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吕植建议三江源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特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7日10:18  中国经济时报

  有专家评估,每年三江源所提供的价值如果换成人民币是11万亿元;三江源的平衡发展需要来自全社会的认同和投入,保护好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水源和生态安全的需要。

  ■本报记者 刘慧

  “玉树不会忘记。——2011年4月14日”记者手中拿着的玛尼石上的红色字迹,表达了当地人民对支持和帮助过玉树的朋友的感谢。

  正值玉树地震一周年之际,三江源生态保护与玉树灾后重建论坛24日在北京大学举行,参加讨论的有政府官员,也有生态保护协会、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专家,更多的是来自民间环保组织的志愿人员。大家的共同心愿是:保护生态,平衡发展,使当地人民从生态保护中受益。

  牧民为保护环境生计没着落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于此,也是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家园,总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措池村坐落在海拔4600米的长江源头,野生动物特别多。年近花甲的查达杰说:“我自愿加入巡护队,能为家乡做点贡献是我的心愿。”他所说的巡护队就是由当地牧民自发建立的“野牦牛守望者协会”。

  两年中,该协会共制止5次外来人员的盗猎事件。他们划定了5个野生动物保护小区、13个水源保护地,在野生动物繁殖及迁徙期划定3块季节禁牧区、划定3块永久禁牧区。

  “我们需要获得保护这里的权力。我们不愿意看到外来的人员到这里猎杀野生动物、破坏栖息地。”和查达杰有同样心愿的人很多,他们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热爱家乡,成为民间的环保力量。

  “60年前甘达村草和水源非常丰富,那时候牧民住得分散,每家每户各自保护好草场。后来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人们搬迁后对草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外来人对草地的挖掘、开采和破坏就没人治理,也给了偷猎野生动物的人以方便。”玉树州玉树县甘达村村委书记叶青告诉本报记者。

  “由于搬走的牧民没有了牲畜,生活上有很大困难,又没有工业和商业来提供生计来源,很多人都在砍柴、挖沙、砍伐森林,甚至参与到偷抢等犯罪活动中。我相信只要建立一种机制,使我们保护好草原,当地牧民是有信心、有能力保护好自己的家乡的。”叶青说。

  尼玛江才是玉树州职业学校的教师,他说:“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认为自然环境、万物生命都是来自古宇宙,如果为了生态而全然牺牲高原民生的利益,这个生态到底为了谁?放弃传统游牧方式而成为生态移民的这些人,这些保护者是不是应得到社会和国家的一种回馈?”

  探索三江源新型发展模式

  2003年,我国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青海省编制《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上报国务院。

  青海省三江源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德海介绍,三江源现在实施75亿元的国家保护工程建设,包括生态移民、人工增雨、土木换草、封山育林、沙漠化防治等。按照规定到2012年,再延伸到2013年保护工程就要结束。

  “我们把几千亿、上万亿的钱用在修路上,但是保护青藏高原生态,只有75亿,这个比例合适吗?说明我们对三江源的生态保护重视程度还不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在论坛上说。

  韩启德表示,三江源地区的发展应该从传统常规的经济发展模式进入到良性的,以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为基础的,兼顾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新型发展模式。三江源藏族传统文化中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是基础,国家的重视和中央财政能力的提高是保障。

  三江源的当地居民以藏民族为主,万千年来在这片广饶土地上游牧,历来有保护环境和管理资源的文化和传统。

  “我们要考虑到当地牧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问题,和他们有没有能力支持保护区管理机构。现在保护区系统管理力量很薄弱,保护面积又大,最有效的是协议保护、社区共管。据测算,一个人管15平方公里的话就要1万人,他们的工资该怎么办?”张德海说。

  三江源社区代表扎西班巴说:“三江源的幸福,不是不需要钱,但希望钱转化成教育、技术和政策,更重要的是能力和意识。” 

  制定全民保护政策

  曾有专家评估,每年三江源所提供的价值如果换成人民币是11万亿元。在北京大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吕植看来,三江源地区给人类提供的服务远远高于我们今天给这个地区所支付的钱,很多东西也无法用钱来计算。

  她更喜欢把“生态补偿”称为“生态支付”,因为我们是支付别人的生态有偿服务。“草原的文化价值观最珍贵的一点就是自律。老百姓自觉地不去做一些可能获得利益的事,比如挖虫草,现在一根虫草在同仁堂可以卖到120元。神山上面有虫草,但老百姓不去挖,是因为有戒律。”吕植说。

  “让当地牧民参与保护草地,同时还解决了很多藏族小孩念书后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他们不愿意去放牧。今后要加强研究全民保护方案,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吕植说。

  首先,政策要符合生态规律,如毒杀老鼠破坏食物链,长期对水源地不好。

  其次,谨慎看待生态移民。生态破坏有人为和自然原因,藏族老百姓对保护家园、野生动物有强烈的愿望,不赞成全部把人移出来,空出草原后就有人偷猎。

  再次,乱开矿的趋势要大力整治,当地老百姓没有受益,不妨等开矿技术、管理能力提高后再考虑,不要现在开采完。

  对于三江源的未来,吕植希望发展成生态文明特区,从价值的角度完全能够成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等级。前不久,《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11—2030》通过国务院审议,三江源是青藏高原的核心区域,也是规划关注的重点区域。

  “三江源的平衡发展需要来自全社会的认同和投入,保护好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水源和生态安全的需要,三江源的平衡发展,考验中国社会选择的智慧和勇气。”吕植说。

  “我们应该保持青藏高原原有的规律,这个规律其实不是生活规律,而是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必须要遵守的一个平衡。生态平衡和社会平衡是互为前提的,哪一方首先要失衡了,后面都做不到。”民俗专家尼玛江才说。

(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三江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