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环保组织称青海狩猎场不适合国际狩猎 官方否认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3日13:46  法制晚报 微博

  动物保护组织青海实地调查称野生动物多了是缴枪的“功劳”牧民获益不大——

  都兰狩猎场不适合国际狩猎

  因为成为外国人拟来华狩猎的地点,青海都兰国际狩猎场未开猎便已成“众矢之的”。

  今天上午,记者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主办、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微博)协办的狩猎与野生动物保护交流会上了解到,经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等动物保护组织的调查,关于狩猎可促进当地动物保护事业、给群众带来惠益,并且不会造成动物资源下降的说法与事实不符。青海都兰国际狩猎场不适合开展国际狩猎。

  调查同时显示,当地野生动物确实增多,但并不是受国际狩猎影响,而是受收缴猎枪影响。

  ●调查结果

  野生动物多了缴枪的“功劳”

  上午,达尔问自然求知社研究员刘慧莉介绍了前往都兰国际狩猎场调查的情况。志愿者历时数天,先后调查采访了青海湖保护区、可可西里保护区、都兰国际狩猎场等地。

  在都兰国际狩猎场,当地牧民及基层工作人员均表示,野生动物确实增多了,但主要原因是狩猎者的猎枪被收缴了,并非受国际狩猎影响。

  此前,当地政府部门及狩猎场曾表示,狩猎对当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是有利的。狩猎是利用野生动物具有“可再生能力”的生物资源特点,对其人为有目的地合理利用,它不仅可以减少资源自身的消耗,确保野生资源动物的种群增长,而且可发挥出资源动物的最大效能。

  国际狩猎收入牧民获益不大

  国际狩猎给牧民带来多少利益?此前据狩猎场介绍,一个村子平均每个牧民每年可获得6000元钱。

  而据此次调查显示,并不是居住在狩猎场范围内的牧民都拿到了国际狩猎服务费,也并不是每个被野生动物咬死家畜、破坏草场的牧户都有机会为国际猎人服务。

  调查中还了解到,国际狩猎服务费不能和放牧收入相提并论,6000元仅占牧民平均年收入的2%—3%。

  此前,都兰县林业和环境保护局表示,通过狩猎可获得丰厚的狩猎收入,对弥补猎取牧民群众的草场损失、改善猎取群众的生活水平有较大促进作用。

  据统计,青海省1995年至2005年开展国际狩猎猎取的资源动物年均在100只(头)内,年创收163.2万元人民币。

  ●观点

  暂不适合国际狩猎

  刘慧莉表示,此次调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青海都兰国际狩猎场并不适合国际狩猎。因为国际狩猎至少在青海省内不能缓解人兽冲突,也不能激励当地人减少牲畜量。

  另外,也没有多余的经费用于狩猎场的盗猎巡护,没有多余的保护费最终落实到乡、村一级和辖区内的每一户牧民。

  同时,也没有相应的经费使用条款用于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更没有狩猎场野生动物保护的监督机制。

  ●业内回应

  狩猎是对野生动物的保护

  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蔡平今天上午接受法晚记者采访表示,不具备国际狩猎条件是调查者的观点,都兰国际狩猎场是具备狩猎条件的。

  狩猎场的资源量在狩猎所允许范围,十年来狩猎场的运行情况也都正常。狩猎场运行也符合国家法律相关规定。

  此外,一位前往狩猎场实地考察过的狩猎业内人士也不认可达尔问的调查报告。

  该人士表示,青海全境都在收缴猎枪,但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都兰地区的野生动物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方,这就很说明狩猎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实际作用了。

  关于牧民狩猎收益有限的问题,该人士称,狩猎的第一要素肯定是为了野生动物保护,第二才是提高当地收入,靠这个收入养家糊口是不现实的。而且肯定不可能所有地区的人都拿到,有侧重点。

  文/记者王永生实习生刘汨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百度推广

更多关于 狩猎 青海狩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