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灰霾污染监测标准将出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5日14:36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建坤 董曼丽 

  “十二五”期间,城市空气污染呈现复合型和区域性特征,防治形势严峻。”环保部污染防治司司长赵华林对本报记者表示。

  所谓复合型污染,是指空气污染由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变为煤烟型污染与机动车尾气型复合型污染。即受制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为主的煤烟型污染尚未解决,但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污染问题也将会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城市大气污染问题逐渐由单个城市向区域复合型污染转变。例如,珠三角地区的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等城市大气污染物指标,出现同时上升或降低的现象,区域污染特点突出。

  这种局面的出现,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赵华林表示,“十二五”期间,环保部将出台多种组合拳,来应对这种新局面。

  在今年年初上任污染防治司司长之前,赵华林是环保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首任司长(2008年-2010年期间),参与制定并主持实施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政策。

  在他的推动下,环保部构建了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建立了以“淡化基数、算清增量、核准减量”为原则的减排量核算细则,这一系列举措让减排工作有了制度保障和技术可行性。

  “十二五”发力解决灰霾污染

  8小时O3与PM2.5纳入空气质量指标体系

  《21世纪》:你如何预估“十二五”期间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整体形势?

  赵华林:“十一五”期间,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燃煤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北京等城市呈现好转态势。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大气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征。具体表现为:

  首先,煤炭消费是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主要来源,而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所以煤烟型污染仍会十分突出。目前看来,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大,远远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虽然“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减排目标超额实现,但由于氮氧化物尚未开始控制,由此带来的污染将部分抵消二氧化硫减排带来的环境效益,使得全国酸雨区域分布格局总体未发生明显变化。

  其次,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9000万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造成灰霾、臭氧等污染,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第三,城市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灰霾和臭氧污染已成为东部城市空气污染的突出问题。

  再者,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日趋明显。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辽宁中部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地区以及成渝地区等城市密度大、能源消费集中的区域,这些区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使大气污染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重污染天气在区域内大范围同时出现。

  《21世纪》:“十一五”期间,城市和区域性灰霾天气频繁发生,导致能见度降低,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突出问题,对此,“十二五”我们将采取哪些针对性解决措施?

  赵华林: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灰霾污染频繁。部分城市的监测试点表明,广州、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全年总天数的30%以上,问

  题突出。

  我国目前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仅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与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密切相关的细粒子和臭氧等指标均未包含在内,使得各地公布的空气质量状况与公众直观感受不一致。从监测能力来看,即使像珠三角这样发达地区,也仅有少部分城市开展了为期一年的O31小时浓度监测和PM2.5环境监测,无法真实反映区域大气污染状况。

  为防治灰霾污染,我们将尽快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8小时O3与PM2.5纳入评价指标。在现有监测网络的基础上,构建能够直接反映灰霾污染状况、适应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管理需求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同时,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编制实施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规划,尽快形成治污合力,共同解决灰霾等区域空气污染问题。

  《21世纪》:在煤烟型污染物之外,机动车尾气已逐步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那么,“十二五”环保部将出台哪些针对措施?

  赵华林:我们将重点实施机动车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加速“黄标车”淘汰进程。研究表明,1辆黄标车的排放量相当于28辆国四标准汽车的排放量;目前仅占我国机动车总保有量17%的黄标车,却排放了50%以上的污染物。黄标车加速淘汰将是“十二五”氮氧化物总量控制的重点。其次,加快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进程。全国范围内实施机动车国四排放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实施国五标准,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

  跨省区协作是最大挑战

  筹划区域联防联控机制

  《21世纪》:前述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问题的出现,与我国一些地方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而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短期之内未能彻底转型。对环保部门而言,我们在管理体制上应做出哪些应对措施?

  赵华林:目前,大气复合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环境管理方面,我认为,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在管理机制方面,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的成功经验,打破地方行政区划界限,将区域大气环境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构建“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其次,推行区域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机制;完善排污收费制度,制定实施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建立落后产能退出补偿机制,加快落后工艺和设备的淘汰以及行业结构调整进程。

  第三,围绕当前最突出的酸雨、灰霾等污染问题,根据总量减排与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之间的响应关系,建立起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总量控制方法,实施SO2、NOx、颗粒物、VOCs等多污染物的协同减排。

  最后,探索有利于联防联控的新机制和新模式。对区域大气环境有重大影响的电厂、石化、钢铁、水泥等建设项目,探索实施重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会商机制。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污染防治 灰霾 大气污染 监测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