太原市提出要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500万平方米,但最终仅仅实现了不足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推进不力,导致太原市区内仍有2000多台分散的燃煤采暖锅炉。

  城中村以及周边农村的土小锅(火)炉燃煤被视为太原冬季采暖期污染的“元凶”,但屡经治理,效果仍不理想。目前市区范围内还有城中村、农村437个,土小锅(火)炉14.5万余台,冬季原煤散烧近240万吨,二氧化硫和烟尘直接低空排放。

  保环境就是保民生

  面对严峻形势,山西省环保厅、太原市政府近日再“下猛药”,紧急部署了冬季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百日攻坚行动,将清除污染源的范围从太原扩大到邻近的晋中、吕梁等地。

  太原市政府表示,要来实的、动真的、下狠的,坚决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并将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环境保护就是保障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目前全市面临的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但市政府已经下定决心,哪怕牺牲一部分GDP,也要坚决遏制住冬季大气环境下滑的趋势。”张兵生说。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谭克俭进一步说,北方城市冬季采暖期大气污染治理确实是道难题,最关键的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强化“抓治污和空气质量也是抓民生改善”这一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大执法力度,切实担负起各自的职责。与此同时,还应当进一步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加大政绩考核与责任追究力度。

  谭克俭同时认为,对冬季大气污染的整治不能简单停留在一些冬季的应急措施中,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年年治、年年不见效的情况。应当多考虑治本之策,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并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热源厂建设及集中供热管网铺设步伐,加大集中供热企业培育力度,以快速扩展集中供热面积。

转发此文至微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大气污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