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福建闽江局部水域漂浮大量死鱼达9000余箱

  闽江鱼殇

  福建“母亲河”局部水域突现大量死鱼,沿岸工业、养殖业致水质10年反复

  邵芳卿

  一条长达40厘米的鲢鱼,张着嘴,躺在福建省古田县水口镇政府的台阶下,周围是几十名沉默的渔民。

  这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9月3日所见到的场景。

  连日来,闽江的古田县黄田、水口水域,白茫茫地漂浮着大量死鱼。

  官方给出的初步统计是,截至3日7时,该江面区域网箱养殖鱼死亡涉及9000多箱。

  闽江不仅是福建的“母亲河”,也是福州地区的第一水源。截至发稿,福建省环保、水产部门仍在调查死鱼原因。

  尽管目前尚无权威结论,但本报记者了解到,沿岸工业和养殖业密布的闽江,早已不堪重负,部分水域水质连年下降。

  4日晚,宁德市环保局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当天下午,福建各级环保部门接到举报,突查了位于黄田镇松峰村的古田福兴医药有限公司,发现一段冷却塔排放管违规接入闽江,已责令封闭该管,采样检测结果5日可以得出。

  神秘死鱼

  2日20时,黑漆漆的闽江黄田流域江面上,渔灯照过去,成片白花花的死鱼漂浮着,空气中的腐臭令人作呕。

  “前几天满闽江上堆的都是死鱼,人都走得过去。”年过六旬的渔民张有义(化名)感叹道,除了网箱里的死鱼,江中重达十几斤的野生鱼也死亡,“从未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死鱼。”

  这是距黄田码头约10公里的一处渔排。

  当地渔民告诉本报记者,自8月27日晚起,四十口网箱中的30多万条鱼已陆续死亡,损失200万元。

  从8月28日起,张有义带着渔民,驾船以每天1公里左右的距离,尽力将这些网箱向水质稍好的上游拉移,意图保住“还有一口气”的鱼。但至9月1日,他们放弃了努力。

  9月3日起,他们转为清理网箱边角及箱底的死鱼。

  疲惫不堪的龙丰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茂慈,对本报记者回忆了最初的情景。

  8月27日20时许,魏茂慈忽接工人来电,说他在古田火车站桥头附近的网箱养鱼全部浮头。当天22时,网箱鱼开始死亡。

  为防止死鱼污染网箱内剩余活鱼,魏茂慈致电生产队长和合作社,叫来20多名社员渔民,将100多网箱中的死鱼陆续捞起,埋到岸边。至8月28日,足足捞了20多船,达20多万斤。

  据当地渔民介绍,死鱼像传染病一般蔓延。“岸上已经没有埋鱼的地方了。”魏茂慈说,8月28日埋了一天,渔民们都累了,“没办法,死鱼只好往闽江里扔了。”

  毗邻黄田镇的水口镇更是福建省最大的淡水草鱼养殖重要基地,收成季节每天向福建全省各地供应一二十万斤草鱼。

  上述江面区域网箱养殖鱼死亡涉及9000多箱,其中水口镇有8000多箱、黄田镇有1000多箱。

  在驾船带本报记者去查看网箱的途中,来自水口的杨姓渔民哭了。

  据水口镇镇长李杰3日上午介绍,连日来的死鱼已经给当地造成2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只因缺氧?

  渔民怀疑闽江岸边的一些企业借台风前的暴雨排污,他们呼吁政府尽快拿出水质检测报告,查明死鱼原因。

  目前,福建省市县镇海洋渔业、环境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已组织力量全力以赴调查原因。

  古田县水产局高级工程师汪长友表示,他从业36年,从未遇见如此大规模的死鱼。

  他指出,8月30日宁德市检测技术人员已持简易检测仪至黄田镇,现场可测出水体溶氧量偏低,为1.17~1.18毫克/升,但其他指标仍要在实验室进行,一般水质检测时间需7天,鱼体检测时间更长。

  有业内人士指出,网箱密度太大和水葫芦太多,都可能导致鱼类缺氧而死。但汪长友指出,全国尚无网箱养殖密度统一标准。

  本报记者在水口、黄田镇养殖水域见到,江面上有一些水葫芦。但有渔民认为,近期水葫芦的影响已不大。

  事实上,福建省水利厅消息称,从今年4月份入汛以来,水葫芦在闽江水口电站上游疯长,为此,福建从今年7月已展开清剿水葫芦的集中应急整治行动,目前已打捞上岸约6000亩,闽江河面基本洁净。

  抵达水口的福建省海洋渔业厅渔业处一位调研员对本报记者表示,死鱼一般有病害和环境两种原因,而此次确定不是病害所致,应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缺氧所致。

  3日上午,福建省有关专家与古田当地官员进行了初步分析座谈。

  会后,宁德市环保局污控科科长董建国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检测水质显示该段闽江水质仍达三类地表水水质标准,但溶氧量与闽江流域其他3个监测点一样偏低,死鱼原因尚未最后确定。

  “这次死鱼现象跟往常因为溶氧量偏低而死有些不同,至于原因,专家还在商研。”他说。

  董建国告诉本报记者,4日下午,各级环保部门接到举报,赶往古田福兴医药有限公司,发现一段冷却塔排放暗管违规接入闽江,公司声称是排放冷却水,环保人员已切割铁管,采集管中水样送检。

  董建国称,水样水色正常,检测结果5日可以得出。目前,该公司已被责令封闭暗管。该公司承诺,如果水质造成污染,会赔偿渔民损失。董建国称,环保部门正在排查闽江沿岸其他排污口。

  调查仍在进行,但神秘死亡的已经不止是鱼。

  4日晚,水口镇湾口村村民陈赛秀告诉本报记者,他在闽江岸边散养的1500只“黑母”鸭中有70多只因饮用闽江水而集体死亡,其余数百只行走缓慢。

  “如果说鱼是缺氧死的,那么,鸭子也是缺氧死的?”陈赛秀说。

  闽江不堪重负

  闽江流域面积60992平方公里,约占福建省陆域面积的一半,涉及到福州、南平、三明、龙岩、宁德、泉州等市的36个县(市、区),流域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35%,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38%。

  令人担忧的是,大量死鱼倒入闽江,如不及时处理,将对下游120公里外的福州市区居民饮用水源造成影响。

  为防止死鱼影响环境,福建调查组3日晚已决定,当夜开展死鱼的打捞与无害化处理工作。

  死鱼的原因是什么?水质是否已经污染?官方暂无结论。

  但不可否认的是,闽江沿岸遍布工业企业和养殖业,多年积重。

  福建省2010年前已安排2.7亿元闽江流域治理专项资金。

  福建省地方志资料显示,“九五”期间,闽江流域工业污染企业共有905家,其中治理达标660家、停业治理101家、依法关闭54家。

  截至2000年底,排入闽江的工业废水量比1998年削减了23.38%,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了50.27%。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闽江全流域省控监测断面Ⅲ类水质达标率为91.5%。而2003年闽江流域达到和优于Ⅲ类水质的比例为85.5%,2004年为83%。

  至2007年上半年,闽江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会议提出当年的主要目标是水质功能区达标率达到90%以上,并指出部分闽江小支流污染仍较严重,畜禽养殖面源污染负荷占60%。

  福建省环保厅上月底称,今年二季度,闽江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水质比例为91.2%,但5个断面水质超标。

  《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显示,闽江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畜禽养殖业成为主要污染源,一些企业污染反弹,也是主要因素。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1)

 

更多关于 污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